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
李兆翠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250109)
【摘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热潮已然在高校掀起,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育人过程 中需要探讨的核心话题。制约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大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是非常关键的一项。本文提供了创新创 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几点途径,希望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一点思路。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当前,我国就业体制是以市场选择为根本取向,以自主 就业为主导模式,以素质能力为竞争之本。单纯依靠传统的 就业方式很难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这就要求高校转变教 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落实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培养具有创新思维、 企业家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和就业竞争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可 以从以下四个途径着手。
一、 创新创业教育围绕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源开展工作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来自于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求职就 业观念。创新创业教育正是紧紧围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和转变其就业观念这两个目标开展的。
第一,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 创业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例如:林肯商学院开发的创新创 业教育实施框架由五个模块组成:个性发展、技能开发、实 践性学习、工作经验学习和职业指导。这五个模块既是一种 递进关系,又相互渗透,综合提高大学生基本素质。大学生 就业竞争力是一个学生的综合实力,它的核心包括求职能 力、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第五个职业指导 模块是在其他模块完善的基础上做出恰当的引领,并为其他 模块的发展提供宏观框架。由此看来,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对 学生加强求职能力、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几 方面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第二,创 新创业教育能够引领大学生转变单纯的求职观念。相当一部 分大学生在就业时存在“等、要、靠”的消极思想,缺乏主 动的择业和创业意识,限制了自身潜能的发挥。而创新创业 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其创业潜能,使 学生由被动求职向主动创业就业转变。
二、 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社会适应力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要求,更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 分。只有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人才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 才能获得更充分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创新创业教育并非单 纯地以培养几位企业家为目标,而是向学生心灵播洒种子的 过程,是培养大学生个性品质的过程,能够进一步拓展大学 生的就业新视野,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创新发展思 路,提高创新创业素质,为社会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 机会,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应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 育,鼓励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潜质,锻炼企业家思维,培养 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力和综合素质水平,这 对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 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大学生个人技能的有效切入点美国培训和开发协会的研究者提出了工作所需的七种技
能,包括基础技能、基本能力技能、沟通技能、适应能力、 自我发展能力、群体交往能力、影响技能。我国就业研究专 家从能力 提 业能力 指从 种职业 要的能力。这种能力应包括基础性能力%专业知识能力和外语、计 算机应用能力)、适应性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实际操作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改造性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等。创新创业教育 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开拓精神、创新精神,提高大 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从事某项事业、商业规划活动的能 力,强调的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的基 本内容决定了它既要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 征,还要使之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成 为一个具有良好适应能力,并能促进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四、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驱动力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校 期间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提高职业技能从而满足 社会需要,实现就业目标、在社会生活中体现自身价值,是 每一个大学生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为了获取更多的就业机 会, 分实 自 我 , 习 知 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来提高综合 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这一点可以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来实现。 例如:在入学教育阶段,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 创新精神,鼓励大学生融入社会,关心时政,帮助他们打消 业依 。 习 , 新 和专业教育相结合,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办法,采取渗 透和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培养他们开拓进 取、勇于创新的精神,自觉自愿地从知识的拥有者变成社会 价值的创造者,为大学生自找门路、自谋职业、自主就业、 创业致富创造良好的条件,并最终在社会生活中实现人生价 值,真正成为充满活力和自主就业、创业的社会个体。因此,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学生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参考文献
[1] 李璞,杨德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体系研究% 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〇1〇(〇2):122 ~125.
[2] 王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分析[J].发
展,2010(05):116 ~117.[3] 李英.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J].镇
江高报,2009(02):6 ~8.
作者简介:李兆翠(1980—),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山东协和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教学。
• 61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