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案例
皇冠中学 王春霞
教材说明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美丽的童话,主人公是个寂寞的盲子,\"影子\"的陪伴使他快乐,给他带来温暖,并让他重见光明。本文不仅富有文化内涵,而且文笔优美,适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为童话科幻作品一类的教学提出的新的具体的目标,我们将该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第一,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第二,通过有感情朗读,进一步感受、体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并且学习叠词的运用,激发学生创作美的欲望。 教学设想
为了避免走面面俱到,却是面面不深入的老路,我们根据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确定了“一课一得”的总体思路,即每篇文章选出最能代表文章特点的、最精华的一两个 点,从这些方面简单进入、设置问题或任务,从而激发学生进行更多的听、说、读、写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在教学中采用默读、朗读、词段圈点批注、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的点拨旨在“帮学生学”,在点拨提升环节,要注意到初一学生思考问题尚欠深刻的特点,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给以必要的点拨和引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设计了一个“两分钟的黑暗”的体验活动,让所有学生都紧闭双眼,也不能发出声 音,一部分学生写自己和父母的名字,另一部分走到讲台再返回座位,结束后,请孩子们谈谈这两分钟的感受。有的孩子说“我好想有人帮我啊!”,有的说“两分钟怎么这么漫长呢?我好害怕!”“我觉得孤单”,“我好想看到光明的世界啊!”﹍﹍我接着孩子们的回答充满感情地说:“在我们孤独、寂寞、恐惧的时候,有一个忠实的朋友一直陪伴左右,他的名字叫影子。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故事,体验一次美妙的童话之旅。”
(盲人的世界对正常的孩子来说是陌生的,他们体会不到黑暗中的孤独、寂寞、痛苦,而这个体验活动使他们走进了盲孩子的心灵,能更深刻地理解盲孩子的感受,从而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授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1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多角度理解主题
2、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学习目标的确立可以为学生提供行动的方向,语言要简洁、凝练。) 三、慧眼识玉——发现美
(前置性任务)你觉得这篇文章“美”在哪里?谈谈你的理由。 推荐方法:默读;圈点勾画;作批注。
(在这次教学实践中,我终于明白设计教学活动,不在于活动本身设想得如何尽善尽美。而在于这个活动能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方便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即教师的设计简单化,让学生的活动容易化,从而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更大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做”的机会,也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有能力“多做”。我发现,“低入”其实营造出了一种近乎于“零干预”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自由发挥、充分思考,进而培养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 明确要求:
(1)、在小组内交流你对美的感悟。
(2)、合作探究文章美点,准备在班级展示。
(3)、提示:可参考“我从文中 感悟到文章美在 ”的句式谈
你的发现。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深入到各组中参与活动,既可以随时掌握各组合作学习时的组织与管理情况,又可以了解学习进展状况,还可以答疑解惑,提供帮助。这时的我,只是一个帮助学生学习的角色。) 五、 班级交流 点拨提升
在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时,我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可点评,可补充,也可发表新的观点。我在学生的发言中捕捉主要信息板书,并结合板书内容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多角度理解主题的阅读方法,体会恰当的运用叠词的表达效果。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在课堂上,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让我领悟了什么是“授生以渔”,只有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才能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
六、声情并茂——表达美
2
首先明确自主学习的要求: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段(2-3段)有感情地朗读。 (2)、注意重音、停顿、语气、节奏的处理。
然后学生个人朗读展示,生自评及他评。我根据学生朗读及点评的状况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而后学生在朗读指导的基础上,同桌之间读,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七、 妙笔生花——创作美
将课文80—83自然段的内容进行再创作,要求运用恰当的叠词,描绘出一 个美丽的充满生机的世界。
教后反思
教师的细致讲解,永远替代不了学生自身的阅读感悟。关于阅读,叶圣陶先生曾有一段精彩的比喻:“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我想,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让他们凭借自己有限的人生体验,走过文字这道“桥梁”,去感悟文章的思想与内涵。想想曾经的我,往往习惯于“我教你学”,越俎代庖,总是把作者推到学生面前,然后对学生指指点点:看,这里有作者的某种意图;看,那里有作者的思想含义„„学生哪里还有空间去感悟,去领会呢?我要做的就是设计更多、更有效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大量实践中,一步步通过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思考,从中领悟知识、提升思想。这是个慢功夫,需要耐心的等待,从量变到质变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成长,需要等待。相信只要多一点耐心,我们就会听到花开的声音。
3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教学案例
皇冠中学语文组
王春霞
皇冠中学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