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优化扫描方案探讨
蒋康平 范小涛 彭建波 董建伟 余小亚 秦周凤 陈玉华
(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 重庆 408200)
【摘要】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优化扫描方案。方法:此文研究资料是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本医院收入诊治的6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采用philips 64排128层螺旋CT对患者行冠状动脉CTA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检查,依据抽签法分组,一组纳入30例,研究组采取优化后的扫描方案,对比组采取常规扫描方案,评估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值、有效辐射剂量。结果:研究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值相较于对比组相关指标计算值更低,P<0.05,展示数据值间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有效辐射剂量相较于对比组相关指标计算值更低,P<0.05,展示数据值间统计学意义。结论:对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相关扫描方案予以优化,可以提升扫描得到的图像质量,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充分保障受检者健康。【关键词】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优化;扫描方案【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19)05-0081-02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是临床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方式,不过,合理选取扫描范围、扫描方法、扫描参数等,对检查图像质量以及受检者辐射剂量均存在一定影响[1]。本文开展研究的数据来自本医院收入诊治的6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选择于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分析优化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方案。1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文实施分析的资料为本医院收入诊治的6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选择在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分组法是抽签法,一组入组30例。对比组:男女之比是18比12,年龄均值为(52.13±4.15)岁;研究组:男女之比是19比11,年龄均值为(52.11±4.14)岁。分析及统计对比组与研究组基础资料,P>0.05。
纳入标准:(1)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2)患者和家属签名知情同意书,通过医学伦理会工作人员审核。
排除标准:(1)对造影剂过敏的患者;(2)肾功能不全患者。
1.2 方法
对比组:设备采取飞利浦In-genuityCT(64排128层)螺旋CT机和所配套的后处理工作站(飞利浦4.3工作站),设置管电压120kV,设置管电流300mA,采取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检查,使患者保持仰卧位,将心电门控和呼吸门控设备连接,构建静脉通道且连接拜耳双筒高压注射器,采用正侧定位法对心脏区域予以覆盖,对患者开展冠状动脉相关钙化积分予以扫描检查,于降主动脉水平选择层面,采取自动软件开展时间-密度曲线测定,明确扫描延迟时间,将触发阈值设成120HU,对患者经肘静脉注入80ml碘帕醇,注射速率是5mL/s,开展扫描,将30mL生理盐水注入,采取滤过反投影法开展图像重建。
研究组:设备同对比组,对患者体重测定,计算其体质指数,对需要应用的对比剂药量予以计算和注入,减少管电流到200mA之下,采取迭代重建算法开展图像重建,对低剂量扫描检查得到的图像实施优化,评定患者年龄、性别和心肺功能,对冠状动脉药物浓度提升至峰值用时予以评估,对扫描延迟时间予以优势,其他参数指标和对比
组相同。
1.3 相关指标(1)观察及评估对比组和研究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值,图像质量共3分,其中,1分:图像上所呈现的冠状动脉相关边界分界较为清楚,存在的运动伪影比较少;2分:图像上所呈现的冠状动脉主干相关形态较为清楚,存在一定运动伪影;3分:图像上所呈现的冠状动脉相关边界并不清楚,存在的运动伪影比较多,图像质量比较差。
(2)观察及评估对比组和研究组有效辐射剂量。1.4 统计学分析
临床数据添加到SPSS21.0软件予以分析及统计,计量资料(图像质量评分分值、有效辐射剂量等)表示成均
-数±标准差(x±s)形式,数据与正态分布满足,开展t检验,P<0.05,出现数据值间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 对比和研究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值
研究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值与对比组相关指标计算值予以检测和比较更低,P<0.05,出现数据值间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值对比和研究分组对比组研究组
例数(n)
3030
图像质量评分分值(分)
1.52±0.401.30±0.232.6110.011
t值P值
2.2 对比和研究两组有效辐射剂量
研究组有效辐射剂量与对比组相关指标计算值予以检测和比较更低,P<0.05,出现数据值间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有效辐射剂量对比和研究
分组对比组研究组
不满意(例)
3030
有效辐射剂量(mSv)
3.56±1.100.75±0.2013.7660.000
t值P值
81
影像研究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3月 第3卷第5期
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超声研究进展
甘 超
(重庆市云阳县中医院 重庆 404500)
【摘要】超声医学检测技术作为我国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时采用的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将其运用于患者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这种疾病的诊断工作之中,不仅有利于帮助检测人员提高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时的准确率,帮助检测人员更加深入的对患者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这种疾病进行了解,同时对于帮助患者进行疾病的诊断,以及指导医护人员将适当的疾病治疗措施运用其中进行疾病的治疗也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为了帮助患者进行疾病的诊断,就需要将超声检测技术运用其中。本文主要对超声检测技术的类型和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从而为提高患者疾病的诊断效率提供更多的帮助。【关键词】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超声诊断【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19)05-0082-021引言
根据之前人员所进行的调查显示,目前在我国境内,一共有9300万左右的人群受到了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这种病毒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会发展成为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方面的疾病,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问题的改善有着极大的阻碍。但是由于这种疾病缺乏典型和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因此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疾病的检测前景,如果仅仅使用常规的检测措施,就很难帮助患者进行疾病的诊断,不利于帮助医护人员开展患者疾病的治疗工作。因此,将高质量检测措施运用到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患者疾病的诊断工作之中,对医护人员临床工作的开展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而这其中,超声诊断措施的运用,对于提高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患者疾病诊断效率也有着极大的帮助。2二维超声诊断技术的运用
二维超声诊断技术作为超声诊断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二维图像对患者的肝脏形态结构进行显示的,将其运用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疾病的诊断工作之中,有利于帮助患者做好疾病的定性诊断工作。将这种技术运用到患者疾病的诊断工作之中,就能够帮助患者在检测过程中清楚的显示出肝内回
声增粗、分布不均匀、部分患者可有再生结节回声、表面不规则、呈现锯齿状、波纹状或结节样改变、肝缘变钝、门静脉内径增宽等方面的问题,拥有着极高的诊断价值[1]。3彩色多普勒诊断技术的运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又被称之为B超或者是彩超,这种超声技术在运用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将超声心动图运用其中,从而通过这种方式对患者进行精确定位,有利于检测人员在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能够利用多普勒原理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电子成像技术将大血管内定点容积血流频谱图呈现在诊断人员面前,从而通过这种方式帮助检测人员提供患者疾病的科学依据,从而在这种技术的引导下帮助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工作[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的质量,逐渐形成了多种不同类型的诊断方式。而这其中,脉冲式多普勒、连续式多普勒、高脉冲重复频率式多普勒、多点选通式多普勒等是检测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时常用的诊断措施,而随着当前我国诊断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检测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检测期间,一般都是以脉冲式多普勒检测为主对患者进行疾病的检测的。根据之前相关人员所进行的研究工作显示,将彩色多普勒诊断技术运用到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患者疾病的诊断工作之中,能够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对患者健康带来较大危害,尽早诊断非常关键。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是对冠心病予以诊断的金标准,不过,其属于有创性的一种侵入性技术,具有比较高的风险性[2-3]。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速率明显较大,其空间分辨度及时间分辨度得以显著改善,其图像质量得到改善,对冠心病诊断准确率比较高。本文对应资料展示,研究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值显著低于对比组相关指标计算值,P<0.05,体现数据值间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有效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对比组相关指标计算值,P<0.05,体现数据值间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相关扫描方案开展优化,能够扫描得到的图像质量明显提升,
将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明显减少,进而保障受检者身体健康。【参考文献】
[1]连志标.64排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中的应用与探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2):144-148.
[2]王如维,王琳,刘明霞.128排螺旋CT冠脉成像应用于冠心病诊断的临床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6(6):10-11.[3]曹瑜,张永县.不同辐射剂量心脏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的比较[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6,25(1):95-101.作者简介:蒋康平(1985.03-),男,汉族,本科,重庆,放射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心脑血管疾病方向.
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医学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6ZBXM035.
8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