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扩大内需,就是在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包括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拓宽国际市场.培育消费热点,以拉动经济的增长。
目前制约中国人消费的主要因素有:
普通居民收入偏低,收入增长放缓,对未来信心不足。
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生活成本偏高,高房价,子女教育开支,养老问题,医疗的高收费是对居民长期消费能力的过度透支。
消费环境,特别是市场秩序建设严重落后。
一、尽量消除消费心理障碍,提高消费者信心
中国年均假冒伪劣产品产值达13亿元人民币,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每年由假冒伪劣产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左右。国家因此年均损失仅税收就达250多亿元。食品方面:大头娃奶粉、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地沟油风波、速冻水饺“细菌超标”事件 、瘦肉精中毒等等,这些已经是屡见不鲜了。药品方面:从2006年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假药事件、 “欣弗”事件到今年的“有毒胶囊”事件,据报道2011年上半年药品不良反应2698例。所以居民有钱不敢消费,或者购买外国产品。(一)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我认为政府应规范法律、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等,出台相应政策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加大产品安全监督,将一些生产低劣产品的企业直接关闭,对一些大型企业出过产品问题的,进行大额罚款,而且通过媒体平台进行大力宣传(利用政策手段:像在学校、小区、各企业等的宣传栏里面定期的宣传低劣产品的危害,并举例详述发生过问题的企业生产出的低劣产品的危害,决不宣传其企业的道歉行为,这种企业绝对不能原谅),有什么优惠政策在出过问题的企业的五年内都没有使用权力。只有让消费者安心了,这才是扩大内需的前提,我们所需要的消费才是长效的、稳定的。
(二)市场信息透明化,对称化
中国人都有一点爱贪小便宜,商家就抓住这一点,开始了企业间的价格大战。企业不断降价,利润减少,扩大再生产和改善服务的能
力降低。从长远来看最终受者是消费者,因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价格上有不断降低,那么企业只能从产品质量下手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了企业的诚信,企业从此开始了山寨版劣质之路。这个可以用逆向选择理论解释。随着价格的下降,存在着逆向选择效应: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卖者会退出交易,只有质量低的卖者才会进入市场。 将该模型扩展到整个商品市场,逆向选择就说明了假冒伪劣商品对市场的破坏作用:它们以低价出售,有可能将好产品挤出市场,并摧毁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导致市场的萎缩,从而最终降低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解决办法:首先,厂商可以提供保修承诺或以广告来向消费者传递优质产品的信号;其次,可以建立独立的质量监督、认证机构,帮助消费者识别劣质产品;此外,还有合同解决办法(即在合同中对交易双方进行行为约束)和信誉解决办法(即允许提供优质产品的厂商获得超额利润——“信誉租金”,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厂商一旦在信誉上出问题,必定损失利益。这就使信誉成为一种真实的信号)。
二、缩短收入差距,提高低、中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中国人爱贪小便宜,其实本质是还是一个字“穷”。收入和消费是本和末的关系。没有稳定的、长久的收入增长,扩大消费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关注消费问题实际就是关注收入问题,关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中国现状是普通居民收入偏低,收入增长放缓,对未来信心不足。在一个社会中,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往往要大于富裕阶层。据商务部的调查显示,占全国人口10%的最高收入群体消费倾向只有0.66,10%的最低收入群体消费倾向高达0.99。显然,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者特别是规模庞大的低收入群体,将大大地拉低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
(一)增加农民的收入
2012年中国农村人口比例48.73%,其中我国人口的25%一直生活在农村,大部分依靠农业就业,农业是农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虽然农民的购买力不提高,扩大内需的方针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如果每个农民都多消费两元,总的算来也是一个不小数目,那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国家可以五年内作用国债调动其中1亿农民的劳动积累,以整治国土为纲,加速农村城市化。全面建立农村公路网和电网。并将一些中小
企业搬到农村,以此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也可以是农村里的土地不会被荒废,也使城市不会那么拥挤。在城市化进程中,鼓励小城镇建设,农民用宅基地换小城镇住房。还有鼓励小微企业,让农民开农家乐、家庭农场、家庭果园、家庭菜场、家庭作坊、家庭养殖场等,在这种情况下,使提高农民收入。(二)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
据科学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劳动力接受技术培训的家庭的收入,比没有劳动力接受技术培训的家庭的收入要高出16.7%;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则家庭劳动力平均纯收入增加18.9%。因此要切实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支持体系,给他们提供平等接受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机会,防止因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在低收入家庭出现贫困代际遗传。(三)向对提高国民收入有很好方法的国家借鉴
1960年日本政府启动了为期1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8年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人均GDP十年间实际增长了1.45倍。日本相应的具体措施包括:充实社会资本,产业结构升级、鼓励高生产率产业,提升人口素质、振兴科学技术,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等。
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我们所需要的消费必须是长效的、稳定的,引导消费应避免走向误区,消费而不是短期的、超前的。使当代年轻人消费观念的改变,以此来更新消费观念,刺激消费。一是要划清消费与浪费的界限,提倡消费,反对浪费。二是要划清合理消费与过度消费的界限,提倡合理浪费,防止过度消费。三是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要作适当调整。用正确的消费观来扩大市场消费需求。我们可以学习外国人的消费观。 美国:富人不夸富。在美国,你看不出街上究竟谁是亿万富翁,谁是打工仔。美国人的消费观念主要是“务实”。消费品对于美国人来说,够用是第一位,质量是最重要的,至于在哪里买的,什么牌子,多数美国人并不在乎。韩国:喜爱信任国货。在韩国,本国人用国货是一种基本的消费观。在拒绝国际奢侈品消费的过程中,韩国国民也充满了一种对国货信任和喜爱
的心态。
中国人消费观一般有两种。一是:爱贪小便宜,二是:爱炫耀,当爆发富,买奢侈品。
有统计显示,2007年至2010年,我国奢侈品主流消费群的最低年龄由35岁下降到25岁,目前奢侈品消费者的平均年龄比欧洲年轻15岁,比美国年轻25岁。奢侈品消费的日益年轻化,甚至催生了无数的平民“奢侈品控”。正是抓住了部分中国年轻消费者喜欢炫耀的心理,部分品牌在中国市场推出比别的国家更高的定价模式。发达国家的中产阶层约有4%的收入用于奢侈品,而中国的中产阶层把40%的收入花在奢侈品上,这帮人就是在“穷大方”!
现在最热的是买APPLE手机、Ipad、LV包包等等,我个人觉得买别国的东西就是把钱给别人,而且APPLE手机就真有那么好?摔不得碰不得,维修费还贵。山寨版手机虽然是次了点,但生命力就像我们国人一样顽强。我们要向韩国学习,他们一般都是国产货,不会像我们中国喜欢炫耀。从小就教育孩子,要买自己国家的东西,就当增加民族精神,当然前提是让自己国家的产品质量提上去之后。
不是买奢侈品可以扩大内需吗?但从长远意义来看,我认为不是,以下是我的理由:
1.从狭义奢侈品的供给来看:大多是进口商品。出口国拿走了我们的收入和财富。
2.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来看:一来生产性劳动的维持和提高并不需要狭义奢侈品那些产品类别及那么高档的质量,二来绝大多数有狭义奢侈品超高的价格/成本比,消费本身不具有生产性效应。
3.从资本积累的角度看:狭义奢侈品的消费不仅不能促进资本的积累,相反还是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根据马克思有关扩大再生产的理论,扩大再生产必须得有两个前提条件。其一,(c+v+m)>ⅠC+ⅡC,意思是要有追加的生产资料;其二,Ⅱ(c+m-m/x)>Ⅰ(v+m/x),意思是Ⅰ要有追加的消费资料。在马克思的这两个公式中,v代表的是维持和追加劳动力所必需的一定量的消费资料,是生产性的消费品,m/x代表的是剩余价值中用于资本家个人消费的部分。显而易见,在第二个公式中,在c+m一定的前提下,m/x的比例越大,“大于”的条件就越难满足,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就难以实现。因此,在我国社会资源有限的状况下,过分的狭义奢侈品消费会就降低我国资本积累的速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