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同步预习:6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 课文重点知识汇总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第6课 《顶碗少年》

一、理解词语

(1)惊心动魄:(jīngxīngdòngpò)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文中指顶碗少年的表演使作者受到很大震动,留下深刻感受。

(2)座无虚席:(zuòwúxūxí)虚:空。席:座位。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3)不知所措:(bùzhīsuǒcuò)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4)萦绕于心:形容常常想起,久久难忘. (5)歉疚:觉得对不住别人,感到不安。

(6)目不转睛:(mùbùzhuǎnjīng)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7)附和:fùhè指应声叫和(多含贬义)形容言语、动作追随别人。文中用来形容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失败时,一些观众跟着别人起哄的表现。

(8)陶醉:形容很得意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文中形容观众沉浸在优美的杂技表演之中。

二、内容概括

二十年前,“我”在上海大世界看一场表演。顶碗少年经过两次失败后,在老者的鼓励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

文章中心: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退缩,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 (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三、文章结构层次

本文的记叙顺序:倒叙。作用:设置悬念、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1节:作者感受,难以忘怀。

第2-6节:写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和最后成功的杂技表演。 第7节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四、重点语句理解

①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

省略号的作用是:省略少年肢体变化无穷的杂技表演动作。

②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

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运用排比,强调少年这组杂技表演的变化多、难度大,为下文表演可能失败做铺垫。

③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

省略号的作用:省略观众(紧张)担心少年表演失败(掉碗)的描写。

④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

运用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少年杂技表演动作的难度之高,碗摇晃地厉害,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为下文掉碗表演失败做铺垫。

⑤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运用人物动作、神态描写,写出老者对少年的理解、

宽容和鼓励,突出老者希望少年树立信心,不要气馁,勇敢完成表演。

老者向少年说了什么?

示例1:孩子,你要相信自己,你是有实力的。 示例2:孩子,不要紧张,沉住气!你一定能行! 你也写一句:

⑥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捂住了眼睛…… 省略号的作用是:省略观众(紧张)担心少年杂技表演失败(掉碗)的描写。

⑦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概括了少年完成动作的艰难程度,也是作者观看这场表演之后发出的感叹。“惊心动魄”一词也写出当时少年以及观众们紧张的心情。

⑧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观众为少年精彩的杂技表演喝彩,衬托少年表演成功了。

⑨作者在文中三次写到“金边红花白瓷碗”,三次写有何不同,思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A……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 B……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12只,一只不少。…… C…………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

写出少年没有因为失败而降低难度,突出少年勇于挑战难度的决心和不怕挫折、勇于拼搏的精神。

⑩作者在写顶碗少年表演时,有直接描写少年表现的正面描写,有通过观众反应来烘托少年形象的侧面描写,还描写了谁?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正面描写:少年;侧面描写:观众、小姑娘、白发老者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烘托出少年不怕失败(挫折)、勇于拼搏的强者形象。 少年是怎样一个人?

他是一个技艺高超、不怕失败(挫折)、勇于拼搏、善于总结经验的人。

五、作者介绍

赵丽宏:诗人、散文家。上海市崇明县人 。1968年中学毕业后曾下乡“插队”,种过田,当过乡邮员、教师。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大学毕业后到《萌芽》杂志社工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著有散文集《生命

草》、《爱在人间》、《玛雅之谜》等。赵丽宏散文叙写清新明丽,重视创造诗的意境和情调,是一位有创作个性的散文作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