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已知A.
B.
,
, C.
,则直线
,则
=
D.的斜率是( )
2.已知点
A.1 B.-1 C.5 D.-5 3.函数A.
B.
2
的定义域为( ) C.
m D.
4.函数f(x)=(m-m-1)x是幂函数,且函数f(x)图象不经过原点,则实数m=( ) A.
B.1 C.2 D.
或2
5.已知函数A. B.8 C.
,则 D.
( )
6.已知函数f(x)=3ax-1-2a在区间(-1,1)上存在零点,则( )
A.或 B. C.
关于
或 D.
7.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则A.
间的距离为( ) B.
C.
平面的对称点为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点,
D.和圆:
=0交于A,B两点,则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
8.圆:( )
A.x+y+3=0 B.2x-y-5=0 C.3x-y-9=0 D.4x-3y+7=0
9.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是正方形,侧视图是等腰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168 B.98 C.108 D.88 10.直线A.
B.
与
、
为端点的线段有公共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 C.
D.
11.已知函数且在上为减函数,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且对任意的
时,当
时,
12.已知为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则不等式
的解集为( )
A.C.
B. D.
二、填空题 13.若函数
14.已知一圆经过两点______。 15.若关于的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2,则________.
,且它的圆心在直线
上,则此圆的方程为
16.设点P是函数y1x1的图象上的任意一点,点Qa,a3aR,则PQ 的最小值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7.已知集合(Ⅰ)当(Ⅱ)若
时,求
,;
.
,求的取值范围.
18.已知直线l1:2xy20; l2:mx4yn0. (1)若l1l2,求m的值.
(2)若l1//l2,且他们的距离为5,求m,n的值. 19.已知函数(1)若函数(2)当
,在
.
上是单调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时,不等式
恒成立,求实数的范围.
20.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棱长为2的正方形,侧面PAD为正三角形,且面PAD⊥面ABCD,E、F分别为棱AB、PC的中点.
(1)求证:EF∥平面PAD. (2)求三棱锥B-EFC的体积. 21.已知点
,圆:
.
中点所形成的曲线的方程;
(1)若点为圆上的动点,求线段(2)若直线过点22.已知函数(1)若函数
,且被(1)中曲线截得的弦长为2,求直线的方程.
.
是上的偶函数,求实数的值;
(2)若
,求函数的零点。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求出【详解】
中的奇数有
【点睛】
本题考查集合的交、并、补,属于基本题,注意弄清集合中元素的属性. 2.A 【解析】 【分析】
,故
,选A.
中所有的奇数后可得
.
由【详解】
,即可得出结果.
直线的斜率.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直线的斜率,属于基础题型. 3.B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次根式以及对数函数的性质,列出不等式,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得:解得:4≤x<6,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求函数的定义域问题,考查对数函数以及二次根式的性质,是一道常规题. 4.A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利用幂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可得【详解】
,由此求得m的值.
解:∵函数f(x)=(m-m-1)x是幂函数,且函数f(x)图象不经过原点,
2m
∴故选:A. 【点睛】
,求得m=-1,
本题主要考查幂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属于基础题. 5.C 【解析】 【分析】
利用分段函数的解析式,由里到外求值即可. 【详解】
∵函数
2
,
∴f(﹣2)=(﹣2)=4,
4
f(f(﹣2))=f(4)=2=16.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函数值的求法,考查分段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基础题. 6.C 【解析】
【分析】
由函数的零点判定定理可得不等式,解得可求a的范围. 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零点判定定理的简单应用,属于基础试题. 【详解】
由f(x)=3ax﹣1﹣2a在区间(﹣1,1)上存在零点,
则f(﹣1)•f(1)=(﹣3a﹣1﹣2a)(3a﹣1﹣2a)=(﹣5a﹣1)•(a﹣1)<0,
解得a>1或a故选:C. 【点睛】
.
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零点判定定理的简单应用,属于基础试题 7.C 【解析】 分析:求出点
关于
平面的对称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直接利用空间中两点间
的距离公式,即可求解结果. 详解: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则
间的距离为
,
,故选C. 关于
平面的对称点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表示,以及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8.C 【解析】 【分析】
要求两个圆的交点的中垂线方程,就是求两个圆的圆心的连线方程,求出两个圆的圆心坐标,利用两点式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由题意得,圆则
和圆
交于
两点,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就是求两个圆的圆心的连线方程,
圆圆
的圆心
的圆心,
,
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故选C. 【点睛】
,即,
本题考查主要考查圆的方程与性质、两个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直线两点式方程的应用,意在考查转化思想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9.D 【解析】 【分析】
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直三棱柱,且三棱柱的高为4,底面是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底边边长为6,高为4,求出底面三角形的周长,利用侧面积公式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可得答案. 【详解】
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直三棱柱,且三棱柱的高为4, 底面是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底边边长为6,高为4, ∴腰长为5,∴底面三角形的周长为5+5+6=16,
∴几何体的表面积S=2××6×4+(5+5+6)×4=24+64=88.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由三视图求几何体的表面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判断几何体的形状及数据所对应的几何量. 10.B
【解析】 【分析】
求出直线y=k(x﹣1)过定点C(1,0),再求它与两点A(3,2),B(0,1)的斜率,即可取得k的取值范围. 【详解】
解:y=k(x﹣1)过C(1,0),
而kAC1,kBC1,
故k的范围是(﹣∞,﹣1]∪[1,+∞),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正确分析图象是解题的关键. 11.A 【解析】 【分析】
由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根据同增异减和函数的定义域,列出相应的不等式组,即可求解。 【详解】
由且,
令又由函数
,则函数的对称轴的方程为,
为单调递增函数,
要使得函数且在上为减函数,
则当时,则满足 ,此时无解;
当时,则满足 ,解得,
综上可知的取值范围为【点睛】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与对数函数相关的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的应用,其中解答中合理利用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列出不等式组是解答的关键,同时注意定义域是解答的一个易错点,着重考查了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试题。 12.C 【解析】 【分析】 先明确函数【详解】 ∵∴∵对任意的∴∴由即∴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的性质,考查不等式的解法,是基础题. 13.0 【解析】 【分析】
令x=1代入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
,即
为
为定义在上的奇函数,
也为定义在上的奇函数,
时,当
上的单调增函数,又
时,
的奇偶性与单调性,利用单调性解不等式即可.
为上的奇函数,
在上单调递增,
可得
令,则.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求函数的值,属于基础题型. 14.【解析】 【分析】 先求得
垂直平分线的方程,将此方程和直线
联立,求得圆心的坐标,再用两点
间的距离公式求得半径,由此求得圆的方程. 【详解】
线段式得
中点的坐标为
,即
,直线的斜率为,与它垂直的直线的斜率为,由点斜,解得圆心坐标为
.
,半径为
,由
,所以圆的标准方程为
【点睛】
本小题主要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方程的求法,考查圆的标准方程的求解,属于基础题.要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要做两个准备,一个是求得线段中点的坐标,另一个是求的线段的斜率,由此求得垂线的斜率,再根据点斜式求得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求圆的方程,重点是确定圆心坐标和半径. 15.
或
【解析】 【分析】 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即直线
与
的图象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数形
结合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关于的方程点,作图如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即直线
与
的图象有两个不同的交
由图易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故答案为:【点睛】
已知函数有零点求参数取值范围常用的方法和思路
(1)直接法:直接根据题设条件构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再通过解不等式确定参数范围; (2)分离参数法:先将参数分离,转化成求函数值域问题加以解决;
(3)数形结合法:先对解析式变形,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然后数形结合求解. 16.21
【解析】函数y1x1为半圆x1y21,y0 , 点Q在直线yx3 上
所以PQ 的最小值为圆心1,0到直线距离减去半径,即 22或
或
2121 2
点睛: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
(1)与圆有关的长度或距离的最值问题的解法.一般根据长度或距离的几何意义,利用圆的几何性质数形结合求解.
(2)与圆上点x,y有关代数式的最值的常见类型及解法.①形如uyb型的最值问题,xa可转化为过点a,b和点x,y的直线的斜率的最值问题;②形如taxby型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动直线的截距的最值问题;③形如xayb型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动点到定点a,b的距离平方的最值问题. 17.(Ⅰ)【解析】 试题分析:(1)由求出的取值范围。 试题解析: (Ⅰ)当
时,
,;
(Ⅱ)若
,
,即的取值范围是
。 ,
,求出
,再求出
;(2)
,利用数轴,可知
,
;(Ⅱ)
2218.(1)m2;(2)m8, n28或12
【解析】试题分析:(1)因为两条直线是相互垂直的,故k1k2m1,解得m2;2m,解得m8. 4m解析:设直线l1,l2的斜率分别为k1,k2,则k12、k2.
4m(1)若l1l2,则k1k21,∴m2
2m(2)若l1//l2,则2,∴m8.
4n∴l2可以化简为2xy0,
4(2)因为两条直线是相互平行的,故22∴l1与l2的距离为n45,∴n28或12 519.(1)【解析】
;(2)
【分析】
(1)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得函数的对称轴不在区间的取值范围;
(2)根据题意,不等式等价于当
,将问题转化为
【详解】
时
恒成立,通过构造函数内,建立不等式即可求出实数
恒成立,即可求出实数的范围.
解:(1)函数 的对称轴为,又有函数在上是单调函数
或
实数的取值范围为(2)当令
,
,
, 解得或. .
时,
恒成立
恒成立,即恒成立,
函数的对称轴,∴,即
的范围为【点睛】
.
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含参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和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考查构造函数法和转化思想在求解问题中的运用.
20.()见解析;()【解析】 【分析】
.
(1)取PC的中点G,证明四边形EFGA是平行四边形,可得EF∥AG,证得EF∥平面PAD. (2)取AD中点O,可证PO⊥底面ABCD,进而得到点F到面ABCD距离,利用等体积转换
,即可求三棱锥B-AEF的体积.
【详解】
(1)证明:取PD中点G,连结GF、AG,
∵GF为△PDC的中位线,∴GF∥CD且又AE∥CD且
,
,∴GF∥AE且GF=AE,
∴EFGA是平行四边形,则EF∥AG, 又EF⊄面PAD,AG⊂面PAD, ∴EF∥面PAD;
(2)解:取AD中点O,连结PO,
∵面PAD⊥面ABCD,△PAD为正三角形,∴PO⊥面ABCD,且
,
又PC为面ABCD斜线,F为PC中点,∴F到面ABCD距离故【点睛】
.
,
本题考查了证明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应用,,利用等体积转化求三棱锥的体积是常用的方法,属于基础题. 21.(1) 【解析】 【分析】 (1)设
的中点为
,可得
,代入圆:
,整理可得线段
中点所
(2)
或
.
形成的曲线的方程;
(2)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
,被圆
所截弦长为2;当直
线斜率存在时,设直线方程为离公式求,则直线方程可求. 【详解】 (1)设则得圆心∵∴线段
的中点为,代入圆:
,即
到圆圆心的距离为3,
,
中点所形成的曲线的方程为即
,
,
.
,即,由弦长公式及点到直线距
; ,被圆,即
.
所截弦长为2;
(2)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当直线斜率存在时,设直线方程为
由弦长公式得所求直线方程为故是求直线方程为:【点睛】
,则. 或
.
,解得.
本题考查轨迹方程的求法,考查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是中档题.
22.(1)【解析】 【分析】
;(2).
(1)由题意得,即,根据函数解析式整理可得
,故得.(2)当时得到函数的解析式,然后根据指数与对
数的关系可得【详解】 (1)∵∴∴
,整理得,求得,于是可得.
是上的偶函数, ,即
,
,
整理得,
∴∴
.
时,,可得
,
,
(2)当令∴整理得
,
解得或(舍去)
∴【点睛】
.
本题考查函数的性质及函数与方程的关系,考查计算能力和转化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相关概念及所求将问题进行转化,逐步达到求解的目的.另外,由于题目中涉及到大量的计算,所以在求解过程中要注意运算的准确性,合理进行指数和对数间的转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