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路径探讨 李 红 (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常州 213002) 摘要:学科建设尤其是重点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的中 要同学校的定位和发展目标相一致,与学校为地方经济发展 心工作.抓好学科建设是合格本科院校的显著特征和根本性 服务的特色相吻合。三是可行性。学科建设规划要有切实的方 标志。地方本科院校应立足于自身特点,从战略发展角度制订 案、步骤和措施,能够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使学科建 出高起点、高标准的学科建设规划,加大学术带头人、学术骨 设具有可操作性。从以上“三原则”出发.制订学科建设规划要 干培养的力度,引领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成长和发展:发挥 考虑三方面的问题。 团队精神,积极承担大型科研项目,促进学科建设上台阶、上 1.学科方向确定。所谓学科方向,是指在制定学科建设规 档次;学校应加大学科建设的投入,营造宽松和谐且奋发向上 划时,要十分明确本学科发展的主体部分,也就是通常所讲的 的学术氛围,为学科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骨干课程、主干课程。在主体部分必须有教学教改研究方向和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科建设 学科方向 科研项目方向。要依据本学科在省内外、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趋势及自身的特点,确定有特色、有重点的研究方向。尤其是 学科是大学的基本组织单元与学术单元.是大学得以存 重点学科建设,必须坚持“保持传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占领 在与发展的基础。与我国的重点高校相比,我国大多数地方本 学科前沿,拓宽学科领域”的基本思路。按照这一思路,使重点 科院校的学科建设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显得较为 学科建设项目的主要学科方向能基本达到省内乃至国内领先 薄弱,至今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支撑和指导实践。在学科 水平,进而引领学校整体的学科建设、教研、科研、产学研,以 建设上还存在着认识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基础 及人才培养等工作全面展开。 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落后和学科建设水平不高等问题,这对我 2.科学的发展规划与措施。在学科建设中,学校行政一把 国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如何促进我 手是第一责任人.应带领一班人对本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特 国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工作,使其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 色、办学传统、办学条件及师资水平和学科现状等因素进行全 务,成为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研究关注的一个新焦点。 面的了解和分析。并根据国家和本地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发展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主要 的需要规划学科建设的方向及师资培养、师资引进的方案和 内容、作用和基本特点,综合分析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主 措施。学校的各院(系)及各职能部门应根据学校的总体规划 要因素,探索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新思路。 制订出具体可行的学科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一、制订高起点、高标准的学科建设规划 3.学科基地建设。学科基地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支撑。它主 学科建设,尤其是重点学科建设,首要的是制订出切合学 要包括实验室、教学基地、科研基地、产学研校企合作基地、产 校实际的学科建设规划。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在制订规划 业化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等。尤其是作为重点学科建设基地. 时应把握三条基本原则,一是前瞻性。学科建设规划应有时代 要十分重视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 性,要瞄准学科前言,瞄准省内国内的一流水平,扬长避短,发 建设。 挥自身优势,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使学科建设,尤其是重点学 总之,盯紧学科前沿,从学校实际出发,制订一个高起点、 科建设构建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二是地方性。学科建设规划 高标准的学科建设规划,使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构筑在 读兴趣。 逐步提高了政治辨别力和选择力,进一步认识了学校,理解了 2.加强了对师生员工的思想引导,引导他们理性思考和 网站定位和团队使命,增强了责任感,培养了服务和奉献精 看待问题,关心国家大事、身边小事。如中国海洋大学新闻网 神,增长了才干,为今后所在高校进~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培 “特别关注”栏目关注大到国家政策、小到校园生活的点滴. 养了一支坚实的学生骨干力量。 “聚焦事件,深度剖析”,引发师生员工思考国事、家事、天下 事。北京大学新闻网的“德育论坛”、“科技视点”、“教育视点” 参考文献,: 栏目,关注的内容更广,涵盖了社会、科技、教育等方面.而不 [1]罗剑丽.对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 仅仅是学校内部的新闻。 与思想教育,2005,(7). 3.激励了更多师生员工参与到网站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2]邓小华.大学网络文化:内涵、特征与构建[J].教育文 中。 化论坛,2009,(2):56—59. 如华中师范大学华大桂声网站的文化网设有“桂声添 『3]李俊.大学网络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传承之关系探讨 香”、“原创部落”、“编读往来”栏目。这些栏目定位为校园文化 [J].魅力中国,2010,(13). 原创内容,专为师生员工而设,面向全校征集原创小说、诗歌、 [4]李强.关于高校网站建设的思考与策略[J].科技信息, 散文和读者来信等,激发他们参与网站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强 2010,(17):615. 烈意识。 [5]高欣.对大学网络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江汉大学 4.培养出了一批素质优秀的学生采编和技术支持队伍。 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2):l10一ll2. 高校综合性新闻思政文化网站的新闻、思政及文化类栏 [6]刘淑艳.中西方大学门户网站的文化差异研究[J].北京 目,其内容和视角更立意于学校大局,又更贴近师生员工,对 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5):105—108,112. 学生采编、技术人员的思想和业务能力也有更高要求。各高校 『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 综合性新闻思政文化网站的学生团队成员在老师的带领下参 况调查统计报告,2012一O1—16,http://www.cnnic.net.en]dtygg] 与网站建设和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迅速成长。学生成员们 dtgg/20120l/t2012011623667.htm1. 161 ■墨 一个较高的平台上 二、培养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学科教师队伍 学科建设的主体是教师,学科素质、教师队伍结构直接关 系学科建设,尤其是重点学科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因此,着力 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成为学校发展、建设的中 心工作。 1.努力培养高素质学科带头人以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的提高。高校“高素质”人才的基本内容是:良好的思想品德素 质;博学的文化科学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审美的艺术素质 和师德素质。其基本要求是: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具有明确的现代教育理念和能动参与学科建设的能力: 具有较高的师德素养和人格魅力,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 学生、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较 好地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研究手段,对知识的运用、技术 的操作和组织能力。高素质的教师还应具有团队意识、合作意 识和集体主义观念,愿与同行一起为了教育事业共同奋斗。地 方本科院校应从战略高度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立校资本、强 校之策”,采用超常规培养措施,一方面,以高层次学科带头 人、学术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以建设高水平的学科梯 队为抓手,构建学科建设的领导团体,另一方面,全面提高教 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师资评价体 系,坚持在竞争中优化,在动态中发展,使每一位教师都增强 使命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始终保持求 实创新、博学敬业的精神状态,以满腔的热情参与学校的建设 和发展。 2.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不断优化教师队伍 结构。地方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除了数量、质量外,还有一个 结构及学术梯队的问题。师资队伍结构主要包括学历学位结 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等。完善人才结构,首先,多途径、全 方位招揽人才,努力改善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地 方本科院校必须采取一些超常规的举措,加大高层次、高学历 人才的引进力度,设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建立、完善引进人 才的考核制度和工作规程。在人才引进上.既要重视业务上高 水平、高层次,又要重视思想道德水平方面的高标准、高要求. 引进人才要符合本校的办学实际;符合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 培养的需要,在人才的使用上,既要注重“为我所有”,又要注 重“为我所用”。不仅要积极引才.更要善于用才.有海纳百川 的胸襟,用才之长。还应加强智力引进工作,制订外聘教师方 案,规范操作机制,根据专业和学科发展需要.建立一支具有 较高学术造诣或丰富实践经验的且相对稳定的外聘教师队 伍。其次,多渠道、分层次培养人才,在抓好人才引进的同时, 必须高度重视学校内现有人才的培养,实施校内“人才工程”. 把现有的专业任课程教师的进修提高定位,根据不同的情况 拟订培养计划,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到国内知名的 院校、科研院所学习、进修,做访问学者;经常向国外派出进 修教师。学术交流人员定期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来校开展学 术交流合作研究和培训师资等,采用优惠政策鼓励青年教师 报考博士、硕士研究生。地方本科院校还应注重“双师”教师 的培养。总之,以上途径不仅能够提高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 量,更能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学科建设发展提供合格的师 资队伍。 三、组建团队,力争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促进学科建设上 台阶 科学研究体现了学科建设的水平,是衡量一所高校学术 水平、学科建设水平的核心指标。任何一级重点学科负责人都 要力争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研项目,以科研项目作为学科 建设的支撑。从实际情况看,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高校,在学 科建设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不少学科建设,从总体上分 162 析条件不错,但深入下去找不到一个学科方向。在国内或省内 处于相对领先地位,既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又没有在同行中 产生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争取到较 大的有影响的科研课题,没有大的科研项目就不可能产生大 的科研成果,也就不可能形成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从而也就很 难产生大师级的学者。因此,在学科建设中.必须十分注重组 建团队,争取承担重大科研项目。 1.相关学科、交叉学科联合起来形成团队,较好发挥学科 之间的优势互补和知识结构上的互补优势。现代科学技术发 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在这种 时代背景下,要想争取到并顺利地完成大课题、大项目.仅靠 个人或少数人的力量是很困难的,必须联合起来,协同作战, 发挥团对的作用。为此,院(系)领导和学科带头人有义务经常 组织教师,特别是学术思想较为活跃的教师在一起“碰头”、磋 商,追终学科前沿,寻找新的研究方向,构想新的课题 有了初 步的设想,组织调查研究,反复论证,最后积极申报国家或省、 市的团队计划重大项目。 2.积极营造优良的环境.为科研型教师迅速成长创造条 件。以上分析清楚表明,捕捉科研信息、进行科研论证、申报科 研课题、完成科研项目等,这些都需要科研型教师完成。因此, 培养科研型教师就成为高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的首 要任务,为此,学校加大投入,积极营造优良的环境,是科研型 教师队伍快速成长的条件。所谓优良的环境,首先是良好的学 术环境。它是一种鼓励探索、鼓励争鸣,有利于理论创新的学 术氛围;它是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争当“领头雁”的 学术氛围;它还是一种团结协作、竞争向上的学术氛围。其次 是良好的工作环境。这是为教师全面进步和发展创造的重要 条件,如学校设立的“校级科研基金”,用小基金启动大课题. 力争更多更大的项目,学校为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设立的 “学术假”,当申请到重大项目时,学科带头人可利用学术假 很好地完成课题工作。学校还可以逐步做到统筹调配学校的 科研设备、器材,教学、科研用房,适当压缩办公用房等,为重 点学科教师提供实验条件,等等。再次是优良的生活环境.要 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提高在岗教师.特别是有突出贡献教 师的待遇。坚持“严格考核、普遍提高、注重实绩、鼓励冒尖” 的分配原则。还要搞好管理和服务,为教师提供高质量、和谐 的环境。 总之,地方本科院校应转变观念,牢固地确立以学科建 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科研教研为支撑的办学指 导思想;充分地认识到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构成高校 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一所高校独特的不宜为其他高校效 仿、照搬的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所在。因此.学校必须把主要 精力用于全力抓学科建设、抓师资队伍建设,抓出了成绩. 才有发展实力,才有发展后劲。学科建设,可以促进教学、科 研和教师队伍建设,进而带动和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科研水 平及整体实力的提高。可以说,重点学科建设是地方本科院 校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本建设工作,是不断增强地方院 校办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的基础,它 影响并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也直接关系到 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抓住、抓好重点学科建设这条主线. 对提高地方本科院校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任彬彬.地方高等院校学科建设研究[J],科教文汇, 2008,(5). [2]刘海燕,曾晓红.学科与专业、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关 系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