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帮我找美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年河南省第五中学集团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2023年河南省第五中学集团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2023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1.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

A.百家姓氏,皆自炎黄 B.中华姓氏,源远流长 C.人文初祖,拓土开疆 D.姓氏文化,包罗万象

2.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如图)。在《战国策•赵策》中有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的记载。这反映了( )

A.古代冶炼工艺完善 B.水利灌溉技术成熟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17一589年,在这二百多年间,江南农业生产从火耕水耨发展到施用粪肥。这主要体现了江南地区( )

A.生产技术的进步 B.环保意识的增强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自然条件的优越

4.2021年底,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早在春秋时期,有位大思想家就主张“有教无类”,追求教育公平,他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5.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找出其中的关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 南宋时期南

方手工业兴盛 B.南宋时期南方商业贸易繁荣

C.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6. 宋朝出版事业兴盛,官方图书事业获得很大发展,民间藏书之风也极为盛行,涌现出许多藏书家和藏书

中心。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A.造纸术的发明 B.印刷术的改进 C.科举制的确立 D.宋词的繁荣 7.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史实,说法正确的是( )

A.张骞通西域直接开辟了通往欧洲的路线 B.玄奘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C.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禁止对外贸易

8. 洋务运动期间的某些企业,在运行中一般都计算成本,吸纳民间资本,其产品主要销售于国内市场,追逐利润。下列属于这类企业的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湖北织布局 9.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和孤立政策,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然而到了1971年,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表明( )

A.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B.美苏两极格局彻底崩溃 C.中美之间的对抗不断加剧 D.美国已经放弃霸权政策 10.对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新景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

C.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有明显改善

B.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深入人心 D.私家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

11.研究我国早期人类代表之一的“北京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外貌特征、生活状况有多种途径,其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神话传说

B.考古发现 C.影视作品

D.学者推断

12.“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这是晚清大儒王阔运写下的一副对联。“濂溪先生”的贡献是( )

A.改进造纸术,为文化传播做出杰出贡献 B.以独具一格的书法“狂草\"出名 C.创立理学,为湖湘学派的形成莫定思想渊源

D.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13.大河流域孕育了古代灿烂的人类文明。下列诞生于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法理概要》

14.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城市的兴起

B.大学的兴起

C.经济的发展

D.阶级的分化

15.如图是某一单元的课时目录,这一单元的主题是( )

A.古代欧洲文明 C.走向近代

B.封建时代的欧洲

D.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16.1861年的美国,开始了一场战争;1861年的俄国,沙皇签署了一项法令。关于这场战争和这项法令的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独立战争,废除农奴制改革 C.独立战争,彼得一世改革

B.南北战争,废除农奴制改革 D.南北战争,彼得一世改革

17.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和爱尔兰存在专职叫人起床上班的“叫醒工”。他们每早挨家挨户拜访顾客,用短棍敲门或长杆敲窗,或者射豆子的办法,直到把客户叫醒为止。随着钟表的普遍使用,这种古老的职业到20世纪20年代基本消失了。“叫醒工”消失的根本原因( )

A.生产技术的提高 C.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B.政府的强制推行 D.社会矛盾的尖锐

18.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某历史公众号推送以下资源包。请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资源 图片 视频 名称 玻利瓦尔肖像 电影《甘地传》 《国内外关于埃及华夫脱运动的研究综述》 论文 A.战后新秩序的建立 C.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近代文学艺术的发展

19.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随之而成立的某一国际组织成为了支撑、协调世界经济的支柱。该国际组织是( ) A.北约

B.华约

C.世界贸易组织

D.不结盟运动

20.2022年,我国成功举办了冬奥会,冬奥口号为“一起向未来”,表达了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今天,人类对自己未来的思考。这说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形成 C.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发展 作,共同努力

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八大古都分布图

B.人类面临百年未有的大变局

D.各国应该为构建新的国际新秩序加强合

ABCFDEG

材料二 中国历代都城选址的条件是:有充足的水源,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用水需要;地区经济繁荣,交通便利,故多位于平原、盆地;具有可防可攻的地理优势。

——刘庆柱《解读中国古代都城》

(1)据材料一写出图中位于河南省内的某一古都城市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确定为八大古都之一的依据。(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其作为国都的地理优势有哪些?(2分) (3)这些古都对于河南历史文化定位有何意义?(1分) 22.(7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凡尔赛和会上,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国家失去了信任,并且发现很难将西方同时看成导师和压迫者。……早在1918年,李大钊称赞布尔什维克革命与法国大革命同样重要,预示中国将经历一场更伟大的再生革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对西方国家失去信任”导致一些知识届精英发生怎样的转向?李大钊所预示的“更伟大的再生革命”是指什么?(2分) (2)材料二中所说“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分别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此相符的两则实践探索事例。(4分) (3)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1分) 23. (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取得了旧中国根本不可能达到的成就,初步地但又有力地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努力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和人民利益的具体制度。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二 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习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1)概述材料一所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是怎样改革具体制度的?(4分)

H(2)据材料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你所在地区曾涌现出来的红色精神是什么?(1分) (3)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1分)

24. (6分)下面是法国18世纪80-90年代某一历史事件的发展示意图。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回答问题。

动力F1前进方向阻力F2ab c

(1)根据图中字母所示,选择a或b时间节点,简述该节点发生的事件及其力的方向和意义。(3分)

(2)举出一例与图中阻力F2相关的史实,图中c点政变的结果是什么?(2分) (3)整个事件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1分)

25.(6分)下面是一名喜欢阅读历史的同学所做的摘抄,请你阅读这三则有关英德以及欧洲的笔记并结合世界现代史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1789年7月14日1789年8月1794年①1914年时,德国工业总产量上升到世界总量的14.3%,略超过英国。德国这一短时激增意味着它同英国在海外市场上的竞争十分激烈。但是,德国人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挡。——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②1940年7月,德军实施“海狮计划”,对英国实施了猛烈的轰炸,企图迫使英国投降。英国军民坚持战斗,“不列颠空战”的结果使法西斯德国的计划彻底破产。……1944年6月,美英盟军实施“霸王计划”,在法国诺曼底登陆。英、美军队与苏军进入德国本土作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摘编自思不群编著《二战全史》

③如果整个扩大的经济共同体能够使自己变成一个大国,它就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一个重要角色。欧共体显然拥有一个大国所具有的规模、财富和生产能力。……如果欧共体能够真正团结一致地行动,它很可能提高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反之,欧洲衰落的趋势就会一定继续下去。——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