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项目
岩土工程勘察中间资料
XX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XX年X月X日
(一)、场地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地形较平坦, 原为耕地,地貌单元属滹沱河冲积平原。
(二)、工程地质地层及特征
本次勘察查明,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依其岩性及物理性质分为6个工程地质层,现将各层特性分述如下:
⑴耕植土:自然地面以下0.5米,褐黄色,稍湿,稍密,主要为粉质粘土,含有较多植物根系及有机质物。
⑵粉土:浅黄色,稍湿-湿,稍密,无光泽反应,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含黄色锈染、黑色锰染,勘察期间局部含水量较大,摇震反应迅速。
⑶粉质粘土:褐黄色,可塑,局部硬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光滑,无摇振反应,局部含水量稍大,较软,含有黄色锈染、黑色锰染、白色钙网及少量小姜石,有虫孔。
⑷粉土:浅黄色,稍湿,中密,无光泽反应,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土质不均一,局部夹杂粉质粘土薄层,9.5米处黏粒含量较大,夹杂有较多姜石,含有黑色锰染、黄色锈染及灰色条纹。
⑸粉质粘土:褐黄色,可塑,无光泽反应,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土质不均一,夹杂有粉土,15.5米处夹杂锈黄色细砂,含有黄色锈染、黑色锰染、小姜石,该层只在ZK1钻孔揭露。
1
⑹粉土:浅黄色,稍湿,中密,无光泽反应,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土质不均一,夹杂粉质粘土,含有黄色锈染、小姜石及钙斑,该层只在ZK1钻孔揭露。
(三)、地下水
本次勘察20米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四)、气候及冻土深度
本地区为季风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季节性标准冻土深度为0.6米。
三、岩土工程分析及评价
(一)、场地评价
1、场地稳定性、适宜性及地震效应
本场地地貌单一,地形较平缓,地基土成因类型为第四系冲洪积物,地层变化不大。从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分析,场地及其附近没有新的构造活动迹象,适宜本工程建设。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分区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级为第一组。故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按7度设防。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条文解释,本场地不属于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应视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本次勘察深度20米范围内未见地下水,根据区域水文地质
2
资料地下水埋深大于40.0米,且未见饱和粉土及粉细砂层,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条文4.3.3的第三条判别,满足dw>do+db-3要求,根据初步判别本场地为非液化场地。
2、场地土的类型及场地类别
根据本地区地质相关资料及工程经验等效剪切波速范围为 150m/s 根据临近场区工程资料初步判断地基土不具有湿陷性,可参考试用,但本场地湿陷性结果应按照探井湿陷性试验最终确定。 4、不良地质作用。 场地地形较平缓,位于相对稳定地块,无不良地质作用,适宜本工程建设。 (二)、地基评价 1、地基参数 根据野外钻探、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结合本地区建筑经验综合分析,提供各工程地质各层地基土参数见表1。 承载力特征值 表1 地层编号 ⑵ ⑶ ⑷ 3 地 层 名 称 粉土 粉质粘土 粉土 承载力特征值(kPa) 110 120 140 说明:本中间资料地层主要依据现场野外定名,室内资料未完成,承载力及成桩参数主要依照现场钻孔标贯数据和本地区建筑经验综合分析所得。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