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调规律
普通话中每个音节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单位,音节和音节连续读出,声调相互影响,或多或少要发生变化,不能保持原来的调值,这种现象叫变调,变调是一种自然音变现象,对语言的表达没有影响。
上声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前都会产生变调,读完全的上声原调的机会很少,只有在单念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末尾才有可能读原调。上声的变调有两种情况:
上声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面变成半上,即只读上声的前一半,后一半消失。如:首先、祖国、广大、耳朵。
上声在上声前面,前一个上声的调值变得跟阳平的调值一样。如:手表、古典、美好、理想。
“一”、“不”变调
“一”在单念或在词句末时念原调阴平声。
“一”在去声音节前面,变为阳平。如:
一道、一次、一定、一致、一律、一晃、一动、一并、一刻、一路……
“一”在阴平、阳平、上声前面时变为去声。如:
在阴平前:一般、一端、一经、一边……
在阳平前:一时、一群、一条、一团……
在上声前:一举、一早、一手、一体……
“一”夹在重叠式的动词之间轻读。如:
看一看、想一想、问一问、学一学……
“不”在单念或在句末时念原调去声。
“不”在去声音节前面,变为阳平。如:
不会、不但、不论、不必、不变、不是、不信、不料、不愧、不错……
“不”夹在动词或形容词之间,夹在动词补语之间轻读。如:
好不好、行不行、看不清、打不开……
“啊”是表达语气、感情的基本声音,用于句首或单念时,读音是a;用于句尾时,作为助词,由于受前一个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读音常常发生变化。变化的规律如下:
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是q、o、e、e、i、ü时,读音变为ya,汉字写作“啊”或“呀”。例如:
是他啊!要注意节约啊!
真多啊!要好好学习啊!
多新的车啊!好大的雨啊!
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是u(含ao、iao)时,读音变为wa,汉字写作“啊”或“哇”。例如:
在哪儿住啊?真好玩啊!大家跳啊!
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是n时,读音变为na,汉字写作“啊”或“哪”。例如:
怎么办啊?加油干啊!要小心啊!
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是ng时,读音变为nga,汉字仍写作“啊”。例如:
大家唱啊!认真听啊!往上冲啊!
前面一个音节韵母是舌尖后元音-i时,读ra,汉字仍写作“啊”。例如:
这是一件大事啊!快吃啊!
前面一个音节的韵母是舌尖前元音-i时,读[za],汉字仍写作“啊”。例如:去过几次啊! 他才十四啊!
盖(动词)——盖儿(名词)
个(量词)——个儿(名词)
(2)区别词义
信(信件)——信儿(消息)
末(最后)——末儿(细碎的或呈粉状的东西)
(3)表示喜爱、温婉的感情色彩
小曲儿、来玩儿、大婶儿、慢慢儿走
(4)表示细、小、轻、微的性状
小鱼儿、门缝儿、一会儿、办事儿
附:带儿化韵的双音节词语
号码儿 山坡儿 饭盒儿 水珠儿 一下儿 鲜花儿 手稿儿 知了儿 小米儿 戏词儿一块儿 饭馆儿 瓜瓤儿 手印儿 花瓶儿 冰棍儿 豆角儿 纳闷儿 围脖儿 玩儿命 中间儿 封口儿 小牛儿 有趣儿 果汁儿 树根儿 冰棍儿 板凳儿 花裙儿 拔尖儿 老头儿 蝈蝈儿 墨水儿 照片儿 起名儿 小曲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