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刘善明文言文阅读理解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刘善明文言文阅读理解

刘善明文言文阅读理解

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

刘善明,平原人。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善明家有积粟,躬食饘①粥,开仓以救乡里,多获全济。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②。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固请,见③许。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建元二年卒,诏曰:“善明勤绩昭著,不幸殒丧,痛悼于怀。谥烈伯。”善明家无遗储,唯有书八千卷。

(选自《二十四史南齐书》,有删节)

【注】①饘:zhān稠粥。②持丧:守丧。③见:被。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多获全济(_▲_) (2)甚异之 (_▲_) (3)见许 (_▲_)

(4)朝议令善明举人 (_▲_)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_▲_)(2分)

A.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B.为之叹息

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C.善明以母在虏中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D.痛悼于怀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治水必躬亲》)

【解析】“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用法主要是词性变化等,虚词在同一词性下还有不同的细分,如,“之”作为助词还分为结构助词、音节助词。A选项中的'“其”一是“代词,他”,一是“恐怕,表猜测”。B选项中的“之”一是“代词,他”,一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选项中的“以”一是“介词,表原因,因为”,一是“连词,表目的,来,用来”D选项中的“于”都是“介词”,可解释为“在”。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经典题型,无需多言。可我忍不住又啰嗦起来,同学们,文言文翻译的诀窍,是什么呢?就是——①连猜带蒙,力争读懂;②逐字解释,用词慎重;③查漏补缺,句意要通;④注意句式,内外兼工。(1)善明布衣(主语后面,应该作动词,穿布衣)蔬食(动词,吃素食、吃素斋),哀(悲哀、哀伤)戚(忧伤、哀伤、悲伤)如(如同)持丧(服丧、守丧)。后两句都是课内名篇中的句子,应该没问题的。注意第二句中的“微、归”和问句形式,第三句中的“美、私”和判断句式。

13.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刘善明的特征。(3分) ①_▲_ ②_▲_ ③_▲_

【解析】“特征”“四字短语”。可以是“形容词”组合的并列短语,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短语,四个字就可以了。如,勤绩昭著、善良质朴、刚毅正直、孝顺清廉、乐于助人、孝顺母亲、不畏权贵、节俭清贫、喜爱读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