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和规划 口福建省漳平市人民政府 茶产业是福建漳平市重点培育的农业特色产业。近几年 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拼命抓项目,狠心造环 境”工作主题和茶产业发展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茶 产业发展,采取“项目带动、环境推动,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落实责任、优化服务”等措施,进一步做大做强漳平茶产业, 打响“漳平水仙茶”、“永福高山茶”和“官田铁冠”三大特 色品牌,有力推进全市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一、基本情况 漳平市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九龙江北溪上游,属中亚热 带、南亚热带山区农业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沛,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宜茶环境得天独厚。 茶产业是该市传统优势产业,现有茶园面积8.23万亩, 2009年全市茶叶产量4787吨,总产值5.o5亿元,形成了以 漳平水仙茶、永福高山茶(台式乌龙)、铁观音为主要品种的 生产格局。全市万亩以上茶叶乡镇3个,龙岩市“一村一品” 种茶高潮,极大推动了全市茶叶产业的发展。同时为规范茶叶 行业管理,确保茶叶经济稳步有序发展,2004年成立漳平市 茶叶协会,还相继成立了乡镇基层茶叶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 40家。行业协会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2.突出品牌推动 近年来,漳平市重视品牌建设,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品 牌建设的若干意见》,通过参加中国茶叶博览会,福建省海 峡两岸茶叶博览会,中国农产品交易会,福建省名优茶鉴评 会,举办茶王赛、斗茶赛,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推介漳平茶叶以 及品牌整合等,漳平茶叶品牌知名度日益扩大,品牌价值日 渐提升;举办以漳平茶文化为主题的笔会,使茶叶与文化相 结合;组织“漳平水仙茶”茶艺表演队在泉州、龙岩、武夷山 茶产业工作围绕规模、品牌、质量、市场等方面,以项目 为突破口,以壮大规模为基础,以打造品牌为目标,以提高质 茶叶示范村12个,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18家,茶叶种植由 农户分散种植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种植模式发展,现有 连片百亩以上茶园96片,连片500亩以上茶园43片,连片 1000亩以上茶园12片。全市农民人均茶叶收入360多元, 茶农人均收入4800多元,茶叶是农民增收重要途径。漳平市 已成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最大的茶叶基地”和“世界独一 无二的紧压乌龙茶饼产地”。 二、主要措施 等地演出,制作了“漳平水仙茶”专题片在中央七套、中央四 套、福建公共频道、龙岩电视台播出,在漳平农业信息网中开 设茶叶专栏信息I碉等,品牌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知 量为根本,以培育市场为抓手,以大力宣传为手段,采取各项 有力措施来抓紧抓实。具体表现在“六个突出”: 1.突出政策推动 漳平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把茶业作为 优先扶持重要农业特色产业先后纳入“十五”和“十一五”发 展规划,明确了发展重点。2004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 名度有了很大提高。如:漳平水仙茶集体商标和福建漳平台 品茶叶有限公司“台品商标”、漳平市九鹏茶叶有限公司 “九鹏”牌商标获得龙岩市知名商标;大汇农场获得了国家 有机食品认证;漳平永福高山茶发展有限公司、漳平市岳山 茶业有限公司、漳平市南星茶园、漳平市九鹏茶叶公司等5 家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2003年,水仙茶取得了无公害生产 《漳平市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漳平市 2004—2005年茶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加快品牌建设 的若干意见》、《漳平市2008年度现代茶业生产发展实施方 基地认证,国仁、佑泉、三泰行等14家企业取得了Qs认证。 几年来,漳平茶叶多次获省级以上大奖。漳平水仙茶 案》、《漳平市2009年度万亩标准化生态水仙茶园建设实施 方案》、《漳平市茶产业‘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茶叶产业 发展优惠政策,优化了发展环境,进一步明确了茶业产业发展 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建设标准和保障措施。全市上下兴起 ・1995年获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并列入《中国名茶录》, 2000年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和陈列展示。2004~2010年 间,漳平水仙、永福高山茶、官田铁观音42只茶样获得省名 茶奖、23只茶样获得中日韩国际茶文化茶王赛“国际茶王” 24・ 称号,38只茶样获得其他省级以上金奖(其中北京、上海茶 业博览会21个金奖)。 3.突出龙头带动 6.突出服务带动 (1)提供高效优质技术指导服务 漳平市农业技术力量雄厚,现有教授级高级农艺师1 人,高级农艺师1O人,农艺师56人,助理农艺师67人,技术 员12人。近年来,主动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科院茶叶 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关系,开展科技攻关课 漳平茶叶开始从传统小农贸易方式转向现代市场经济的 品牌化经营模式源于茶叶企业的发展。漳平市十分重视茶叶 龙头企业建设,以做大做强企业和产业为目标,鼓励茶叶生产 企业通过整合提升,壮大生产规模,增强企业实力,促进上规 模、上档次,提高市场竞争力,进入规模企业行列,从而带动全 市茶产业的发展。到目前,获得龙岩市龙头企业的有漳平市九 鹏茶叶有限公司、福建省漳平台品茶叶有限公司、漳平市桂东 洋茶业有限公司等19家。通过龙头企业典型示范带动茶叶产 业发展,全市现有茶叶加工企业400多家,规模以上茶企业 22家,百万元以上企业52家,50万元以上企业69家。 4.突出项目带动 题,并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漳平市茶叶产业从茶 园培管、采摘加工、包装贮运各环节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为茶 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经常组织高、中级 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产茶乡镇,为茶叶企业和茶农提供技 术指导服务,解决茶叶生产、加工技术遇到的难题,确保茶产 业生产顺利进行。 (2)抓好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培训工作 几年来,为了全面提高广大茶农的种茶、制茶技术水平, 2008年9月,漳平市被列入福建省现代茶业生产发展 资金项目县。三年来,漳平市委、市政府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 的发展机遇,采取超常措施,认真做好实施方案编制、项目实 施、竣工验收、资金管理等工作,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切实促进茶农增收、茶产业升级。 确保茶叶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我们多次邀请省、龙岩市以及 本市茶叶专家进行茶叶栽培、加工、病虫防治技术培训,同时 结合“阳光工程”、“绿色证书”、“评茶员培训”等形式举办 培训班,发放《漳平水仙茶标准综合体》、《茶树栽培农药安 全使用手册》、《茶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光盘、《茶叶 通过实施现代茶产业项目,促进全市特色产业形成和特 色农产品品牌产生,突显茶叶品牌效益,有效地提升茶产业 的生产效益,为农民增收带来新的亮点,进一步拓宽农民增 收空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5.突出市场推动 栽培与加工技术》口袋书等资料,大大提高了茶叶实用技术 的普及率和农民科学种茶水平。 三、发展规划 1.发展目标 漳平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抓好漳平水仙茶、永福高山 茶、官田铁冠市内外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经常在漳平茶叶营 销集中地举办漳平茶叶推介会。同时,积极向在外营销人员 提供服务,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配合做好漳平茶叶销售 和品牌经营。目前,茶叶营销企业已由2003年前数家发展到 现在的200多家,营销网络快速发展,已有一批人员扎根在 2011-2015年间,每年新植茶叶1.5万亩左右(5年计 7.66万亩),加上2010年新植茶叶1.04万亩。至2015年全 市茶叶总面积达16万亩,产量达2万吨,农业产值达5亿 元,茶业总产值达20亿元。 2.整体布局 广东、山东、上海、重庆、北京等拓展市场。一是依托大集团、 连锁店,开辟茶叶市场。永福高山茶台品等企业与漳州天福 集团建立产销合作关系,漳平大汇茶场与山东济南好运顺茗 茶连锁销售公司建立茶叶贸易关系,永福高山茶企业与台湾 茶商建立产销关系,均收到较好的效果。二是发展茶叶电子 商务市场,建立茶叶销售网络。漳平市汇友茶行、明珠茶业有 限公司等本市茶企业,通过自建网站或依托淘宝网开展网上 交易,取得较好的成效。三是通过各种交易会、展销会,宣传 产品、打开市场。九鹏、明珠、天汇、宏叶等茶业公司,通过参 重点抓好南洋、双洋中村新桥等茶区低产、衰老茶园的 改造和色种(主要为毛蟹)品种改种,扩大水仙茶在南洋、双 洋等乡镇种植面积,扎实漳平水仙茶发展基础;加大招商引 资力度,在南部永福、官田和北部吾祠、灵地等高海拔地区兴 建规模高山茶基地;在溪南、象湖及附城乡镇重点发展金观 音、铁观音及其新品种基地。同时,做好乌龙茶品种结构调 整,水仙茶区以水仙品种为主,适度引进金观音、肉桂、丹桂 等品种;高山茶区以软枝乌龙品种为主,重点引进台湾良种 金萱、翠玉、四季春、台茶18号等高优品种;铁观音茶区在稳 定现有铁观音面积的基础上,重点推广引进金观音品种。通 过品种调整,调节采摘期,丰富品种结构,构建全市茶叶生产 加省内外各种交易会、展销会,加强企业产品宣传,不断提高 企业知名度,寻找发展商机,茶叶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 济南、长沙等地,并有部分茶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 地区。四是在外地开设茶叶专卖店,开辟市场,推销漳平茶 叶。2004年5月,漳平市茶人在广州番禹兴办了“广州捷源 茶业贸易有限公司”后,又先后在广西、北京、云南开设分 店,成为推广漳平水仙茶品牌的主力军。五是立足本市发展 产销企业,不断提高市场占有份额。除永福高山茶主要依托 市外营销渠道外,全市发展了以经营漳平水仙茶为主的经销 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群,全面提升全市的茶叶影响力和综合 竞争力,逐步形成漳平水仙茶、永福高山茶、官田铁观音三大 优势名优茶品牌。 3.发展重点 围绕基地、加工、市场、品质等产业化的关键环节,突出 重点,全面实施“18381工程”,即“建设一个现代化闽西南 名茶城,兴办80家标准化名茶加工厂,开办30家‘大陆阿 企业,尤以九鹏、明珠、南星、天汇等茶企业(商)为主力军, 推动漳平茶叶销往全省乃至全国各地。 里山’茶叶专卖店,新建8万亩生态高效良种茶园,实施一 个茶叶有机专用肥重点项目”,提升茶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