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学习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书达礼,心地善良,修养提高,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三、诵读内容及进程 第一周 《三 字 经》 第二周 《三 字 经》 第三周 《弟子规》 第四周 《登鹳雀楼》《鸟鸣涧》 第五周 《寒食》《游子吟》 第六周 《过故人庄》《行路难》 》 第七周 《望岳》《将进酒(节选)第八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念奴娇?赤壁怀古》 第九周 《水 调 歌 头》《如 梦 令》 第十周 《西江月·夜行黄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第十一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雨 霖 铃》 第十二周 《满 江 红》《虞 美 人》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渔 家 傲》《卜 算 子 咏 梅》 《无题》《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清 平 乐 六 盘 山》 第十五周 《沁 园 春 ? 雪》第十六周 《卜 算 子 咏 梅》《陋 室 铭》 四、诵读原则和方法 1、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内容,并给予相应的评价。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 (2)“小朋友,跟我念”——领读,全班齐读;分组读、个别读、接龙读、默读……,想方法多听多读。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五、教学评价 采取“学期末评价”方式。 学期末评价: 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的开展,在元旦举行经典诵读成果大展示,成绩优异者进行表彰奖励。 社团辅导老师:訾萍 朱英英 2015.9.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