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理资料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1.地理位置:绝大部分位于 低纬度,在五带中位于 北温带;在我国温度带中的位于 亚热带 。湖南位于我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大部分地区位于 洞庭湖以南,北邻湖北省,东邻江西省,南邻广东省,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邻贵州省,西北邻重庆市。
2.地级行政区及行政中心:全省包括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122个县级行政单位。 二.自然环境
1.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①.湖南的地形特点: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
②.湖南省的地势特征从总体上看,全省恰似一个三面高、中部低、朝北部敞开的“马蹄形”盆地。
2.主要山脉分布:东面是幕阜山脉、罗霄山脉,南面是南岭,西面是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 3.气温、降水的分布概况:
时间分布:湖南雨季集中在4~6月,这期间的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40%~50%。降水的变化大,降水强度大是湖南省降水的一个明显特征。
空间分布:山地降水一般多于平原。 4.气候主要特征
湖南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5.洞庭湖的概况:①.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长江中游以南,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西北面数条水道接纳长江来水,又从东北面的城陵矶附近把湖水泄入长江,成为一座天然水库,对调节长江的水量起着重要作用
②.目前的洞庭湖较以前比较,面积大为缩小,面积缩小的原因有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
治理措施:主要有退田还湖;在长江中、上游和洞庭湖水系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6.湘、资、沅、澧四水及主要的水电站
①.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水,从不同的方向汇入洞庭湖,构成洞庭湖水系,然后注入长江。湘江是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资水有“滩河”之称,沅江是湖南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澧水是“四水”中最短的河流。
②.主要的水电站有沅江的五强溪水电站、凤滩水电站;资江的柘溪水电站;湘江的东江水电站。五强溪是湖南省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 7.湖南的自然灾害
①.湖南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
②.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滑坡主要分布在湖南的西部、南部、东部山区。造成地质灾害发生的人为原因是乱砍滥伐森林,自然原因是多山,降雨集中。
③.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寒潮等。旱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受季风的影响,降水的变化大。抗旱减灾的措施主要有:加强各种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兴修水库;人工降雨等;抗洪防涝的措施主要有:修筑堤防;整治河道;修建水库拦蓄洪水;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
精选文档
三.人口与民族
1.人口概况与人口问题:
湖南省人口数量多。湖南省人口数量排名全国第7位,人口密度大,
2.人口分布概况。人口主要分布在湘东、湘中、湘南和湘北地区较多,湘西地区人口较少。 3.民族分布特征与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
①.民族组成:民族以汉族为主,分布在全省各地,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等。 ②.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是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和湘东等山区
居住习惯:土家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鼓楼、凉亭、风雨桥称为“侗家三宝”
民俗节庆:土家族的赶年、苗族的赶秋节和芦笙节、瑶族的盘王节、回族的宰牲节等。 ②自然环境对湖南民俗风情的影响
湖南人喜食辣椒,这与湖南潮湿的气候分布不开, 四.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湖南自然资源类型齐全;总量较丰富;分布不均。
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储量的有色金属矿产有37种。“世界锑都”—锡矿山,“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柿竹园,水口山—铅锌矿
非金属之乡:萤石、重晶石、长石、海泡石等储量居全国第一。 五.农业
1.湖南农业生产的概况及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有“鱼米之乡”和“湖广熟,天下足”之美誉。粮食、棉花、油料、茶叶、柑橘、生猪、淡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稻谷、苎麻产量居全国第一位,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柑橘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七.交通运输
湖南省境内的国道干线:
首都放射线:106国道(北京—广州)、107国道(北京—深圳);
南北向:207国道(内蒙古锡林浩特—广东海安)、209国道(内蒙古和林格尔—广西北海); 东西向:319国道(福建厦门—四川成都)、320国道(上海—云南瑞丽)、322国道(湖南衡阳—广西友谊关)
3.主要的铁路干线及重要的铁路枢纽
①.湖南省的铁路纵横交错。
南北向铁路有:京广线、洛湛线、焦柳线以及武广客运专线
东西向铁路有:石长线、浙赣—湘黔线、湘桂线、渝怀线
②.铁路枢纽:株洲、长沙、怀化、衡阳、娄底。株洲是湖南最大的铁路枢纽;火车拖来的城市—怀化 5.湖南航运业的发展概况及主要港口
①.概况:初步形成了以洞庭湖为中心,湘、资、沅、澧四大干流为主干,沟通全省、通达长江的航道网。通航里程将近12000千米,居全国第3位。在湖南省航运中,湘江水运的地位尤为突出。
②.主要港口: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是湖南省的重要港口城市。长沙市的霞凝新港,岳阳的城陵矶港是湖南省的重要港口。 八.旅游
1.湖南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色
①.特色:一是数量多,湖南现有等级旅游区100多个,武陵源和南岳为5A及旅游区。二是种类齐全,湖
—
精选文档
南既有衡山、张家界、崀山、猛洞河、洞庭湖等自然风光,又有岳阳楼、凤凰古城、炎帝陵、舜帝陵、洪江古商城等人文景观,还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等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②.分布:
湘北:以水域风光、湖泊湿地和历史文化为主。如水天一色、气象万千的洞庭湖、岳阳楼、“世外桃源”桃花源。
湘南:以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为主。如南岳衡山、炎帝陵、舜帝陵。 长株潭地区:以历史文化、现代文化、都市文化为主。如岳麓山、韶山、花明楼。 湘西:以民俗风情、自然风光为主,如武陵源、凤凰古城、德夯民俗风情。 湘中:以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为主。如崀山、新化的紫鹊界秦人梯田。 2.湖南境内著名的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
②.湖南精品旅游品牌:
三大国际旅游品牌:一是以张家界为龙头的自然生态旅游品牌;二是以韶山为重点的红色旅游品牌;三是以炎帝陵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旅游品牌。
湖南区域旅游品牌:南岳宗教文化、凤凰民俗文化、岳麓书院湖湘文化、崀山地貌景观、猛洞河和东江生态漂流、马王堆古汉文化、岳阳楼楚文化 3.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内容与意义
①.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内容:实施以三个城市的交通、电力、信息、金融、环保等建设为重点,融合三市要素,实现立体交通和绿化带相连接,形成以三大城市为核心,周边中小城市和一批中心城镇组成的现代化、生态化的网状城市群。
②.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意义:长株潭一体化有利于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出一条现代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辐射并带动全省加快发展。 4.长株潭城市群在建设“两型社会”方面的主要举措
A:以节能降耗和提高效益为目标,提质改造传统产业; B: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重点发展生态农业; D: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E:依托城市群现有文化基础,重点发展广电、出版、报业、娱乐、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优势文化产业。
十一.走向世界的湖南 1.湖南在全国的地位
湖南幅员辽阔,物产富饶,素有“鱼米之乡”、“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产之乡”、
“旅游胜地”的美誉,湖南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经济发展逐步加快,湖南的经济实力位居全国中上游水平。 2.湖南社会经济发展的蓝图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发展,全面实行富民强省目标,湖南工业按照培育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链条、壮大核心企业、建设重大项目的思路,努力构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3.湖南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湖南在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灾害与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协调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目标的关系,富民强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意义重大。
一是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能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节约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保障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二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并重,强化监管,综合治理,实现人地和谐。
—
精选文档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