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及造价管理研究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及造价管理研究

【摘 要】工程造价控制是集经济、技术与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在施工阶段不仅要积极倡导科学的施工造价管理方式,还要正确处理好造价和质量的对立统一曲辩证关系。在建设项目的实施阶段,必须抓好项目的质量和投资控制。本文谈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及造价管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造价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各地建筑工程项目如雨后春笋。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中要保证工程质量合格,使建筑产品达到设计的要求,同时对影响造价的各个方面实施严格控制,才能真正做到管理出效益。把“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宗旨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才能在施工管理中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1 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的控制

施工承包商对施工质量负责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属于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施工质量控制不仅要保证工程的各个要素(材料、设备、工作过程、工艺等)符合规定(合同、设计文件、质量保证体系)要求,而且要保证各部分的成果,即各分项分部工程符合规定,还要保证最终整个工程符合质量要求,达到预定的功能,整个系统能够经济、安全、高效的运行。承包商必须对施工质量全面负责。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生问题,质量目标最容易受到损害,但人们常常首先放弃质量目标,项目经理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

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是实施者,所以业主与项目经理应重视对承(分)包商、供应商的选择。在委托任务、商讨价格、签订合同时应注意考查他们的质量能力和信誉。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实施工程的方案、技术措施、工艺应是先进的,同时又是成熟的。必须向实施者落实质量责任,灌输质量意识。要保证质量,必须将工程的质量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实施者(承包者),而不是(或不仅仅是)做检查。必须建立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并经常进行考核。在合同、委托书或任务单中明确质量的要求,确定质量的标准、检查和评价方法,以及奖惩办法,不能用含糊不清的、笼统的质量要求或标准,在合同中应规定项目经理对质量有绝对的检查和监督的权力。要求各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明确质量保证体系,保证质量的措施和方法,并由专家审查这些措施和方法的适用性、科学性、安全性,以作为选择承包商的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防止实施者为了追求高施工速度和低费用而牺牲质量,发现工期拖延、费用超支时,首先应考虑选择修改或制订周密计划,防止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赶工和降低费用。由于质量是工程的内在因素,其指标常常不是硬指标,所以必须特别重视加强人们的质量意识。

质量控制程序和权力由合同条件、规范和项目管理规程规定,通常合同中有明确的质量控制权力和责任的划分、主要控制过程、工程的检查验收规定。在规范中常常包含专业分项的质量检查标准、过程、要求、时间、方法,项目管理规程中包括涉及项目参加各方面的协调方法和过程。质量控制程序包括极其广泛的内容,如设备

和材料采购、工艺、隐蔽工程、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单项工程、整个工程项目的最终检验和试运行等。检查应包括常规检查、专项检查、非常规检查、现场检查以及现场以外的结构件、设备、生产场地检查。对每一项检查应确定查什么、怎样检查、在何处何时查、谁检查、检查频度等。实现有效的质量控制,必须与其他控制手段,如工程款支付、计量、合同处罚等结合起来,明确规定(合同中)项目监理对不符合质量的工程材料和工艺的处置权,如拒绝验收和付款、责令拆除不合格工程、重新施工等,由此引起的一切费用和工期拖延由责任者负责。同时对高质量项目应有奖励措施。图纸、规范、模型是由设计者提出的质量要求文件,工程实施中应反馈出能够反映实际工程状况的质量报告文件。工程实施以及各种控制过程中应收集、整理这些文件,应有完备的技术档案。这在工程质量评价、质量问题分析、索赔和反索赔中都有重要作用,它们应能系统、全面地说明已建工程的各部分的质量状况。 2 建筑项目施工中投资的控制

建筑项目施工中投资控制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投资目标的实现。因此,造价管理人员必须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合理地确定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目标值。在确定投资控制目标时,应有科学的依据。如果投资目标值与人工单价、材料预算价格、机械设备价格及各项有关费用和各种取费标准不相适应,那么投资控制目标便没有实现的可能,则控制也是徒劳的。造价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编制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作为投资控制的依据和目标是十分必要的。对工程

项目的投资控制目标应辩证地对待,既要维护投资控制目标的严肃性,也要允许对脱离实际的既定投资控制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 当前,许多工程项目出现超预算甚至超概算的现象,投资失控,浪费严重。要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就要把好施工阶段这一关。这是最佳的选择,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2.1 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减少索赔

在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关键是对工程变更实行有效控制。许多施工单位采取“低价中标,施工变更,索赔赢利“的方式承揽工程。作为建设方要做到主动监控,严格把关。变更程序要规范;变更应及时办理;现场签证不得拖延,以免事后补签而造成结算困难;对合同份款的调整要适当。所有工程变更需经过工程师反复论证,采用最经济的技术解决变更,减少不必要的工程费用支出。 2.2 加强技术管理,采取技术经济相结合的有效手段

对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做好论证的基础上,可以广泛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想方设法在技术上实施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材料费一般占工程总造价的60%~70%,因此,选用新工艺、新材料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缩短工期的有力保证。技术落后,不惜代价多耗费材料和人工,不考虑成本是行不通的。 2.3 资金使用合理安排,实行动态控制

加强资金使用计划的科学编制,可以对未来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和进度控制有所预测,消除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和进度失控,也能够在今后工程项目中减少资金投入的百日性,使现有资金充分地发挥

作用。通过资金使用计划的严格执行,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的上升,最大限度地节约投资,提高投资效益。对脱离实际的工程造价日标值和资金使用计划,或在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偏差,及时做出纠偏调整,可以使工程造价更加趋于合理水平,从而保障建设单位和承包商各自的合法利益。

2.4 把关现场管理,严格控制工程成本

现场管理包括施工材料的堆放、施工机械的布置、临时设施朗搭建等。现场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大小。严格现场管理可以减少如不必要的占道费、绿化赔偿费、路面清洁费、二次搬运费等其他补偿费。对部分甲供材料须根据工序及施工进度安排进料计划,尽量降低存储成本及运输成本、同时也能降低损耗。在施工阶段还必须考虑到冬季、雨季对施工的影响,根据工期合理安排进度。南方每年都有梅雨季节,基础工程及主体浇筑混凝土工程就应尽量避免这段时间。时间实在无法错开时,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混凝土达不到标号引起坍塌等严重事件的发生,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姚传勤,张汶民.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方法[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

[2]缪兴海. 浅析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的有效管理[j].施工技术, 2010, (s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