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2022年中山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一模试题含答案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一、选择题

1.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表面是否光滑平整,他利用了光直线传播的性质 B.图乙是彩色显示器屏幕,屏幕上排列着许多由红、绿、蓝组合而成的发光点 C.图丙记录了日环食的情形,日环食发生时,地球恰好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 D.图丁中,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右侧屏上色光排列为上方红色,下方紫色 2.由我国成功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墨子第一次用科学方法解释了光沿直线传播,启发了量子通信。下图中光现象的原理与墨子的这一解释相符的是( )

A.手影游戏

B.筷子“折断”

C.镜中花

D.海市蜃楼

3.如下图所示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手影

B.桥在水中的倒影

C.用鱼叉叉鱼

D.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

4.下列四个光学现象的原理与“体委检查班级纵队是否站直”所应用的原理不相同的是( )

A. 月食现象的形成

B. 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

C. 白光通过三棱镜

D.小孔成像

5.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平面镜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将纸板ENF垂直于平面镜放置 B.一束光贴纸板沿EO入射,用刻度尺量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 C.多次改变入射角观察反射角,确定“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结论 D.把纸板NOF前后折转,证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6.国庆节前夕,同学们在操场上齐声高歌,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深情表白伟大祖国。演唱中涉及到下列声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歌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听众的耳中

B.唱歌时声带振动的幅度越大,歌声的响度越大 C.“齐声高歌”指的是音调高

D.老师能通过音色分辨出是哪位同学在唱歌 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音调高

B.“隔墙有耳”可以说明真空能够传播声音

C.“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响度要低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8.以下活动中,能用来探究影响声音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

A.图甲,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 B.图乙,收音机播音时,喇叭前方烛焰摇晃 C.图丙,手指蘸湿摩擦杯口,不断改变杯中水量 D.图丁,敲敲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 9.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相同温度和介质的情况下,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要快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 B.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熔化成雾状小液滴

C.在北方深冬时节,开有空调的房间,会在玻璃外侧出现冰晶,这是凝华现象 D.热量可能从内能少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多的物体

10.甲、乙两物体,运动路程之比是3:5,所用时间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2:5

B.9:10

C.10:9

D.5:2

11.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错误 B.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误差 C.改进测量方法有助于避免误差

D.测量中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误差不可避免 12.下列关于沸腾和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和沸腾都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汽化现象 B.蒸发和沸腾都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C.沸腾要吸收热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所以蒸发时不吸收热量 D.液体沸腾时需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M为平面镜,F为可绕ON转动的屏,入射光线AO在屏E上,当屏F和屏E在______时,才能在屏F上看到反射光线,这一现象表明______。

14.牛顿利用三棱镜使太阳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_______、紫七种色光;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_______光,所以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决定的。

15.业余时间,小丽同学在家练习架子鼓表演,她用力敲击鼓面,使鼓面______发出声音,鼓声通过______传入坐在旁边的妈妈的耳中。隔壁正在做作业的小明同学根据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知道了这是架子鼓发出的鼓声,他关紧自家的门窗,是在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16.李白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女同学说话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_______。

17.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______。

18.单位换算:12mm=______m;2h15min =______s;108km/h=______m/s。 19.如图所示,左边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合______m。右边被测圆的直径是______cm。

20.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代替氟利昂进行工作的。如图所示,在冰箱外部的冷凝器里,压缩机通过____的方法使环戊烷液化。

三、解答题

21.运动会的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听到起点的枪声后开始计时,测得第一名的成绩是11秒.这成绩与运动员的实际情况相比,是偏好还是偏坏_______?比较客观的成绩应该是多少______?(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光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按340m/s计)

22.如图所示,视力表AB放在人头部的后上方。人通过观察平面镜里视力表的像,来检查视力。要求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人相距5m。 (1)平面镜到人的距离为_____m。 (2)在图中画出:

①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A′B′。②视力表上A点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到达人眼的光路图。 (_____)

23.小明乘坐的汽艇正对面有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历时5s听到回声(声速为340 m/s),问:

(1)若汽艇静止在水面上时,他离山崖有多远?

(2)若汽艇以20 m/s的速度正对着山崖驶去,他大喊时离山崖有多远? 24.某列高铁的时刻表如表所示。则: 车站 上海 北京 到达时间 ﹣ 13:30 发车时间 09:00 ﹣ 里程 0 km 1 350 km (1)从上海至北京的全程时间为多少小时? (2)全程平均速度是多少。

25.一 只瓶子的质量为0.2千克,装满水时的总质量为0.7千克。求: (1)这个瓶子的容积V。

(2)若在此瓶中装满另一种液 体时总质量为0.6千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ρ液。 26.某同学将热水倒入到瓷杯中,盖上盖子,过了一会儿,拿开杯盖时,发现杯盖很热同时内部有一些水珠,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水珠形成的原因及杯盖热的原因。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A.观察木板表面是否光滑平整是利用了光直线传播的性质,当木板表面不平整,沿着木板表面从一端就无法看到另一端,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所有不同颜色的光都可以由三原色组合调配而成,电视机的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就是用红、绿、蓝组合而成的发光点来显示不同色彩的图案,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日环食发生时月亮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太阳光是由各种不同波长的光组合而成,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因为不同波长的光被折射的程度不同,可见光中红色的光被折射后折射角最小,紫色的光被折射后折射角最大,所

以屏幕上上方为红色下方为紫色,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

解析:A

A.手影游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筷子“折断”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 C.镜中花是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解析:B

A.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用鱼叉叉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解析:C

A.排队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月食现象的形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原理相同,故不符合题意;

B.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与排队原理相同,故不符合题意; C.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发生了折射,与排队原理不同,故符合题意; D.小孔成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与排队原理相同,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A

解析:ACD

A.将平面镜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将纸板ENF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这样可以保证两条光线呈现在纸板上,故A正确;

B.一束光贴纸板沿EO入射,用刻度尺量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应该是用量角器量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故B错误;

C.多次改变入射角观察反射角,确定“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结论,多次测量能总结出普遍规律,故C正确;

D.把纸板NOF前后折转,反射光线不能呈现,则证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故D正确。 故选ACD。

6.C

解析:C

A.歌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听众的耳朵中,故A选项正确;

B.唱歌时振动的幅度越大,歌声的响度越大,故B选项正确; C.“齐声高歌”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选项错误;

D.老师能通过音色分辨出是哪位同学在唱歌,故A选项正确。 故选C。

7.C

解析:C

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A选项错误; B.“隔墙有耳”可以说明固体能够传声,故B选项错误;

C.“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响度要低,C选项正确;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8.C

解析:C

A.图甲,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用来探究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乙,收音机播音时,喇叭前方烛焰摇晃,可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丙,手指蘸湿摩擦杯口,不断改变杯中水量,声音的音调不同,所以能用来探究影响声音音调高低因素,故C符合题意;

D.图丁,敲敲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用来探究影响声音响度大小因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D

解析:D

A.在相同温度和介质的情况下,超声波的传播速度等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故A选项错误;

B.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干冰迅速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选项错误;

C.在北方深冬时节,开有空调的房间,由于屋内有热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的玻璃,故是屋内出现冰晶,故C选项错误;

D.热量是从温度高的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可能少,故热量可能从内能少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多的物体,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10.A

解析:A 由vs得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 ts甲v甲t甲s甲t乙322= sv乙s乙t甲535乙t乙故A项符合题意。 故选A。

11.A

解析:AD

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错误,而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有助于减小误差,故AD正确,BC错误。 故选AD。

12.A

解析:A

A.蒸发和沸腾都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汽化现象,只是剧烈程度不同,故A正确; B.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故B错误; C.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而沸腾是在沸点下进行的,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故C错误;

D.液体沸腾时需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3.同一平面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解析:同一平面 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1][2]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当屏F和屏E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时,才能在屏上看到反射光线。

14.靛红透过的色光【分析】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透过的颜色决定的

解析:靛 红 透过的色光 【分析】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透过的颜色决定的。

[1]太阳光由红、橙、黄、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2][3]红色琉璃纸只能通过红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所以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透过的色光决定。

15.振动空气音色传播过程中

解析:振动 空气 音色 传播过程中

[1][2]用力敲击鼓面,使鼓面振动发出声音,鼓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

[3]音色是声音的特色,受到发声体材料和结构的影响,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

同,所以小明同学是根据音色来判断鼓声是架子鼓发出的。

[4]鼓声影响他的学习,此时属于噪声,关紧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6.响度音调

解析:响度 音调

[1]“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2]女同学的声带振动较快,发出声音的音调高,所以声音“尖细”。

17.(1)(3)【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析:(1)、(3) 【分析】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1)调太高是指声带振动的快,声音的频率高,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2)高歌是指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3)女声的声带振动快,音调高,女高音就是这个原理;(4)高声喧哗指说话声音的振幅大,声音响度就大。

18.2×10-2810030

解析:2×10-2 8100 30 [1]因为

1mm=10-3m

所以

12mm=12×10-3m=1.2×10-2m

[2]因为

1h=3600s,1min=60s

所以

2h15min=2×3600s+15×60s=8100s

[3]因为

1km/h所以

1m/s 3.61m/s30m/s 3.6108km/h10819.1cm(或1mm)193(最后一位为估计位)0019319

解析:1cm(或1mm) 1.93(最后一位为估计位) 0.0193 1.9 [1]由图示知,左边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

[2][3]被测物体的起始位置不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所以其长度为

2.93cm-1.00cm=1.93cm=0.0193m

[4]右边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且测量物体时,不是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开动,而是从4刻度线开始,所以被测圆的直径是1.9cm。

20.压缩体积(加压)

解析:压缩体积(加压)

液化的方式有两种,降温和加压;在冰箱外部的冷凝器里,压缩机通过压缩体积(加压)的方法使环戊烷液化。

三、解答题

21.偏好 11.294s

试题分析: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肯定少了; 少的时间为ts100m0.294s,所以,比较客观的成绩应该是v340m/s11s+0.294s=11.294s.

答:偏好;比较客观的成绩应该是11.294s. 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22.

【解析】

(1)被测者到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的距离是5m,被测者到视力表的距离是1m,所以视力表到视力表像的距离是6m,故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则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1m=2m;

(2)①分别作出视力表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②连接眼睛C和像点A′,交平面镜于O点,连接AO即入射光线,OC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3.(1)850m;(2)900m (1)声音从汽艇传到高崖的时间t=5s=2.5s,到山崖的距离 2s=vt=340m/s×2.5s=850m

2s=v声t+vt

(2)根据题意得 代入数据

2s=340m/s×5s+20m/s×5s

解得s=900m。

答:(1)若汽艇静止在水面上时,他离山崖850m。

(2)若汽艇以20 m/s的速度正对着山崖驶去,他大喊时离山崖900m。 24.(1) 4.5h;(2) 300km/h

(1)由高铁的时刻表可知,从上海至北京的全程时间:

t13:3009:004.5h

(2)从上海至北京的路程s=1350km,全程平均速度

vs1350km300km/h t4.5h答:(1)从上海至北京的全程时间为4.5h。 (2)全程平均速度是300km/h。 25.(1) 0.5×10−3m3;(2) 0.8×103kg/m3. (1)水的质量:

m水=0.7kg−0.2kg=0.5kg, V水=

瓶子的容积:

V=V水=0.5×10−3m3;

(2)液体的质量:

m液=0.6g−0.2kg=0.4kg,

液体的体积:

V液=V=0.5×10−3m3,

∴液体的密度:

ρ液=

m水水=

0.5kg10−3m3 3 =0.5×

1000kg/mm液0.4kg==0.8×103kg/m3 33V液0.510m10−3m3; 答:(1) 这个瓶子的容积是0.5×(2)这种液体的密度是0.8×103kg/m3。

26.热水蒸发出大量高温水蒸气,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杯盖,降温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杯盖内侧。水蒸气液化放热,杯盖吸热温度升高。

热水倒入到瓷杯中,盖上盖子,瓷杯中的热水蒸发出大量高温的水蒸气,水蒸气在做不停的运动,上升遇到温度低的杯盖,就液化为小水珠附着在杯盖内侧;由于水蒸气液化时放热,就会使杯盖温度变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