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有三种形态,能正确识别固体、液体和气体,知道三种形态的特点,了解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知道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2、能通过观察自主识别固体、液体和气体,通过实验发现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比较它们的形状。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大胆质疑的习惯,以及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物质世界领域的内容,教材主要通过三个活动展开,第一个是用感官识别固体、液体和气体,第二个是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三种形态的特点,第三个是通过实验发现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旨在让学生对物质的三种形态的有所了解。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三种物质形态的特点,能区分三种形态,知道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难点:能通过观察自主发现物质三种形态的特点和区别,理解液体和气体的流动性。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石块、螺母、木块、牙签、牛奶、醋、塑料袋等。 实验法、讲授法 同学们,橡皮、课本能直接放在课桌上,墨水为什么要装 在瓶子里才能放在课桌上呢? 学生回答(预设): 生1:因为橡皮、课本能“放住”,墨水“放不住”。 师:为什么“放不住”? 生1:因为它放在桌子上会“跑”的到处都是,而且也不能用了。 师:你真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那它为什么会“跑”呢?这和 1 / 4
它的形态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固体、液体和气体(板书课 题:固体、液体和气体) (揭示课题之后,进入第二个环节---探究新知,探究新知部分 又分了三个活动)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识别固体、液体和气体。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通过摸一摸、捏一捏、看一看等观察方法来研究材料盒里的物体。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每个组都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形态的 物质,这样便于比较。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 生;我们组发现,石头、木块、螺母形状不变,袋子里的牛奶动来动去,来回抓会变形。 师:也就是说,牛奶没有固定的? 生:形状! 师:石头、木块有没有固定的形状? 生:有! 再来一个小组进行汇报: 师:还有哪个组有别的发现? 生:我们组发现,方便袋里面有空气。 师:哇,真是一个重大的发现。 生:空气的形状也是变化的,因为它会随着方便袋的变化发生 变化。 师:看来除了石块、木块、螺母等这些有固定形状的物体, 生活中还有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比如,墨水,空气等。那你 们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类? 生:固体、液体和气体。 师:你真棒,非常正确的分类。物体按形态分类,可以分为三类,固体、液体和气体(板书:固体、液体、气体)。 1 / 4
教师出示课件:像水、牛奶、醋这样的物体属于液体;像 石头、木块、螺母这样的物体属于固体;像空气这样的物体属 于气体。 活动二: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形状。 师:知道了物体分为三种形态,那大家想不想研究它们的形状特点? 生:想! 师:下面大家就分小组来研究一下吧。注意分工哦。 为了节约时间,小组内可再分工,分别研究固体、液体和气体 并记录。 小组合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 生:我们发现不管是木块、螺母还是石头都有自己固定的形状, 固体是有固定形状的。 师:你真的很善于总结,这各小组的结论很正确:固体有固定 的形状。(板书:有固定的形状) 师:那液体呢? 生:我们用牙签将牛奶袋子扎破了,牛奶流了出来。 所以我们认为液体会流动。 师:也就是说液体没有固定的什么? 生:形状! 师:很棒!(板书: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师:气体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我们用塑料袋装了一袋空气,扎破袋子,空气都跑出去了,所以空气也会流动。 师:你说的太好了,空气也会流动,并且没有固定的形状。那我们是不是还要给固体加一句:不能流动? 生:对! 活动三:液体的特点。 1 / 4
师:那液体还有什么特点呢?大家用实验材料做一做试试,看能发现什么吧。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 生:我们发现,倾斜的水杯和平放的水杯里的水都是平的。 师:你们可真是小科学家啊!居然发现了这么大的秘密,水面是平的我们叫它水平。也就是说: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板书:液体表面—静止---水平) 三、回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生回答,教师补充,进行总结。 师:同学们学到的知识真不少,给你们点赞。 四、 拓展延伸 了解生活中人们如何确定墙上的两个点是否在一个水平面上。(考察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增强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板书设计 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有固定形状,不能流动 液体: 没有固定形状,能流动 气体: 液体表面----静止时------保持水平
1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