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500个将军的故乡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500个将军的故乡--麻城

一座城市一段难以释怀的心愿

麻城,一座位于湖北省东北部的美丽的城市,一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个具有多元性文化古都,“移民之乡、杏花古村、红色文化、风景名胜俯首皆是”这些关键词让麻城迅速成为全国热点关注的旅游城市。这个一个拥有七千多点历史的古城;一批历史政治、文化名人都曾饮麻城水“她是200个将军的故乡;一个自然景观和古址遗迹交相辉映的土地;十个红军中就有一个是麻城人”这一切让麻城这个城市成为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好奇和关注。源远流长的麻城历史,享誉全国。随着京九铁路的开通,京九线上十大站之一的麻城,更是名扬海内外。

每个美丽的城市都有一个美丽故事,我们了解到在形成这个历史名城的同时,麻城还孕育了一位世人敬仰的女神——麻姑。 麻姑貌若天仙,心地善良,可其父去却滥用民力,视民众如草芥。麻姑不忍见到民众惨死的景象,常在山中遍寻草药,暗中为劳工们疗伤治病,挽救了不少人命。最后父亲知道后,严厉惩罚,麻姑不忍鞭笞,身心煎熬,心里憔悴,终于在五脑峰上跳崖自尽。有人传说麻姑仙化成了仙女,每当人民有苦难的时候总能见到麻姑仙女显圣。

和麻城的结缘,源于几个月前我主演过的央视一播出的《香港姊妹》,剧中我饰演的“朱秀玲” 身上独特展现的女性的坚韧。这次能荣幸被麻城选为形象代言人,真的非常高兴。欢迎大家来麻城~!

麻城介绍

麻城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中段南麓,处于武汉,郑州,合肥三大城市合围的中心位置城区规划面积171.7平方公里,建成面积3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超过32万。

麻城历史悠久。七千多年前即已开发,春秋为楚地,名柏举,因吴楚在此大战(柏举之战)而名垂青史,秦属南郡,汉为西陵。后赵大将石勒部下麻秋筑城以守,始有麻城之名 麻城自然资源丰富。玄武岩、大理石、萤、硅、玉等矿储量很大,还有金、银、铜、钛铁、镜铁、磁铁、赤铁、褐铁等矿。野生动物有一百多种,珍稀动物有北豹、梅、野猪、水獭、草狐、娃娃鱼、断板龟、银环蛇等。植物千余种,大宗特产有桑蚕、板栗、菊花、柿子、银杏等。还有大量珍贵中药材如蔓荆子、天麻、杜仲等等。

近几年来,川渝移民后裔到麻城寻根问祖热潮迭起,绎络不绝。在这些移民后裔中,影响最著者,当属世纪伟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以及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主要成员、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

麻城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的发源地;1927年11月,震惊全国的黄麻起义在这里爆发。此后20多年,麻城的革命火种经久不息,麻城的革命红旗始终不倒,全境有13.7万多人死于战火,6万多优秀子弟参加了红军,在血雨腥风的战斗中,煅造出王树声、许世友、陈再道、王宏坤等41位新中国第一批授衔的将军和128位省部级高官。麻城是全中国革命烈士最多的地方,10个红军中就有1个是麻城人。

金华市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客居金华时所写的《武陵春》。其中“双溪”就是东阳江、武义江交汇于婺江处。它似一条玉带环城蜿蜓而过。就是地处浙江中西部的中心城市——浙江金华。 【历史名城】

金华古称婺州,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具有1800多年的历史和灿烂文化,以“山水城市、仙游胜地”著称。金华是一座人文荟萃,教育鼎盛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山川秀丽,环境优雅的旅游胜地;是一个生态环境良好,整洁亮绿,文明有序,居住舒适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2007年3月18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同意将浙江省金华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的公告,金华正式进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行列! 金华建置久远,古属越国地,秦人会稽郡。自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置郡始名东阳。后历名金华、婺州,或设郡、州、路、府、道,或设专区和地区。1985年金华撤地设市。 【自然资源】 金华山川秀绝,人杰地灵,金华市区的地势是两山夹一川。即位于北山(金华山)和南山(仙霞岭余脉)中间这块“金衢盆地”中部最富饶的土地上。金华北山双龙现为国家级风景区,层峦迭嶂,林木参天,岩洞奇特,有水石、风雾和洞天奇观。尤以“一水穿开岩底石,片槎引入洞中天”的双龙洞、“一瀑垂空下,洞中冰雪飞”的冰壶洞和“洞落千寻通地脉,光生一线透天门”的朝真洞最为著名。景区内还有港澳台胞熟知的黄大仙祖宫。目前,金华已经形成以双龙洞为龙头,山水游、朝圣游、购物游、民俗游、美食游为内涵的的旅游格局 【人文历史】

金华的奇秀山水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登八咏楼赋词:“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易安居士的慷慨之歌堪称八咏楼之绝唱。袁吉《登金华山》,以“金华山色与天齐,一径盘纡尽石梯。步步前登清汉近,时时回首白云低”来描述当年北山风光。陈子昂的《登金华观》、孟浩然的《寄赤松道士》、苏轼的《卧羊山》、王安石的《山桥》等,更为金华之山光水色增辉添彩。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游金华山记》中生动地描述了北山三洞诸景。及至近代,郁达夫的《金华北山》、叶圣陶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写得娓娓动人,饶有情趣。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彭德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先后到过双龙。1996年12月,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登八咏楼欣然赋诗:“婺水悠悠江上楼,易安飘泊不胜愁,万里江水今胜昔,八咏声韵倾神州。”金华文化灿烂古迹遍布。金华山是道教名山,双龙洞有“三十六洞天”之称,还是在香港、东南亚、北美等地香火有极的黄大仙出生、修道之仙地,现有黄大仙祖宫。

金华物宝天华,名人辈出。如:骆宾王、贯休、宗泽、吕祖谦、陈亮、朱丹溪、宋濂、李渔。近现代,有黄宾虹、张书旗、吴茀之、张振择、方增先、邵飘萍、何炳松、陈望道、冯雪峰、吴晗、曹聚仁、潘漠华、艾青、施光南、朗静山、严济慈、蔡希陶等。他们的功绩、成就,彪炳于史,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 金华乃文化之邦,素称“小邹鲁”。宋初,设置婺州州学。以吕祖谦、陈亮为代表的金华学派、永康学派一时名播四海。宋濂其文《送东阳马生序》以已之勤学苦读,劝勉后辈晚学潜心读书,堪称不朽名篇。

金华富有悠久的历史潮流和深厚的民族文化教育底蕴,又有地方个性,诗词戏曲,辈出杰作;文章书画,代有名家。金华戏曲源远流长,有400多年历史的婺剧是金华文化艺术中的奇葩,具有浑朴粗犷、唱腔独特、鼓乐丰富、武功见长的艺术特色。1962年,浙江婺剧进京演出

的《断桥》,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天下第一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