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三语上标准化试题+课内阅读(附答案)
17.古诗三首
一、标准化试题: 1.读拼音写词语。
bú duàn gū fān yín pán zhì yú qīng chǔ ( ) ( ) ( ) ( ) ( ) 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潋滟(liǎn liàn) 洞庭(tín tíng) 相宜(yí yì) ...淡妆(zuāng zhuāng) 浓抹 ( mā mǒ ) 磨盘(mó mò) ...镜未磨(wèi mò) 抹布( mā mǒ ) 磨难(mó mò) ..
3.《望天门山》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诗中描绘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诗共四句,前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________(①山川之势 ②行船感受),后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________。(①山川之势 ②行船感受) 4.《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诗人对________的景色进行了赞美。请默写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望洞庭》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在诗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美景。本诗共四句,请默写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碧水东流至此回。( ) A.返还 B.答复。 C.回旋。 .(2)水光潋滟晴方好。( ) A.方向。 B.地方。 C.正。 .(3)欲把西湖比西子。( ) A.想要。 B.欲望。 C.将要。 .(4)天门中断楚江开( ) A.从中间断开。 B.中途停止或断绝。 .(5)湖光秋月两相和( ) A.和谐。 B.温和,暖和。 .
(6)山色空蒙雨亦奇( ) A.云雾迷茫的样子 B.空的,没有东西 .(7)山色空蒙雨亦奇( ) A.奇怪 B.奇妙 .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望天门山》描写了天门山一带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2)《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诗中的“楚江”指长江。( )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种停顿是正确的。( ) (4)《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湖”指的是西湖,“初晴后雨”是说刚开始是晴天,后来下雨了。全诗赞美了西湖美妙多变的天气。( )
(5)《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诗人苏轼写的,诗中描写的是西湖的美丽景色。 (6)“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7)《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这首诗描写了夏季月光下的洞庭湖。( ) (8)“山色空蒙雨亦奇”中“奇”的意思是奇妙。( )
(9)“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8.根据情境写诗句。
(1)两岸的青山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晴天,西湖水波荡漾,波光艳丽,美极了。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云雾迷茫,显得非常奇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洞庭湖的湖水清澈,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潭面没有风,好像一个没有经过打磨的镜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着一个青绿色的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理解。
(一)望天门山
. , 。 . , 。 1.默写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我还知道他的另一首古诗《 》。 3.这首诗描写了 、 、 、 等景物。 4.诗中描写长江冲破“天门”的诗句是: 。
5.诗句“ , ”写出了青山耸立、孤帆红日的壮美景象。
6.诗题为“望天门山”,我认为诗人是在( )望天门山。 A.天门山脚下 B.天门山山中 C.行驶的小船中 7.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 . . 。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
. , 。 . , 。 1.默写古诗。
2.诗中的“西子”指 。 3.下列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正。 B.亦:也。 C.欲:贪心。 D.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4.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西湖 和雨天的景象。
5.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突出了西湖的 。 6.在诗中,诗人苏轼 (谁)用奇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美。诗中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 。
7.诗中描写雨中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的诗句是“ ”。 (三)望洞庭
. , 。 . , 。 1.默写古诗。这首诗的作者是( B )。
A.唐代诗人李白 B.唐代诗人刘禹锡 C.宋代诗人苏轼 2.“白银盘”指的是 洞庭湖 ,“青螺”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3.诗中“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总写洞庭湖的秋色,表现了秋月湖光互为映衬下洞庭 湖 、 的美。
4.诗中“和”的读音是( ),意思是( )。 A. he B.huo C.和谐 D.温和,温暖
5.诗的前两句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突出了洞庭湖湖面的_________与_________。
答案见下一页 答案: 一、
1.不断 孤帆 银盘 至于 清楚
2.liàn tíng yí zhuāng mǒ mò wèi mā mó 3.唐代 李白 天门山 碧水 青山 孤帆 ① ② 4.宋代 苏轼 西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唐代 刘禹锡 比喻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6.CCAA AAB
7.√√××√ ××√×
8.(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 (一)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唐 李白 静夜思
3.天门山、楚江、孤帆、红日 4.天门中断楚江开
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C
7.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天 水相接的远方驶来。 (二)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西施 3.C 4.晴天 5.西湖 西子 美丽 6.苏轼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 山色空蒙雨亦奇 (三)
1.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B
2. 洞庭湖 洞庭湖中的君山。 3. 湖光秋月两相和 宁静、柔和
4. A C 5.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湖面比作镜子,突出了洞庭湖湖面的宁静与柔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