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日记两则(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记录了“我”的两次“梦”。记录了“我”的梦与现实生活之间由矛盾到统一的过程,记录了在城镇的“我”与贵州山区小女孩阿英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她们之间的差别。“我”那白纱裙的梦,在妈妈的影响下,变成了苗家山寨里的民族同心舞。
这个故事很有时代意义,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时要结合生活现实,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学生在阅读时,能够看到自己平时的影子,能够想起自己平时的思想与行为,也许还能够让学生从学习这篇课文开始,学会多想想别人,少想一点儿自己。 教学目标:
1.认识“则、咋”等13个生字。会写“份、粉、昨、晴”等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第一则日记,了解小女孩的心情变化。 教学重点:
认识“则、咋”等13个生字。会写“份、粉、昨、晴”等4个字。 教学难点:了解小女孩的心情变化。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
导语:小朋友,我们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情,有些事情还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你是否想过把其中的一些事记下来呢?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是日记两则。(板书)“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体会“则”是量词。课题还可以说成“两则日记”。 能谈谈对日记的了解吗?
日记是每天记录人物、事件、感想的小文章。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作者写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把字音读正确,同桌互相检查。
2、了解日记的格式,让学生发现今天学习的课文与以往有什么不同,明白日记的格式。
3、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4、自由读两则日记,思考:“我”做了一个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 三、朗读感悟第一则日记。
过渡:在两则日记中,我的梦想都没有实现,我的心情有什么不一样呢?让我们先来朗读感悟第一则日记。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2、小组分工读,指名读。解决“我”为什么怪妈妈小气呢?(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羡慕”。)
指导:“我”的梦想没有实现,要把“我”不高兴的语气读出来,还要注意标点的停顿。
3、指名、分组或齐读第一则日记。 四、小结。
写日记就是要把当天发生的、印象深的事记下来,而不是像流水帐一样,把一天做的事一件一件列下来。 五、指导书写。 出示: 同偏旁:昨、晴
同部件:份、粉
1、认读要写的字,教师重点正音。
2、观察字形,发现规律,分类说说写字时要注意的事项。
3、示范书写,重点指导。日字旁:写的瘦长一些,折笔稍向里收。 4、学生练写。
第 周第 课时 上课时间 月 日(星期 )本学期累计教案 个
24 日记两则(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会写“姑、娘、妹、读”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应该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
3.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教学重点:
懂得应该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会写“姑、娘、妹、读”4个字。 教学难点:
理解并体会小女孩团结互助的美好情感。 教学流程:
一、巩固识字,复习引入。 “一字多词”:
“粉、料、套、贵、费”等字,让学生找朋友,看谁找的多。 二、朗读感悟第二则日记 1、指名分节读课文,大家评议。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我”又做了一个梦,又梦见了那条心爱的白纱裙,这回“我”有没有得到这条白纱裙呢? 3、反馈:体会“我”的高兴的心情。 4、联系上文,感悟我变化的原因
“苗家、贵州、失学”抓住这些词语来理解。
联系自己身边的生活,举例说说这些因生活困难而失学的感人事迹。 教师可补充几个事迹。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要把“我”梦中开心的事,高兴的语气读出来。 6、说说“我”是个怎样的人? 三、指导书写。
出示:同偏旁字:姑、娘、妹
1、重点指导:女字旁:撇点的撇要写的长一些,第三笔不要超过右边的撇。 妹:右边的部件上横短,下横长。
读:第五笔是横钩,不是横折钩;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2、学生练写。 四、巩固识字。
1、用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2、完成“看看写写”的练习。 五、课后延伸。
按照日记的格式写一则日记。 板书:
24、日记两则
我
梦想白纱裙----妈妈不给买----不让妈妈买 (喜欢) (生气) (高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