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离心式双缸氧气透平压缩机组现场氮气试运转规程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企业标准

离心式双缸氧气透平压缩机组现场

氮气试运转规程

HTTA9010-2007 代替 第 1 页

共 13 页

引言:

本规程适用于离心式双缸氧气透平压缩机及配套设备,在用户安装就

绪后,以氮气为介质对压缩机及配套设备进行联动试验和调整时用。

由于氮气具有使人窒息的巨大危险性,氮气试运转时,特别是检漏过程,必须做好各项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人身安全,可采取的措施:

1、 保证通风,防止氮气积聚; 2、 氮气浓度检测;

3、 自带氧气或氧气面罩等措施

由于氧气透平压缩机对安全性的特殊要求,用户和安装单位必须严格

按照本规程要求和制造厂提供的其它技术资料进行调试。使主、辅机的各项运转指标、仪电控系统的各项控制机能及机组的其它安全性能符合规定,以保证机组在绝对安全可靠的条件下进入氧气运转阶段。

调试期间的各个阶段都应由安装单位的质量检验部门作好详细记录,

以备必要时进行分析和处理问题用,各阶段的检查记录应经用户、安装单位及制造厂三方代表认可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试验。当工程完工移交时,安装调试记录应同时移交。

各配套部机的单项调试,应按各部机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对本规程的任何修改,都应征得制造厂代表的同意。

拟制 校对 审核

王晓辉 师建忠 丁宏亮

07.6.18 07.6.18 07.6.18

批准 实施日期 提出部门

池雪林 2007年6 月 19 日技术部

L05-100

HTTA9010-2007

第 2 页 共 13 页

1、试运转应具备的条件

1.1 各设备的安装应检验合格,并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作好记录备案。 1.1.1 基础及机组的对中

a、各主要设备二次灌浆层充分填实,保养达到要求。 b、机组中心找正检验合格(按安装说明书之要求)。 c、各单机及底座的接触良好(接触面积不少于80%)。 d、各单机与底座间已按有关图纸要求,配作好定位销钉。

e、压缩机各缸自由端装有蝶形弹簧的螺栓处预留间隙符合规定(0.01~0.03mm)。

1.1.2 压缩机

a、凡与氧气、轴封氮气、氧氮混合气接触的零部件表表面脱脂,清洗合格(残留

油量应符合有关图纸的规定)。轴承和轴承箱内无机械杂质。

b、各密封间隙、轴承间隙和轴承压盖压紧量检验合格(以有关图纸和技术文件之

规定为准)。

c、手动盘车转动灵活,无异常声响及感觉。

1.1.3 增速机

a、增速机作揭盖检查,轴承和齿轮表面无锈迹,轴承和箱体内无机械杂质。 b、各轴承间隙经检验合格。

c、箱体中分面涂以密封胶,使其密封。

d、手动盘车转动灵活,无异常声响和感觉。 1.1.4 气体冷却器、气体过滤器

a、气腔内表面、冷却器芯子或过滤器芯子脱脂、清洗合格(残余油量应符合有关

图纸规定)。

b、冷却器底座滑动螺栓留足规定间隙,能自由滑动。

1.1.5 氧压机出口安全阀经校验合格,起跳压力符合规定(校验安全阀时,阀门应垂直放置,以无油压缩空气或氮气为介质)。 1.1.6 氧气、氮气管路

a、 焊缝探伤合格、内表面清洗干净。

b、管道及管道附件(法兰、垫圈、伸缩节、阀门等)内腔表面脱脂清洗合格。 (残余油量符合有关图纸要求)。管内无机械杂质,垫圈符合图纸要求。 c、阀门安装方向正确,管路支架牢固,法兰连接可靠。 d、各伸缩节的发货用定位杆已拆除。限位杆按要求松开。

L05-100

HTTA9010-2007

第 3 页 共 13 页

1.1.7 供油装置

a、主油箱、高位油箱、油过滤器、油冷却器及油管路系统清洗合格。 b、主辅油泵经手动盘车,转动灵活,无异常声响及感觉。

c、油路安全阀经调试,起跳压力符合技术文件之规定(允许推迟到油系统冲洗时调试)。

1.2 仪、电控系统

a. 仪、电控系统及各调节阀、长行程执行器的各项试验符合要求,确认无误动作。 b. 氧气压力信号取压管、管路附件(取压阀、压力表阀、垫圈等)及与氧气直接

接触的仪表(温度计等)表面脱脂、清洗干净。

1.3 公用工程条件

a、通电、通水,并符合有关文件之规定。 b、 试车氮气、密封氮气及仪表气气源已接通。 2、 试动转前的准备 2.1

通水试验

灵活可靠,水流量指示正确。

2.1.2 使水压上升到0.35MPa,确认水路系统无泄漏。 2.1.3 用大于正常水量的水冲洗水路系统不少于4小时。 2.2 2.3

油系统冲洗

油系统冲洗按照杭氧厂标HTA5674-97《离心式压缩机投运前油系统冲洗》执行。 油系统试验

2.1.1 给各气体冷却器、油冷却器和电机冷却器通水,确认各进排水阀门,放气旋塞操作

2.3.1 准备

2.3.1.1 排尽主油箱、油冷却器、油过滤器、主辅油泵及油管路中的冲洗油。

2.3.1.2拆下油过滤器和油泵进口过滤器芯子,清洗干净,检查油泵进口过滤器中的O形橡胶圈有无破损,决定是否更换。

2.3.1.3用泡沫塑料擦洗油箱,确认油箱中不再有沉积物(注意,不要用容易起毛的纤维或纤维制品擦洗油箱)。

2.3.1.4重新装入各油过滤器芯子,并确认O形橡胶圈安放正确。

2.3.1.5高位油箱进出口法兰按图纸规定接通,并在旁通管上装上盲板准备投入。

2.3.1.6各部机进排油管路接通。

2.3.1.7拆下各部机的上半径向轴承和压缩机的止推轴承,清洗干净备用。 2.3.1.8齿轮箱进油孔口临时加装180目/寸,锥帽形滤网。 2.3.1.9按规定牌号和油量给油箱灌入新油。

L05-100

HTTA9010-2007

第 4 页 共 13 页

2.3.2 再冲洗

2.3.2.1给压缩机轴承箱密封腔通入规定压力1.5Kpa的氮气。

2.3.2.2起动排烟风机或油雾过滤器

2.3.2.3起动主油泵,调节供油装置出口油压至0.4MPa,各轴承进油压力比规定值高50~100KPa。

2.3.2.4起动加热器,使主油管油温到~60℃,继续冲洗6小时,并检验油路是否泄漏。 2.3.2.5停油泵,拆下各部机进油口滤网,注意滤网上机械杂质的沉积情况,然后清洗干净装复。

2.3.2.6重新启动油泵,按2.3.2.3点要求调节油压,继续冲洗1小时,然后停油泵,检查各轴承,并拆下各进油口滤网,检查滤网上机械杂质的沉积情况,如不超过31~46软点/米2为合格(不得有硬点存在),否则应继续冲洗,直至合格。 2.3.2.7 在上述动作中,二只油泵应切换运行,考验二只油泵的完好性。 2.3.2.8恢复主油管油温与电加热器的联锁装置。 2.3.3 高位油箱特性试验。 2.3.3.1静态特性试验

a、 按2.3.2.1、2.3.2.2两条操作,启动主油泵。

b、起动加热器,使供油温度到40±5℃。

c、按开车规定的要求,调节油站出口油压及各轴承进口油压。

d、在油温油压稳定后,停油泵,记录高位油箱供油时间及各供油点的断油时间(通

过回油管上的窥视镜观察)。 2.3.3.2动态特性试验

本项试验可在主机作氮气运转时进行(考虑到该项试验如果失误可能给机器带来的

危害性较大,因此,通常情况不建议用户自行进行该项目试验),具体的试验方法如下:

a、机器正常停车时,记录转子惰转时间,并与高位油箱静态试验时的供油时间相

比较,如高位油箱静态供油时间大于转子惰转时间3分钟,则可进行下一步试验,如不足3分钟,则应通知制造厂代表,由制造厂提出处理意见并经处理且达到上述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步试验。

b、 停油泵(主电机联锁停车),记录供油总管油压变化及转子惰转的时间,供油时

间应大于转子的惰转时间,如果轴承的进油压力已降到零,而惰转尚未停止,

L05-100

HTTA9010-2007

第 5 页 共 13 页

应立即启动主油泵维持供油。待停车后,通知制造厂代表,由制造厂提出处理意见并经处理后重新进行试验,直至达到上述要求。

2.3.4 与油系统有关的各项电、仪控动态试验。

a、 降低供油总管油压至0.12MPa,确认辅助油泵能自动启动。

b、降低供油总管油压至70Kpa,确认主机联锁停车装置能自动动作。 c、电、仪控设定的其它各项控制、保安机构能符合设计要求。

2.3.5 安全阀试验

调整油泵出口油压至0.55MPa,确认安全阀起跳符合要求。

以上各项试验结束后,油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及仪、电控各项报警、联锁及控制功

能应符合本机组有关技术文件及图纸之规定。 3、 管路吹刷

管路吹刷的具体要求详见氧气透平压缩机《机组安装说明书》。

4、 第一次氮气运转试验 4.1

起动准备

4.1.1 检查以下各项条件是否具备

a、电源正常。

b、防火墙通风机投入运行。

c、密封及试车用氮气气源正常,压力不小于0.45MPa。 d、仪表气气源正常,压力不小于0.45MPa。 e、冷却水进水压力不小于0.3MPa。 f、油箱油位正常,油质符合要求。

4.1.2 给各气体冷却器、油冷却器、电机冷却器供水、进排水阀全开、冷却水流量不小于设计要求。 4.2

起动供油装置(供油装置的操作详见供油装置使用维护说明书)。

4.2.1 起动排烟风机或油雾过滤器。 4.2.2 起动主油泵。 4.2.3 调节供油压力:

供油装置出口处约0.4MPa。 电机轴承进油管:不小于0.15MPa。 其余各进油管:不小于“设计压力+60KPa”。

L05-100

HTTA9010-2007

第 6 页 共 13 页

4.2.3.1确认油过滤器前后差压正常,不大于50KPa。

4.2.3.2起动加热器,使供油温度逐渐达到35℃以上,并维持半小时以上,直至主机即将起动,再关闭加热器。 4.3

当主电机起动后,应立即调整供油压力和供油温度。

4.3.1 供油压力的调整

主机起动时,应密切注意各部机油压的变化。当油压下降到设计值以下时,应立即

调整,使其维持在设计压力附近(在主机初次试车时,本条更具有重要意义。经过数次试车,取得经验之后,只需在起动主机之前,予先把油站出口油压调高到一定量,即可满足各部机起动油压之要求)。 4.3.2 供油温度的调整

根据供油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回水阀的开度,使油温维持在40±5℃范围内(因为

油温对水量的变化十分敏感,调节水量时,要缓慢调节),直至油温稳定,此后定时检查调整。 4.4

起动操作

4.4.1 准备

4.4.1.1设定值的调整:

表1

项 目 位 号 操作地点 设定值

出口超压时,V3304开启 PICAS-3310 中央控制室 1.60MPa 氮气进口压力控制 PIC-3313 中央控制室 30 KPa 其余各项设定值按原设计值设定(见本机《技术参数汇总表》)。 4.4.1.2控制仪表的操作:

项 目

位 号

操作地点

进气压力控制 PICS-3302 中央控制室 进气压力控制 PICA-3303高压放空阀控制 PICAS-3310中央控制室 中央控制室

表2 操 作 置于“手动”,导叶开度在起动位置 置于“手动” 置于“手动” 置于“手动”,使V3309阀处于半开置于“手动”,使V3312阀处于半开置于“手动”,使V3308阀处于半开置于“手动” 解除联锁

L05-100

吸入氧气、混合气差压控制 PdIC-3302 中央控制室 氮气、混合气差压控制 PdIC-3304 中央控制室 氧气、混合气差压控制 PdIC-3303 中央控制室 氮气进口压力控制 PIC-3313 中央控制室

进气压力联锁 PICS-3302 中央控制室

HTTA9010-2007

第 7 页 共 13 页

排气压力联锁 PICAS-3310中央控制室 氮气、混合气差压联锁 PdAS-3304中央控制室 氧气、混合气差压联锁 PdAS-3303中央控制室 密封氮气减压后压力联锁 PIAS-3315 中央控制室 其余的联锁控制投入。 4.4.1.3阀门的操作:

名 称

位 号

解除联锁

解除联锁 解除联锁 解除联锁

表3

操作地点

阀体 全关 全开 全开 全关 全关 全开 全关 全关 全开 全关

吸入阀 V3301 中央控制室 中压旁通阀 V3302 中央控制室 高压旁通阀 V3303 中央控制室 排出阀 V3306 中央控制室 高压放空阀 V3304 中央控制室 混合气体压力控制阀 V3309 中央控制室 各冷却器氮气吹除阀 V3319~V3323 就地

氮气充入阀 V3315 中央控制室 氮气入口阀 V3316 中央控制室 泄漏气体排放 V3318 中央控制室

4.4.1.4其它操作:

a、 重故障复归;

b、在主电机外侧轴端盘车数圈,确认转子转动灵活无异常; c、 确认各控制仪表操作无误,工作正常;

d、 主电机起动前,进气压力应维持在30KPa;(如进气压力太高,应微开V3304

阀稍作放空,以维持压力的恒定,直至主电机起动。) e、 打开V3319~V3323阀,是否有水存在,若有水需对冷却器进行检修。

4.4.2 起动

4.4.2.1把高压开关柜下的转换开关置于“允许合闸”位置。 4.4.2.2当全部起动条件满足后,机旁盘上“允许启动”指示灯亮。

4.4.2.3再次检查各仪表检测阀,变送器输入闸及轴封系统各阀的开闭情况,各仪表指示是

L05-100

HTTA9010-2007

第 8 页 共 13 页

否正常。

4.4.2.4在机旁电控柜下,操作转换开关,点动电机,确认转向正确,转子转动灵活,各部供油压降正常。

4.4.2.5在机旁盘上用“运转起动”按钮,起动主电机(或在机旁电控柜下操作转换开关,使主电机开关合闸。)主机起动。 4.5

起动时及起动后的操作

4.5.1 按第4.3节的指示调整供油压力和温度; 4.5.2 密切监视以下项目是否正常:

a、压缩机主轴的振动和轴位移;

b、各部机轴承温度;

c、油站及各用油点的供油压力和温度;

d、各部机有无异常声响,并检查其它各仪表的指示。

4.5.3 确认一切正常后,在中央控制室操作PICS-3302,缓慢打开进气导叶,使最后开度到不少于67%,注意各级进出口压力的变化。 4.5.4 运转稳定后,记录各仪表的指示值。 4.5.5 运转1小时后停车。 4.6

停车操作

4.6.1 在机旁盘上,手动全开高压放空阀V3304;

4.6.2 在机旁盘上,用“停止运转”按钮(或在机旁电控柜上操作转换开关,使主电机开关分闸),使主电机停车; 4.6.3 记录转子惰转时间; 4.6.4 关闭氮气入口阀V3316;

4.6.5半小时后停油泵,停排烟风机或油雾过滤器,停防火墙通风机,并停止供水,关闭密封氮气进口阀V3310; 4.7

检查和调整

对压缩机和增速机作揭盖检查,根据检查情况作适当调整和修正。

4.7.1 压缩机轴承箱(拆装轴承时,请用轴承拆装专用工具)

a、各径向轴承、止推轴承的工作表面是否正常; b、转子的轴颈和推力面是否正常;

L05-100

4.7.2 压缩机气缸

HTTA9010-2007

第 9 页 共 13 页

a、转子与静止元件是否有碰、擦的痕迹(重点检查叶轮与隔板间、密封器与主轴间)。

b、两端轴封处是否有油或油气进入机壳内。

c、打开进口过滤器端部法兰盖,检查其清洁度(有否机械杂质)。

4.7.3 增速机

a、各轴承、轴颈及推力面是否正常; b、齿轮的啮合表面是否正常。

对以上异常情况适当处理后再装复。装复前,在转子有碰擦痕迹的密封部涂抹用甘

油红粉调制的涂料。 5、 第二次氮气运转试验 5.1 5.2

按照第4.1~4.5.3节的规定,起动主机,并进行调整。 升 压

5.2.1 确认一切正常后,在机旁盘上,关闭中压旁通阀V3302,注意各级压力的变化。 5.2.2 在机旁盘上,手动短暂打开高压放空阀V3304,排尽机器流道内的空气,然后关闭V3304阀。

5.2.3 稳定10分钟后,在中央控制室操作PICA-3303,使V3303阀缓慢关小,排气压力逐渐升高,使排气压力达到1.5MPa,升压过程中应注意进气压力的稳定。

5.2.4 检查机器运转是否稳定,各仪表指示是否正常,使压缩机进排气压力是否符合设定值,如有相差,可稍作调整。然后在中央控制室使PIC-3313和PICAS-3310投入“自动”。 5.2.5 每小时对各仪表示值作一次记录。 5.2.6 运转4小时后停车。 5.3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何时进行一次高位油箱的动态特性试验(试验方法见第

2.3.3.2节)。 5.4

停车操作:

5.4.1 在中央控制室,使PICAS-3310投入“手动”,并交替操作PICA-3303和PICAS-3310使高压旁通阀V3303及高压放空阀V3304缓慢打开,注意各级压力的变化。 5.4.2 在机旁盘上,手动打开中压旁通阀V3302。

5.4.3 当进口压力降到30KPa以下时,在机旁盘上,用“停止运转”按钮(或在机旁电控柜上操作转换开关,使主电机开关分闸)使主机停车。

5.4.4 关闭氮气入口闸V3316,半小时后停油泵,停排烟风机或油雾过滤器,停防火墙通

L05-100

HTTA9010-2007

第 10 页 共 13 页

风机,并停止供水,关密封氮气进口阀V3310。 5.5

对第一次氮气运转后检查不合格的部分,再次进行检查和调整。

如果检查的结果不符合要求,应重新进行第5节的试验,直至消除第4.7节指出的

各种不良情况。

6、 第三次氮气运转试验 6.1

准备

6.1.1 按第4.1~4.3节的要求进行准备。 6.1.2 设定值的调整:

表4

项 目

代 号

地 点

设定

氮气进口压力控制 PIC-3313 中央控制室 30KPa 6.2 6.3

其余各项设定值按设计值设定(见本机《技术参数汇总表》)。 按第4.4.1.2~4.5.3节的指示操作,起动主机,并调整之。 升 压

6.3.1 确认一切正常后,在机旁盘上关闭中压旁通阀V3302,注意各级进排气压力的变化。 6.3.2 在机旁盘上,手动短暂打开高压放空阀V3304,以排尽流道内的空气,然后关闭V3304阀。

6.3.3 稳定10分钟后,在中央控制室把PIC-3313投入“手动”同时注意并及时调节PIC-3313,使进气压力保持稳定。

6.3.4 稳定10分钟后,在中央控制室操作PICA-3303,逐步关小高压旁通阀V3303,并逐

步将导叶打至全开,同时通过操作PIC-3313调整进气压力,使经过30分钟后,进气压力到60Kpa,排气压力到1.5MPa,然后按以下要点操作:

进气压力KPa

排气压力

表5

稳定检查时间(min)

60 1.5MPa 20 70 2.0 MPa 20 80 2.4 MPa 20 L05-100

HTTA9010-2007

第 11 页 共 13 页

80 80

2.7MPa……

设计压力

20

在排气压力达到设计压力并稳定后,在中央控制室使PIC-3313及PICAS-3310投入

“自动”,并使进、排气压力投入联锁。 6.3.5 注意事项

6.3.5.1在以后的整个运转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进气压力是否稳定,如有相差,应随时通过PIC-3313进行调整。

6.3.5.2升压速度要慢而均匀,不要超过0.1MPa/min。

6.3.5.3在出口压力接近设计压力后,升压速度要更缓慢,同时密切监视各级进、排气压力表的反应,如果指针出现晃动摇摆,应立即停止升压,并使压力略有降低,以恢复压力的稳定。(压力表指针出现摆动,多半是喘振的先兆)

6.3.5.4注意主电机定子电流表的指示,勿使主电机作超负荷运转,注意各轴承温度,轴振动及轴位移是否正常。 6.4

6.5

进入稳定运转后,再次确认以下各项是否正常: a、各部机轴承温度;

b、压缩机主轴的振动及轴位移; c、机器有无异常声响;

d、压缩机各级进排气压力、温度; e、各部供油压力、温度; f、主电机定子电源。

然后确认其它各种仪表指示正常,各主、辅机工作正常。

检漏:

由于氮气具有使人窒息的巨大危险性,因此,检漏前除确认一楼防火墙通风机已投入正常工作外,检漏人员务必做好安全保障工作,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6.5.1 对下列各处进行重点检查,有否泄漏现象:

a、高低压缸机壳中分面;

b、各容器(气体冷却器、过滤器)的连接处; c、各气管路法兰连接处; d、各仪表压力引出管连接处; e、温度计接头;

L05-100

HTTA9010-2007

第 12 页 共 13 页

f、气路系统各阀门。

在泄漏处作好记号,停车后进行处理(不得在运转时去紧固连接螺栓1)。

6.5.2 每一小时对各仪表指示值作一次记录,检漏结束后停车。 6.5.3 先使进排气压力解除联锁,再按第5.4节的指示停车。

6.5.4 对泄漏处进行处理(注意不要影响机组的对中状态,如果怀疑影响了机组的对中,则应重新复校中心,并作调整,确认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开车)。 6.6 6.7

重复第6.1~6.5各节之操作,直至确认泄漏现象全部消除。 自力式调节阀的调整

当检漏结束后,停车之前,把排气压力适当降低,进行自力式调节阀的调整。 自力式调节阀的调整,应依照该阀的说明书并结合本节的要求进行。

6.7.1 V3311阀的调整

6.7.1.1确认阀的安装方位,膜头上控制附件及连接管路符合该阀说明书之要求。 6.7.1.2阀前通入规定压力的氮气。

6.7.1.3按该阀说明书要求进行调节,直至阀后压力符合规定。 6.7.2 V3313阀的调整

本阀的调整,在V3311阀调整结束后进行,调整方法同6.7.1节。

7、 机械运转稳定性试验 7.1 7.2

按照第5.1~5.2.4节的指示,起动并操作压缩机。

使机组在排气压力为1.5MPa工况下,连续运转48小时。每隔一小时作一次记录。

同时,对各部机及其底座的振动情况及机器附近的噪音进行一次测定,作好记录备案。 7.3

8、 拆车检查

在氧压机结束氮气运转试验,进入氧气运转之前,应对整个机组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按第5.4节的指示停车。

并根据氮气运转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一次必要的修正和清洗,以确保氮气运转的绝对安全。对检查、调整的情况作好详细记录备查。 8.1

增速机的检查

a、齿轮啮合表面是否正常;

b、轴承及轴颈、推力面是否正常,轴承间隙是否有变化; c、箱体底部是否有沉积物。

L05-100

HTTA9010-2007

第 13 页 共 13 页

装复前,仔细地洗净中分面上的密封胶,并重新涂上密封胶。(不能用粘合力大的

胶,以免影响以后的揭盖,以下部位同)。 8.2

压缩机的检查

a、转子与静止元件(尤其是叶轮、轴封部)是否有新的碰擦痕迹。

b、机壳两端轴封处是否有油进入。 c、流道表面是否污染。

d、各轴承、轴颈、止推瓦块、转子止推面是否正常。 e、轴承箱底是否有沉积物。 f、各轴承间隙是否有变化。

8.2.1 装复前,作好下列工作:

a、拆下全部密封器,对密封器和转子进行一次脱脂(用新的白布,浸湿CCl4后擦

洗),用氮气彻底吹干后装复。 要) 8.3

c、在轴承箱结合面上,重新涂上密封胶。

在进行以上操作时,应特别小心,不要把异物落入机内,不要污染流道。 清洗气体过滤器

b、小心地洗净机壳中分面,无密封条的缸涂上适量的水玻璃,然后合盖。(根据需

8.3.1 对各氧气、氮气过滤器解体。

8.3.2 检查过滤器体内污物的沉积情况,并彻底擦洗干净。

8.3.3 先除尽过滤器芯子滤线间和体内外的杂物,用CCl4擦洗并清洗干净,用氮气彻底吹干后装复。 8.4 8.5 8.6

拆下各油过滤器的滤芯和筒体,清洗干净,确认O形密封圈完好,然后装复。 从油箱底部取样,检查油质是否合格。

待机器充分冷却后拆下各部联轴器,对机组的对中情况进行复查,并决定必要的调

整措施。(如振动良好,可不调整) 8.7 8.8

对电器、仪表、调节阀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必要的调整。 经上述机组运行及检查合格,方能进行氧气运行。

L05-1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