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

读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

爱是人类感情中的最高形式,更应该是教育感情中的最高形式,有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最近,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颇有感触。 “爱”的教育,我并不陌生,从内心中真正懂得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但这次读书,使我对爱的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那是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的基础。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在爱的教育中,孩子们才能快乐的成长着。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让我们都拥有一颗爱心吧。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有一条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再看自己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自己这些年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在我的班级里,学生们每天都快乐的进步着,每天都在爱的氛围下成长。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互相帮助,融洽相处,共同进步。

在这几些年的工作中,我一直把希望生的工作作为我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首先,在学生的座位安排上,离我最近的是希望生,以便我时时关心爱护他们;其次,我动员班干部、优秀生帮助他们,我也

时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再次,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我总是给他们及时表扬、鼓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出自我们的职责,是一种不记回报,无私的爱。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学生一旦体会到老师的这种爱,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所以说,爱是教育的润滑剂,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纽带。在我班里,有几个同学学习基础很差,上三年级了,只能认识几十个字,在课堂上,只要他们能主动回答问题,同学们就会给予热烈的掌声。有同学主动帮助他们,辅导他们学习。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的帮助下,他们学习进步了,生活快乐了,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爱,也学会给予别人爱。我时常让孩子们说说生活中关心自己的人,得到别人的关心帮助,你有什么感觉,应该怎么做,从而引导孩子学会关心帮助别人。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

作为教师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无非是热爱学生。 爱学生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工作的基本要求。我们塑造的是一群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学生,只有热爱他们才能更好地教育他们。老师只有真诚地去爱学生,学生才会感受到关怀与温暖,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和仰慕之情,从而喜欢上这位老师。因此,我们更应该用自己的爱感染、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们“亲亲学生”,学生就

会“亲亲老师”,从而就会“亲近学习”。课堂提问,我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教课中,更少时间思想开小差;班级活动,我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对父母离异的学生,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尽量化解。对屡教不改的,我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作为班主任,必须时时提醒自己,尊重每一个做人的尊严和价值,接纳他们的个性、思想、内心感受。作为班主任要百分之百地相信学生“行”,给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采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他们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学生。不能因为他们一时的过错,看不起他们,轻视他们,甚至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和帮助。只要我们相信他们行,给他们一个成功的支点,他们就有可能托起一个地球。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请爱学生吧,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因为爱他们也就是爱自己啊!期待着爱的气息包围着每一个学生,期待着爱的教育布满整个校园,期待着我们的世界成长起来的都是真真正正的人。

师爱在教育中闪光

贵阳市开阳县南江中心小学 余水

爱是人类感情中的最高形式,更应该是教育感情中的最高形式,有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爱,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架起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斯霞老师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也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作为教师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无非是热爱学生。 爱学生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作为班主任,我们塑造的是一群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学生,只有热爱他们才能更好地教育他们。老师只有真诚地去爱学生,学生才会感受到关怀与温暖,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和仰慕之情,从而喜欢上这位老师。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更应该用自己的爱感染、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们“亲亲学生”,学生就会“亲亲老师”,从而就会“亲近学习”。

一、爱是教育的润滑剂

班主任的工作是在对学生热爱的基础上展开的,只有我们去关心班上的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给他们以肯定、赞许和奖励,当他们犯错误时,我们不应该先去批评、指责他们,而是积极主动地帮他们找原因,鼓励帮助他们改正,让他们得到肯定,让他们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特别是要关心班级中的弱势群体,注意发现和保护他们

身上的闪光点,积极主动地去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需要,多给他们关心、帮助,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与关心。这样,他们会对一些原本不愿意干的事,在老师的关怀下、带动与鼓励下产生积极的兴趣,并能把以前做得不好的事做得很出色,从而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兴趣。 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一直把希望生的工作作为我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首先,在学生的座位安排上,离我最近的是希望生,以便我时时关心爱护他们;其次,我动员班干部、优秀生帮助他们,我也时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再次,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我总是给他们及时表扬、鼓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出自我们的职责,是一种不记回报,无私的爱。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学生一旦体会到老师的这种爱,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所以说,爱是教育的润滑剂,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纽带。

二、他们有一个成功的支点,他们就有可能托起一个地球。 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班主任人文品质的具体体现,尊重每一个生命,平视每一个生命,不放弃每一个生命,哪怕是有缺陷的生命。让每一个学生在生命发展过程中享受完整的、发展的、快乐的、健康的生命历程,这是我们每个班主任教师的职责。

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希望生。在班集体,我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反之,班主任不关心他们,一心想着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那么,班主任的偏爱会强化一部分同学的自负心理,班主任的冷淡则强化希望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隔膜。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难度则加强了。怎样让后进生感受到班主任关心他们呢?安排座位,我坚持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差生;课堂提问,我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教课中,更少时间思想开小差;班级活动,我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对父母离异的学生,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尽量化解。对屡教不改的,我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作为班主任,必须时时提醒自己,尊重每一个做人的尊严和价值,接纳他们的个性、思想、内心感受。作为班主任要百分之百地相信学生“行”,给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采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他们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学生。不能因为他们一时的过错,看不起他们,轻视他们,甚至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和帮助。只要我们相信他们行,给他们一个成功的支点,他们就有可能托起一个地球。

三、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材

学生需要关爱,需要尊重,更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同情。在家里,家长把所有的希望压在孩子的身上,这沉重的希望让孩子没有了自由。在学校,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有教师都在努力地瓜分着学生的

时间,到底有多少人能理解和同情他们呢?作为班主任,要善于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上去思考,理解同情他们所处的环境。很多事情要从学生立场出发,设身处地去体会学生的心理,帮弱势学生树立信心,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成长中的烦恼等,只要我们同情理解学生,让我们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肯定,多一些关怀,我们自然会觉得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材。

四、热情的期望与严格的要求

有人说:“教师的期望有多高,学生的潜能就有多大。”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学生的期望而努力,积极热情的期望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智力,最终到达我们所期望的目标。

爱学生还要严格要求学生,要做到严而不厉,严中有爱,不能像猫对老鼠那样对待学生,学生认识和行为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毛病,这是每个孩子成长中的必然现象。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因为要求过低,没有压力,要求过高,学生则无法实现,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应建立在学生的能力之上,让他们能够去实现。 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就要关心、尊重、信任他们,用心与他们沟通交流,同情和理解他们,给他们新的希望目标,他们会快乐地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学生的进步不正是我们教师所期望的吗?不是说播种性格,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命运。让我们在工作中播种良好的性格,收获优秀的行为;播种优秀的行为,收获人人赞赏的习惯;播种人人赞赏的习惯,收获成功的命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