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测量放线技术交底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技 术 交 底 记 录 表 C2-1 工程名称 资料编号 001-C2-000 4#公租房等17项(昌平区沙河镇西沙屯南侧局部地块公共租赁住房项目)项目6#、7#、8#楼 施工单位 分包单位 交底部位 北京路鹏达市政建设有限公司金河水务项目理部 审核人: □施工组织设计交底 □单位工程施组交底 □施工方案交底 □专项施工方案交底 □施工作业交底 江苏通泰建筑工程劳务有限公司 基础结构测量放线 接受交底范围 主体结构施工测量 一、准备工作 1.1 测量放线前要认真阅读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及施工要求,对图纸的设计尺寸及标高,要认真核对,检查总尺寸和分尺寸是否一致,总平面图和大样图尺寸是否一致,不符之处及时提出,进行核对修正,不得擅自处理,否则后果自负。 1.2 测量放线所使用的仪器,工具必须是经检验过的合格品,每次测量前应先检验校正,否则不得使用。 二、建筑测量放线 2.1 施工流程 2.2建立标高控制网 为保证整个建筑物定位的正确性,首先对甲方提供的红线桩及水准点进行校核。从甲方提供的水准点经闭合测量的方法将±0.00=46.1米的标高点引至各栋号楼附近不少于3个点,设置的标高点相互通视,亦保留间距不大 1

于100米,高程点按规范做法妥善保护。基坑开挖时,用钢尺配合水准仪将标高传递到基坑内,进行槽底抄平。在护坡底测设一条标高控制线,作为槽内标高基准。±0.00以上采用钢尺沿外墙大角由钢尺垂直量取,量取时必须由首层闭合标高控制线量取传递。 2.3、建立平面控制方格网 根据建筑物及场地特点,测设“井”字型各栋号共用轴线控制网控制网的精度满足规范精度要求闭合合格后定桩保护,施工测量时遵循以长定短,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确定建筑物位置,地下部分施工时各主轴线采用经纬仪进行投射,±0.00以上部分采用激光垂准仪由首层轴线控点传递。 2.4建筑物定位 定位原则:依据测绘部门提供的红线桩,测设时遵循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根据甲方委托测绘院提供的场区红线桩,采用全站仪定出场区平面控制网控制网,再由平面控制网定出建筑物的主要轴线控制桩。 定位方法:采用全站仪依据总平面图各栋号大角坐标数据及红线桩坐标,确定各栋号的平面位置经几何尺寸及角度闭合其精度(量距误差小于1/10000;测角误差小于±20″)符合规范规定,定出各栋号角桩采用经纬仪将相应主轴线的控制线引测至基槽上口位置定桩保护。 2.4 ±0.000mm 以下施工测量 2.4.1基坑开挖时,用钢尺配合水准仪将标高传递到基坑内,进行槽底抄平。在坡底测设一条标高控制线,作为槽内标高基准。正负零以下标高控制以现场引测的高程控制网的标高为依据,用塔尺或钢尺配合水准仪将标高传递到基坑内,以此标高为依据进行槽底抄平工作,并在槽边四周设置标高控制线,作为槽内标高基准,以此来控制开挖深度和垫层及防水保护层厚度。 由于各栋号的底标高不同施工时,找好开挖相应平面位置。8#楼基础底板下平标高为-9.5米与其相邻的车库基础底板下平标高为-10.70米,南侧7#楼的基础底板下平标高为-9.7米,由于7#、8#进行CFG桩施工,土方开挖时挖至CFG桩设计桩顶标高以上50CM 处。即: 7#楼挖至-9.57米、8#楼挖至-9.37米 车库挖至-10.67米预留200MM的人工清土,同时7#楼8#楼 与车库相邻的部位依据7#及8#楼的的挖土标高向车库范围延伸一米以便CFG桩施工,留置的土方待桩间土清除时挖除。槽底抄平工作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机械挖土,标高抄至距槽底20cm 处,第二次进行人工清槽,将标高抄至设计标高,必须严格控制标高,施工标高抄测时采用水准仪按2米*2米的方格网形式设置标高控制点用白灰标示不能超挖。 2.4.2,垫层平面放样 根据所测的轴线控制网,基槽控制桩,采用经纬将相应主轴控制线投测在垫层上,依据施工图纸进行几何尺寸及角度闭合,合格后进行细部放线。同时与相邻栋号及车库的主轴线进行尺长闭合合格后进行道工序施工。用上述相同的方法,投测主轴线,同时严格检查主轴线之间的尺寸根据投测的主轴线 在垫层上放出防水保护墙的位置线。 2

2.4.3底板放线:防水及其保护层施工完毕后将经纬仪安置在基槽上口的轴线控制桩上,对准后视点,将相应主轴控制线投测在作业面上,经尺长及角度闭合,合格后进行柱、墙体截面位置线,门窗洞口平面位置线,为下道工序施工的依据。 2.4.4地下墙体及顶板放线: 底板混凝土施工完毕后达到一点强度后,依据基槽上口的主线控制桩将相应轴线投测在底板上,并经几何尺寸及角度闭合合格后进行主轴线放线完毕后,根据主轴线的位置放出墙体控制线、门窗洞口细部尺寸线、柱子尺寸线以及距墙皮50cm 墙体模板控制线,地下墙体施工完毕后在墙体上弹出1m 标高线和顶板支模300mm 控制线来控制顶板支模。 2.5 结构施工测量 2.5.1 首层定位放线:依据施工栋号基槽上口的轴线控制网桩点,安置经纬仪将相应主轴线投测在施工地面上经轴线几何尺寸及角度校核合格后进行平面墙、柱截面位置及门窗洞口位置放线,地面施测轴线时,依据投测的施工段边轴控制拉通尺,划分出控制线间的主轴线位置,依轴线放出墙柱截面位置线,电梯井及楼梯间平面位置线以及墙柱施工时的500mm同时个细部放线的偏差不得大于2mm层与层间的位移偏差不得大于3mm 2.5.2竖向轴线及标高的传递 1.竖向投测点的设置 当首层地面钢筋绑扎时,依据基槽上口的主轴控制网,采用经纬仪将主轴线投测在首层地面上,依据各施工段的主轴线控制点平面图找好相应位置,安置200*200的钢板于板钢筋的上平面,位置准确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达到一定强度后将相应主轴内控点设置在首层施工段地面的四大角位置,设置的投测点位满足图纸几何尺寸要求及测量规范精度要求,在预埋钢板上放出投测点的位置,设置时在其点位上用无齿锯划出2mm深的十字线,然后用红漆涂饰走位以上各楼层施工的依据点严加保护。 2.竖向投测的方法: 将激光垂准仪放置在首层投测点上,整平对中,检查无误之后,在顶板的预留洞上放置玻璃板,下层打开激光装置,旋转垂准仪分别在四个不同的方向位置在玻璃板上画出显示点。取在玻璃板四点 3

组成一个四边形,取该四边形的中点心焦点作为该层的投测点。以此方法将此施工段的其他点位投测 至施工作业面,依据施工图纸对投测在施工作业面的点位进行几何尺寸及角度闭合其精度满足技术规 范进度要求。 竖向投测限差表: 2.5.3墙体钢筋测量控制 在支设好顶板模板时,利用天顶法将墙体的控制线弹到模板上,施工人员依据控制线,找好预留洞模板、门窗洞口位置线并对位移钢筋进行调整,经过检查无误后,进行钢筋线绑扎顶板钢筋。 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测量人员利用天顶法将平面轴线引测到作业面上,依据主轴线测设平面墙体门窗洞口位置线及相应控制线,并将施工层的1米标高控制线由首层从不同的外大角垂直量取经复核合格后设置在钢筋墙体。门窗洞口两侧的钢筋上用红漆标示。以此依据进行钢筋绑扎支设墙体模板及洞口过梁。 2.5.4高程控制 当首层墙体浇筑完成模板拆除后,依据基槽上口±0.00=46.1的标高控制点,经校核点位见偏差不大于3mm时将±0.00=46.1米的一米控制线引至首层结构外墙上形成闭合的标高控制 高程控制水平线作为首层以上各层标高量取的基准点,引测时由施工段的三个角点沿外墙垂直量取在 作业面采用水准仪经进行比对,当交差小于3mm时取其点位的平均值作为施工作业层的标高控制点,当相邻施工段标高引测时必须与相邻的施工段的引测标高进行校核,其较差不大于3mm作为施工作业 层的标高控制点.以上各层的标高引测必须由首层控制线量取严禁逐层量取控制积累误差的出现 2.5.4.1引测步骤如下: 1)根据±0.00水平线,测出相同起始标高(+1.000) 2)用钢尺沿铅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标高+1.00m处,作为施工层水平控制。各层的标高线均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高差超过一整钢尺时,在该层精确测定第二条起始标高线,作为再向上引测的依据。 3)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核由下向上传递上来各条水平线,点位间的较差小于3mm时方可使 2.5.4.2.施测要点. 1) 抄测时,尽量前后视距等长。测设水平线时,采用直接调整水准仪的仪器高度,使后视时视线正对准水平线。 2) 所用钢尺必须经过检测,量取标高时时,应铅直并用标准50牛的拉力,同时要进行尺长和温差调整正。 4

2.5.5楼梯测量放线 楼梯的平立及踏步尺寸见楼梯详图。楼梯放线时要先复核楼梯间尺寸,然后依据+50cm线确定中间平台上、下标高和平台长度,梁两侧混图墙上弹出墨线,依上下平台标高及踏步高宽弹出各个踏步。 2.5.6卫生间隔墙测量 主体工程施工完毕后,对主体工程施工时留下的墙体控制线进行复测,经过检查合格后,放出隔墙板的位置线和控制线,作为安装墙体和水暖管道的依据。对于需要抹灰的加气混凝土墙体,须先在顶板上弹出墙体的外边线,然后依据墙体的外边线进行贴饼子,抹灰。确保室内净面积准确。 2.5.7装饰工程测量 2.5.7.1在装修工程施工测量前,除应熟悉图纸、验算有关测量数据外,还应该核对图上的平面和高 程坐标与现场是否相符,对所用的测量控制点及其成果进行检查和校测,无误后方可作为装修控制引线。 2.5.7.2结构施工时,主体拆模后及时将+50cm线抄测在墙身,弹上墨线,以此做地面面层施工、门窗安装、吊顶施工标高控制线,要求结构施工按装饰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及时将装饰工程所需的控制点、线弹划并固定在已建好的地面、墙面、梁、顶板、门窗洞口等处。 2.5.7.3装饰工程施工测量所测设的水平线、铅垂线与竖直投测应符合如下要求: 1) 水平线(室内、室外)每3m两端高差应小于1mm,同一条水平线的标高允许误差为±3mm。在不便于使用水准仪的地方,可安装连通管水准器找平。 2) 室外铅垂线使用经纬仪投测,两次投测偏差应小于2mm。 3) 室内铅垂线可用线坠投测,其精度应高于1/3000。 4) 外墙装饰测量主要依据结构轴线按设计图纸尺寸,分出窗口两侧控制线及外墙分隔控制线,依据首层外±50cm分出窗口上下控制线,允许偏差±5mm。 5) 建筑物四大角吊铅重钢丝用以控制大角及墙面垂直,平整度修补。 2.5.8建筑沉降观测 建筑沉降观测点依据设计提供埋设位置我方负责埋设。施工期间每月观测一次,沉降观测应随 施工进度及时观测,做好详细记录。 三、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3.1.施工测量中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即遵循主轴线—轴线—细部放线的放线原则,达到整体控制局部的目的。 3.2.施工测量过程中,应遵循步步有校核的原则 即:在轴线投测前应先校测轴线控制桩准确无误后,再进行投测,投测后还应用其他方法进行检查;施工层放线时,先校和轴线投测点是否准确,再进行细部放线,细部放线完毕后,必须复核检查,这样做到步步有校核。 3.3.为保证高程的准确性,每个施工层的高程点至少应传递三个,复核后较差在3mm以内,利用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引测水平线时,水准仪尽量安置在测点范围内的中心位置。 5

3.4.施工中应坚持联合验线以及步步验线的原则,联合验线是指监理、总承包方方、施工方等相关人员联合一起检查放线的精度,确定放线等级。然后由施工方的技术、质量验线,报施工总承包方方验线,如有必要再组织联合验线。 3.5.用钢尺传递标高时,所使用的钢尺必须经过检定,沿楼外大角垂质量取,测量过程中要进行三改,即:尺长改正、温度改正、拉力改正 四、.施工测量管理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情况和管理要求特制定测量管理制度和复核验线制度如下: 4.1.测量管理制度 4.1.1.本工程测量管理体系如下: 当分包单位下属测量组对本楼层的高程或者轴线控制线施测完毕后,并经过分包单位复验合格后,方可报项目工程部测量组,验收合格后,报监理公司。 4.1.2.各级施测人员应认真学习与执行国家法令和规范,认真学习与审核施工图纸,做到按规范工作,按图施工。 4.1.3.各分包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测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并服从于项目经理部测量组的工作协调。 4.1.4.测量工作应严格遵循自检、互检的作业程序,合格后方可报上级管理部门复核验线。 4.1.5.外业测量成果的记录要求做到:原始真实、数据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清晰,记录应当场及时填写,不允许先写在草稿纸上后再转抄,保持记录的原始性。 4.1.6.草图、点志记图等,应当场勾绘,方向、有关数据和地名等一并标注清楚。测量记录多有保密内容,应妥善保管,工作结束后上缴有关部门保存。 4.1.7.测量计算工作要依据正确、方法科学、计算有序、步步校核、结果可靠。 4.1.8.测量人员应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检定校核,确保测量仪器在受控状态之中。 4.1.9.测量仪器的检定必须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有关检定规程并在受控的检定部门进行,一般测量仪器的检定周期为一年(包括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尺、水准标尺)。 4.1.10.严禁未经测量黑器具在施工现场出现,作好现场测量仪器的登记、标识、记录等管理工作。 4.2.复核验线制度 4.2.1.测量验线工作由项目技术部对本工程施工测量工作统一进行管理。 4.2.2.项目工程部测量组负责建立本工程的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 4.2.3.复核验线规定如下:各分包单位应先进行自检符合标准后再上报项目工程部,项目技术部复检合格后再上报监理公司,各级复核应认真负责,严格把关,不合格者不得向上级复核单位报验。如果发现未进行自检或者自检不合格,每次罚款1000元,如各分包单位拒绝交付罚款,则全部罚款从工程款中扣除。 4.2.4.复核验线前,各分包单位应提前提交有关报验资料,包括:坐标依据,高程依据,施测方案,待复核点与所用依据点的位置关系。只有内业资料正确后,才能进行外业实测。 4.2.5.轴线及局部点由各分包单位依据总承包方部测量组,提供的平面控制网、高程网(点)自行施测,分包单位 6

对本身所测放的成果精度要严格控制。 4.2.6.项目技术部测量人员有责任协助监理对建筑物的主要控制轴线及建筑物主控点进行复测认证。 4.2.7.复测标准应按《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T446-2015)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4.2.8.复测监控过程记录应作为技术资料入档。 4.2.9.沉降观测 由于观测仪器的精度较高,本工程所使用的仪器达不到精度要求,同时项目部没有相应资质,所以应由甲方委托测绘部门进行沉降观测。项目部测量人员协助沉降观测测量工作. 五、安全注意事项 5.1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严禁吸烟。 5.2 作业时必须避让机械,躲开坑、槽、井,选择安全的路线和地点。 5.3 上下沟槽、基坑应走马道或安全梯。在槽、基坑底作业前必须检查槽帮的稳定性,确认安全后在下槽、基坑作业。 5.4 高处作业必须走安全梯和马道,临边作业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 5.5 在社会道路上作业时,应遵守交通规则,并根据现场情况采取防护、警示措施,避让车辆,必要时设专人监护。 5.6 进入井、深基坑(槽)及构筑物内作业时,应在地面进出口处设专人监护。 5.7 机械运转时不得在机械运转范围内作业。 5.8 测量作业钉桩前应检查锤头的牢固性,作业时与其他人员协调配合。不得正对人员抡 5.9施工作业人员未经许可禁止随意拆改防护设施,对拆改的部位做好警示工作完成后即使恢复。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交地时间 接受交底人员 1、 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存一份。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它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7

基槽上口平面标高控制点布设简图附图1

地下施工平面控制网简图附图2

8

首层结构施工内控点设置平面图附图3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