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整理)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附答案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精品文档

新课标鲁教版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附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

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B. 区域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 C. 区域有明确的边界 D. 区域之间的相似性大于差异性 2、热带、暖温带等温度带的划分指标是( )

A.气温 B.积温 C.均温 D.温差

全球经济从未像今天这样把人类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迎来了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代,任何国家都已经不可能在闭关自守中发展。回答:

3、 经济全球化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它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 A. 整体性 B. 开放性 C. 差异性 D. 可变性 4、关于区域发展成长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结构日趋复杂,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 B.区域内部人地关系仍然基本协调 C.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 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 5、为促进区域经济复苏,“钢都”匹兹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该是( )

A.从重工业向高科技产业方向发展 B.由钢铁工业向汽车工业方向发展 C.由资源密集型工业向劳动密集型工业方向发展 D.进一步突出钢铁工业的主导地位 6、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观念是( )

A.美国把一些排污较大的企业设在国外 B.中国建立多个自然保护区

C.中美合作,建设全球气候监测系统 D.沙特限制石油生产,发展沙漠旅游业 7、从可持续发展原则角度考虑,下列主张和观点错误的是( ) A.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B.各国应该都行动起来,共同致力于维护全球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C.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应当忽视环境保护

D.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保护全球环境中具有相同的责任和义务

8、循环经济是21世纪发展的新亮点,按照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对我国而言可以解决的两大难题是( )

①庞大的人口数量 ②生态恶化 ③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 ④经济超常规增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和熏陶深刻而又长久 B.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使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 C.很多地区缺水严重,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D.人口基数过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0、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资源利用上的差距主要是( )

A.资源种类少 B.资源利用率低 C.人均消费量高 D.资源总消费量小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11-13题: 11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最深厚的地区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B.地貌特征是沟谷发育,沟壑纵横 C.农业垦殖历史悠久,宜农荒地已不多 D.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素质高 12、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A. 保持水土 B. 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 C. 改良土壤 D. 解决农村燃料不足

13、黄土高原地区采用轮荒制的耕作方式,引起的后果是( )

A.土壤肥力得以恢复 B.林草生长更茂密 C.林草资源破坏严重

D.水土流失得以抑制

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山西省是我国的煤炭生产大省,但尚未成为经济强省。据此完成14-15题。

14、导致鲁尔区衰落的原因中,不属于受世界工业发展形势影响的是( )

A.生产结构单一 B.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C.钢铁生产过剩 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15、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的发展策略应该有( )

①大力增加煤炭工业的比重 ②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③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④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读下面长江流域示意图,分析回答16—17题。

16、关于长江流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上游水能资源、森林资源和物种资源丰富 B.长江中游干支流流经平原地带,水能很少 C.长江中游矿产、能源资源缺乏 D.长江中下游地区煤炭资源丰富

17、长江流域中宜昌—城陵矶河段属于荆江河段,容易发生洪水灾害。相关的因素主要是( ) ①荆江河段流域面积广 ② 荆江河段所处的夏季多暴雨的气候特征 ③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④长江上游的人类不合理活动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18、长江三峡工程的巨大综合效益是( )

A.增加更多的旅游资源 B.解决流域内众多人口的就业 C.防洪、发电、航运、养殖和供水 D.解决流域内众多的生态问题 19、关于长江三峡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于大江截流和大坝工程 B.三峡移民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全国支援,难度不大 C.三峡移民安置人数多 D. 三峡工程带来的环境问题较少,不值得关注

20、东北地区不是我国重要的( )

A、商品粮基地 B、林业生产基地 C、畜牧业生产基地 D、商品棉基地

50年前的“北大荒”是一片人迹罕见的荒原,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数十万官兵和热血青年将它变成了名符其实的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北大仓”,但目前,我国政府决定停止“北大荒”垦荒。据此回答21—23题。 21、文中所说的“北大荒”是指( ) A.松嫩平原 B.三江平原 C.宁夏平原 D.华北平原 22、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A.保持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 B.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 C.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解决污染 23、目前我国政府决定停止开发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24—27题: 24、以下工业中,最有可能在20世纪60~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 A、服装制造业 B、钢铁工业 C、生物制药工业 D、化学工业

25、该产业部门属于( )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原料指向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 26、该种产业部门的迁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是( )

A、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 B、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能源丰富的优势 C、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资源丰富的优势 D、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提供契机 27、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

A、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右图中a、 b、c、d四点分别表表示我国的最西、北、东、南端。 回答28-29题。

28、图中四地中位于中俄边境的是( )

A a、b B a、c C b、c D b、d 29、图中四地分属于我国的( )

A、一个行政区 B、二个行政区 C、三个行政区 D、四个行政区 30、人口在400万以上,且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是( )

A.满族、土家族 B.满族、苗族 C.苗族、彝族 D.回族、蒙古族

31、下列山脉既是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又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的是( ) A.秦岭 B.太行山 C.阴山 D.大兴安岭

32、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相一致的是( ) A.暖温带和热带的界线 B.7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C.800毫米年降水量线

D.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读右图,回答33—34题。

33、2002年3月17日,河流在P处突然决堤泛滥,这主要是因为( )

A.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凌壅塞而造成的 B.上游水库大量泄水而造成的 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所导致的 D.上游突降大暴雨而引起的 34、Q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条件好 B.土壤肥沃 C水源充足 D.地势低平 35、下列各项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农村沼气 B.汽油 C.东北虎 D.皮革 36、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土地类型多样 B.各种土地类型结构不合理

C.后备的土地资源充足 D.耕地只占全国国土面积的一成左右 37、下列用水方式,符合节约用水原则的是( )

A.经常用水解冻食物 B.用漫灌方式灌溉小麦 C.大量使用清洁剂洗碗 D.洗菜的水用于浇花 38、下列是我国锑矿产地的是( )

A.江西德兴 B.湖南水口山 C.湖南锡矿山 D.云南个旧

材料一:据新华社报道,2003年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预计2004年原油进口量将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我国在辽宁大连、山东黄岛、浙江的岙山、镇海筹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

材料二:右图

39、我国建立石油储备石油体系的目的是为了( )

①减少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的影响 ②加快石油加工产业链的发展

③促进其他国家经济发展 ④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的构成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0、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需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有

①靠近我国主要油田 ②石化发达的城市 ③海运条件优越 ④接近消费市场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第Ⅱ卷(综合题,共60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0分。) 4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6分):

(1)图中区域C为 区,

D为 区。

C、D两区的交界线上有 山、 山和 山。 (2)图中A、B所在的区为 区, (3)C区向东,农业生产由以畜牧业为主变为

以 业为主

4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在农业文明时代,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工业文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发生的变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影响力逐渐下降,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影响力逐渐上升。 (2)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_________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共同因素。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发展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工业文明时代。 该阶段,人类受_______________论影响,忽视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

(4)环境文明时代的社会发展符合________发展的基本原则, 其具体表现为______ ____原则、____ _______原则、____________原则和阶段性原则。

43、读“南水北调输水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 东线方案主要缓解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 平原缺水问题。该线路主要沿 运河向北输送, 图中A、B、C各段水道中能够自流输水的是 段。

(2) 三条线路中,水质最差的是 线方案,输水线路最短的是 线方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 南水北调不仅具有社会、经济效益,也具备生态意义。 但是,也有可能带来环境问题,如:

(4) 解决北京地区缺水问题,除了跨流域调水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44、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和50年代到9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6分)。

50年代和9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的变化 50年代 90年代 流域水土 流失面积 36.38万平方千米 (1957年) 79.94万平方千米 (1986年) 森林覆盖率 22% (1957年) 10% 主要湖泊 蓄水容积 洞庭湖 293亿立方米 洞庭湖 174亿立方米 湖泊面积 洞庭湖 4300平方千米 洞庭湖 2600平方千米 (1)长江流域是我国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最为集中的地区,试从自然条件分析长江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商品性作物基地有哪些有利条件?

(2)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元。但人们发现1998年长江洪水最大流量比1954年多1万多立方米1秒,水位创历史最高起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人为原因。

(3)为防治长江水患,实现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应该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4)长江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45、读“东北区自然地理环境概况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写出山脉的名称:

A、 , C、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写出河流的名称:F、 , G、 。 (3)写出平原的名称:甲 ,乙 。

(4)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乙地的土壤肥力不断下降,请你为当地农民提出1条能保持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

(5)甲地的湿地资源如何保护?

46、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9分)

(1)填表比较甲、乙两个省级行政区的地理特征。

项 目 省级行政区名称 气候类型 经济发展 有利条件 城市化推动力 ① 等矿产资源丰富(任写一条) ②原有工业基础好等 都是 推动城市化 甲 乙

乙 亚热带季风气候 ①毗邻 特别行政区 ②改革开放早等 (2)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比较高,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3)针对问题,应采取积极的对策:

47、读中国地形图和我国沿36°N附近 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I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山脉:A. ,C. (2)河流:E ,F._________ _ (3)由图可知,我国地势特点是:

(4)第三级阶梯地形以__________ 、 为主。

(5)四川盆地位于________级阶梯上,我们所在的淄博市位于 级阶梯上。 (6)我国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是:

48、下图表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地的降水和气温情况,其中柱状图表示降水,曲线图表示气温,最左边的纵坐标表示降水量(单位:毫米),最右边的纵坐标表示气温(单位:℃),读图后回答(5分):

A B C D (1)图中代表广州的是: ,(填字母)。 (2)从四地气温曲线图中可看出,夏季我国气温分布特点为:

(3)图中可以读出,在我国季风区内降水量集中在____ __(填季节);

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

(4)我国季风区内降水和气温时间配合特点是: ,

这种配合特点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四、附加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56、读山东省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河流入海口通常是港口发育的理想场所,但黄河入海口却未形成港口, 主要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2)近年来,莱州湾海水循环不畅,污染加剧,有些专家提出了在渤海莱州湾与黄海胶州湾之间,开挖一条长约130千米的横跨山东半岛的人工海河构想。当然若开通胶莱运河,也会对沿线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高二地理试题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16 B 17 B 18 C 19 A 20 B 21 D 22 B 23 B 24 B 25 D 26 A 27 C 28 A 29 B 30 C 31 C 32 D 33 C 34 D 35 B 36 A 37 D 38 A 39 A 40 D 41 A 42 C 43 C 44 C 45 D C A C C C D C C D 第Ⅱ卷 综合题

41、(1)青藏高寒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 (2)东部季风区 (3)种植业 42、(1)土地 资本、土地 科技 (2)劳力

(3)人类中心论

(4)可持续 公平性 持续性 共同性 43、(1)华北 京杭 C (2)东 西

(3)长江口盐度升高,淤积加重 沿线地区土壤盐碱化,水生生态受影响。 (4)治理污染 推行节水措施(言之有理给分)。 44、(1)a.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充沛,雨热同期;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2)a.长江中上游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剧,淤塞河湖;

b.长江中下游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容积减小,蓄洪能力下降; c.违章占用河道,水流不畅,某些地方堤防为“豆腐渣”工程等。 (3)a.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b.建设三峡等水利工程;

c.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 (4)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 45、(1)A、大兴安岭 C、长白山 (2)F、黑龙江 G、乌苏里江 (3)甲:三江平原 乙:松嫩平原

(4)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

(5)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湿地; 对已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46、(1) 辽宁省 温带季风气候 煤、铁、石油 工业化 广东省 香港、澳门 (2)生态环境形式严峻; 人地矛盾加剧; 重复建设突出。

(3)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优化产业结构;

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47、(1)天山 秦岭 (2)黄河 塔里木河

(3)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4)平原 丘陵 (5)二 三

(6)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48、(1)D

(2)普遍高温

(3)夏(或夏秋)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4)雨热同期 56、(1)黄河经常改道,港口位置不稳定;泥沙淤积严重,不利于航行

(2)促进莱州湾与胶州湾的水体交换,提高莱州湾水体的净化能力;如果防渗漏措施不当,会导致沿岸地区的土壤盐碱化和地下水质变坏;调节沿岸地区的局地气候,改变生态环境;使莱州湾的污染海水可能进入胶州湾,加剧胶州湾的海水污染。

精品文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