桥梁、涵洞、挡土墙及其他结构物周边回填
施 工 技 术 交 底 文 件
一、编制主要依据 1、二环路施工图纸;
2、设计交底会议记录(2016年9月); 3、图纸会审纪要(2017年7月); 4、现行有关规范:
《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268-2008); 《给排水构筑物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141-2008);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5、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二、回填范围及质量标准
1、结构物周边回填材料要求、压实标准
回填材料 序项目名号 称 回填部位\\范围 名称 C15素混凝土 C15素混凝土 中砂 分层松铺最大粒径 厚度 压实度要求 备注 1 检查井 2 雨水口 井周回填60cm 井周回填60cm 基础 50~60cm 50~60cm 10~30cm ≥93%(重)按在车道下 ≥90%(重)按在车道下 雨污水管道0基础顶面至管顶(两侧)(高3 (180度=C2) 砂石基础时) 基础以外 管顶以上50cm范围 管道基础 管底至其基础顶面(标准图中的C2) 中砂 24~30cm 石渣粉 小于层厚≥87%(重)按20~25cm 的2/3 在车道下 石渣粉 小于层厚≥95%(重)按20~25cm 的2/3 在车道下 管顶50cm以上范围 合格路基小于层厚土 的2/3 30cm 同路基压实标 准(重型击实) 基础顶面至管顶(两侧)(高度=C2) 雨污水管道(18004 基础以外 混凝土基础时) 石渣粉 小于层厚≥87%(重)按20~25cm 的2/3 在车道下 管顶以上50cm范围 石渣粉 小于层厚≥95%(重)按20~25cm 的2/3 在车道下 管顶50cm以上范围 合格路基小于层厚土 的2/3 30cm 同路基压实标 准(重型击实) 钢筋混基坑及涵基础外侧2.5m,高度至涵顶5 凝土箱背 50cm 涵 砂砾石 宜小于50mm 30cm ≥95%(重) 钢筋混基坑及台基础外侧2.5m,高度至桥顶6 凝土通背 50cm或其路面结构层下 道桥 砂砾石 宜小于50mm 30cm ≥95%(重) 7 桥梁 基坑及台基础外侧2.0m,高度至桥台搭背 板底或路面结构层下 锥体及台前填筑 锥体及台前要求填筑范围 石渣粉 小于层厚的2/3 30cm ≥96%(重) 8 桥梁 合格路基小于层厚土 的2/3 石渣粉 小于层厚的2/3 20cm ≥95%(重) 9 重力式墙背1米,高度自基底至墙顶墙背 挡土墙 或路面结构层下 按挡墙底板带肋处水平50cm墙背 处作为控制点,按3:1斜率划线,做回填范围 30cm 同路基压实标 准(重型击实) 悬臂式(扶壁10 式)挡墙 砂性土 小于层厚的2/3 30cm 同路基压实标 准(重型击实) 2、结构物周边回填简图 (1)雨水、污水管道沟槽
(1)现浇框架涵洞、通道台背
(3)现浇框架涵洞、通道八字墙后背
(4)悬臂式挡土墙
(5)扶壁式挡土墙
(6)重力式挡土墙
(7)桥台台背
(8)桥梁锥体及台前填筑
三、结构物周边回填时间、人员机具配置要求 序号 1 2 项目名称 回填部位\\范围 回填材料 填筑时间 机具及设人员配备配置 置 备注 检查井 雨水口 井周回填60cm 井周回填60cm 结构砼(砂2人以C15素混浆)强度达到插入式捣上,人工凝土 设计的100%固棒 下料、捣后 固 基础 雨污水管道3 (1800砂石基管底至其基础顶面(标准图中的础时) C2) 验槽合格后 人工铺严禁使用汽油夯机、中砂 料、夯机压路机碾上道工序合小斗车 夯实 压 格后 污水管道:闭水试验后。雨基础顶面至管顶(两侧)(高度=C2) 水管道:上道石渣粉 工序合格后。 管顶以上50cm范围 上道工序合条件许可,人工铺格后 合格路可使用料、夯机 基土 6~8t以内夯实 压路机 管顶50cm以上范围 污水管道:闭水试验后。雨基础顶面至管顶(两侧)(高度=C2) 人工铺严禁使用水管道:上道汽油夯机、石渣粉 料、夯机压路机碾工序合格后。 小斗车 夯实 压 雨污水管道4 (1800混凝土管顶以上50cm范围 基础时) 上道工序合条件许可,人工铺格后 合格路可使用管顶50cm以上范围 料、夯机 基土 6~8t以内夯实 压路机 结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箱(砂浆)强度5 基础外侧2.5m,高度至涵顶50cm 砂砾石 涵 达到设计85%以后 6 7 8 9 顶上填筑厚度小于100cm时,禁止通过靠近结构靠近结机械设备 钢筋混凝土通基础外侧2.5m,高度至桥顶50cm物边缘构物边砂砾石 道桥 或其路面结构层下 0.8~1.0m缘范围:汽油0.8~1.0基础外侧2.0m,高度至桥台搭板底夯机、小斗m范围:桥梁 石渣粉 或路面结构层下 车。其余宽人工铺结构混凝土度用装载料,汽油合格路(砂浆)强度机平整、夯机、小桥梁 锥体及台前要求填筑范围 基土 达到设计6~8t压路斗车补100% 机 料。 墙背1米,高度自基底至墙顶或路重力式挡土墙 石渣粉 面结构层下 按挡墙底板带肋处水平50cm处作悬臂式(扶壁10 为控制点,按3:1斜率划线,做回砂性土 式)挡墙 填范围 四、施工方法及其他技术要求
桥、涵及结构物的回填总体原则: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检测,确保回填的压实度,减小填料的下沉变形,避免路基不均匀沉降,拉裂路面,产生跳车现象。 (一)刚性管道沟槽回填的压实作业要求
1、回填压实应逐层进行,且不得损伤管道;
2、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胸腔夯实,应采用轻型压实机具,管道两侧压实面的高差不应超过300mm;
3、管道基础为土弧基础时,应填实管道支撑角范围内腋角部位;压实时,管道两侧应对称进行,且不得使管道位移或损伤;
4、同一沟槽中有双排或多排管道的基础底面位于同一高程时,管道之间的回填压实应与管道与槽壁之间的回填压实对称进行;
5、同一沟槽中有双排或多排管道但基础底面的高程不同时,应先回填基础较低的沟槽;回填至较高基础底面高程后,再按上一款规定回填;
6、分段回填压实时,相邻段的接茬应呈台阶形,且不得漏夯;
7、采用轻型压实设备时,应夯夯相连;采用压路机时,碾压的重叠宽度不得小于200mm; 8、采用压路机、振动压路机等压实机械压实时,其行驶速度不得超过2km/h; 9、接口工作坑回填时底部凹坑应先回填压实至管底,然后与沟槽同步回填。 (二)桥台背、涵台背、挡墙背回填(简称“三背回填”) 1、“三背回填”施工前的准备
(1)填筑前,必须在结构物背面,用红色油漆标示出分层的厚度、分层的层数。标示线高度不小于3cm,长度不小于50cm,每座结构物单侧标示线不少于3处。标示厚度按压实厚度统一按25cm执行。并放设出填筑的范围边线。
(2)按要求备齐设备、机具,并备好不少于1层的材料。 (3)每处回填须设置专人负责,并落实各级管理人员责任制。 2、技术要求
(1)“三背回填”填料宜选用透水性材料、轻质材料、无机结合料,非透水性材料不得直接用于回填。二环路选用的是透水性材料。
(2)基坑回填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厚度宜为100mm~200mm。
(3)按设计做好纵向及横向防水、排水系统。尤其是挡墙背部回填,其防排水系统需按设计要求严格施工。
(4)桥台涵台背回填部分的路床应与路堤路床同步施工。桥台背与锥坡,应同步进行,一次填筑并保证压实整修后能够达到设计宽度要求。
(5)涵洞、通道两侧应对称、分层回填压实,两侧及顶面填筑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压实过程中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6)“三背”后面的路基填筑,应与“三背回填”同步进行,最好时同层铺筑,同时碾压,避免错层压实产生不均匀沉降。
(7)施工人员须做好“三背回填”施工记录,对每一填筑层的结构尺寸(填筑的层次、材料、宽度、长度等)必须随时掌握。试验、内业资料同步跟上施工进度。
2017年7月13日
施工技术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