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构建基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机制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第13卷第5期 201 1年10月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01.13.No.5 Oct.201 1 构建基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 大学生科技竞赛机制 张东旭,吕 义.卫绍元 (辽宁:r=业大学教务处, 辽宁锦州1210011 摘要:科技竞赛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建立有效的科技竞赛机制,保证科技竞 赛活动的可持续开展,是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以辽宁工业大学开展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为例,并结合实际 情况系统地介绍了开展科技竞赛活动的具体做法。实践证明: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不仅形成了大学生 科技竞赛的长效机制,而且学生的参与面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关键词:科技竞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7X(2011)05-0062 03 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是学校本科生创新教育 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以大学物理应用能力竞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 赛为例:竞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部分,通过初赛选 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贯 拔优秀学生参加决赛。初赛为理论测试,命题参考 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内容,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内 容为《大学物理》中的电磁学,包括静电场、稳恒 磁场、电磁感应三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前期知识 掌握的熟练程度,即对学习能力的考核。 决赛时,学生进入物理实验室,专业导师利用 穿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辽宁工业大学 (以下简称学校)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于 2009年出台了《辽宁工业大学关于加强学生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构 筑了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的科技竞赛体系, 实施了科技竞赛的大学生创新工程,充分发挥了科 技竞赛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得学生在规定的时 间内,完成大学物理实验,包括:实验理论、操作 过程、数据测量、数据处理、撰写实验报告等,考 查学生运用前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构建多层次的大学生科技竞 赛机制 (一)校级主要基础课的知识能力竞赛活动 为了在校级主要基础课中贯彻学生应用能力 培养的要求,学校围绕课程特点和培养学生能力的 教学目标,综合采取理论分析、实验操作、设计方 案和计算机模拟仿真等模式,开展了校级主要基础 课的科技竞赛活动。 目前,学校开展的主要基础课程科技竞赛相关 课程包括: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计算机基 础、机械制图、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电子技术 基础等主要基础课。 学校围绕主要基础课开展了相应的数学综合 能力竞赛、大学物理应用能力竞赛、机械制图应用 能力竞赛、程序设计竞赛、力学应用能力竞赛和电 每学年定期组织一次,着力解决在基础课教学 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 养问题,提高主要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得学生 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学习能力,具备实践能 工电子应用能力竞赛等。这些竞赛的开展使得学生 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得到 了进一步的提高,进一步发挥了科技竞赛对学生实 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收稿日期:201卜04—28 作者简介:张东 ̄(1967一),男,辽宁凌海人,副研究员。 2011年(总第73期) 张东旭等:构建基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机制 63 (二)院级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科技创新竞赛 活动 前期的准备。其次,在赛事的宣传上加大力度,通 过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科技竞赛座谈会,赛前动员大 为了推动学生能力培养的深入开展,在专业课 学习阶段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学校积极开展院 级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科技竞赛活动。各学院根据 本单位的学科专业特点及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目 标,建立了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科技创新活动机 制,构建本学院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开展 院级科技竞赛活动,每年定期举办一次,由学院确 会等来鼓励学生参赛,扩大学生受益面;学校以举 办校级比赛的方式进行公开选拔,保证优秀学生参 赛。由于将选拔与校级、院级比赛挂钩,极大地激 发了学生参与选拔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的参与面更 加广泛。 再次,对于选拔参加省级、国家级大赛的学生, 学校利用课余、假期进行集训,学生进入实验室或 定创新竞赛活动的项目与内容,使得大多数学生都 能参与竞赛。以汽车学院大学生汽车专业技能与创 新设计竞赛为例:学院制定了竞赛大纲与实施办 法,并付诸实施。 竞赛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汽车技能竞赛,竞赛采用现场竞赛形式, 分为初赛,决赛两个环节。初赛采用现场答题的形 式,由汽车相关专业教师进行点评认定,主要考核 学生对汽车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学生参赛前要系 统学习和掌握汽车相关知识,做好参赛的准备。经 过笔试入围筛选,决赛时学生进入汽车实验室,进 行汽车零部件的辨识与手动拆装等技能性的比赛, 由汽车专业导师根据实际情况来指导和评定,主要 考核学生对汽车零部件的拆装与辨识等的实践技 能。 二是与汽车相关的创新设计作品竞赛,在专业 导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汽车相关创新作品设计,并 提交创新设计作品,如创新模型、创新图纸、软件 设计和其他能体现创新思维的作品等等,作品获奖 名次由汽车学院的学术指导委员会评定,主要考核 学生对汽车相关产品的设计与创新能力。 目前,各学院已开展的院级科技竞赛有:机械 学院的机械设计竞赛、汽车学院的汽车专业技能与 创新设计竞赛,材料学院的材料创新与应用竞赛, 金相技能竞赛,化工学院的化学实验技能竞赛,文 化传媒学院的广告设计竞赛,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 的设计技能表现竞赛等,学生的动手实践与创新能 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省级以上的科技竞赛活动 为了提高科技竞赛水平和获奖档次,在校级、 院级科技竞赛的基础上,学校积极组织开展省级以 上的科技竞赛活动。首先,针对各种科技竞赛开设 相关选修课程,教师通过课程对学生进行早期训练 和选拔。目前,学校开设的与科技竞赛有关的选修 课有:电子综合设计、机械综合设计、多媒体应用 技术、数学建模、程序设计高级班等,为竞赛做好 创新实践基地,由具有一定实践背景和竞赛指导经 验的专业导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以保 证参加竞赛学生的实力,提高竞赛水平。几年来, 学校围绕省级以上竞赛活动,积极组织开展了数学 建模竞赛、数学能力竞赛、机械创新设计竞赛、电 子设计竞赛、结构设计竞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 赛、广告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英语竞赛等,取 得了良好的成绩,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 步提高,形成了以省级以上科技竞赛为主线,以校 级、院级科技竞赛为支撑的学校课外创新教育体 系 二、建立科技竞赛的保证措施 科技竞赛活动要受到学生参与面、指导教师的 水平、实验室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学校针对以 上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以保证科技竞赛活动的 顺利开展和提高竞赛水平。 (一)实行创新学分、获奖加分等激励制度 为全面深入地开展科技竞赛活动,积极鼓励广 大学生踊跃参赛,形成浓郁的校园科技氛围,为学 生提供更多个性发展空间,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和创新能力,学校于2004年出台了《辽宁工学 院创新学分管理规定》和《辽宁工学院关于参加省、 市级以上比赛获奖学生考试成绩加分的有关规定》 等一系列的文件,将创新学分纳入培养方案,创新 学分可从科技竞赛中获得,学生毕业前必须获得2 学分的创新学分。对在科技竞赛中获奖的学生,给 予本学期课程期末考试成绩按获奖等级以不同程 度的加分。 在此基础上,2009年出台了《大学生研究性学 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建设有关规定》,明确了 参加国家、省等有关竞赛的前期研究项目,可列为 申报创新计划的项目,并设置了专项资金,对获奖 项目予以奖励,激发师生参加科技竞赛的积极性。 (二)实行专业导师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对于科技竞赛的指导作用,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3卷第5期 提高科技竞赛活动质量。学校出台了《关于本科生 导师制度的实施办法》,明确了导师的资格、职责、 考核办法等相关要求。导师由具有一定工程实践背 景和较强设计与开发能力的教师担任,利用课余时 间具体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提高学生对科技竞 赛的认识与大赛中的竞争力。 同时,每年对专业导师进行一次专项考核,考 核结果与专业导师的聘任及教学酬金发放挂钩,激 发专业导师对竞赛指导的投入。另外,为提高教师 的工程实践能力,加强对科技竞赛的指导,学校通 过建立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训与考核机制、在教师 中开展专业综合能力竞赛活动制度等,使得教师的 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为学生参与科技竞赛 提供强有力的知识指导和技术支持,提高竞赛获奖 数量和层次。 (三)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 础教学环境。为促进资源共享,优化学生实践环境, 为科技竞赛提供良好的条件,实行实验室开放制 度。学校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紧跟学科发 展的步伐,制定了满足教学需要并适度超前的实验 室开放建设规划,改善了实验室的条件,并配备了 相应的实验人员,便于对竞赛有关实验的指导;拨 出专项资金支持实验教研教改项目,减少验证性实 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出 率,仅2009年实验室开放项目共立项184个,为 竞赛做好前期的准备。 建立了实验预约管理系统,实行了实验室面向 师生的全日制开放,每个学院都有开放的实验室, 实验室开放的比例也进一步增加,从而在时间保证 了科技竞赛活动的开展。 三、实施效果 参加科技竞赛的大学生在创新工程方面取得 了丰硕成果,近三年共有25 875名学生参加各种竞 赛活动,有近30%的学生在竞赛中获奖,其中获省 级以上奖项447项,有926名学生在省级以上的科 技竞赛中获奖,创新成果居省属高校前列,并初步 形成了优势竞赛项目的团队,深化了教学改革。 (一)促进了实践教学改革和专业知识的系 统化 科技竞赛为实践课程的设置提供了方向,把实 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竞赛前,学 生需要系统地学习很多相关的专业知识,从而使专 业知识更加系统化。 (二)改进了学生学习方法 竞赛使学生了解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 从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学生在学好专业基 本知识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查阅有关资料,从而 开拓了他们的专业视野,巩固了课堂教学内容。 (三)展现了学生个性 竞赛根据学生能力、兴趣的不同而开展,为基 础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了条件,使得他们在 竞赛中得到强化锻炼,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增进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竞赛使参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努力,在激烈 的竞争中,受到磨砺,锻炼才干。 四、结束语 几年来,学校坚持在主要教学环节中渗透实践 能力培养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竞 赛活动,形成了大学生科技竞赛的长效机制,学生 的参与面与水平在不断提高。 实践证明,竞赛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 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就业竞争力、就 业率得到进一步提高,赢得了社会的充分认可。学 校在认真总结竞赛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推进 科技竞赛活动,达到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可持续培 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瑞成,陈至坤,王福斌.科技竞赛内容向大学生实践 教学转化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7). [2】包秋燕,陈孝慧.以科技竞赛为载体培养应用型人才实 践创新能力【J】.中国电力教育,200800). [3】冯小平.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模式[J].理工高教研究, 2003,22(5). (责任编校:付春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