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年9月第13卷第9期Chin J Rehabil Theory Pract,Sep.2007,y . ! .! ・ 829 ・ ・专题・ 汉语一朝鲜语一日语多语失语症治疗1例报道 高飞 ,卫冬洁 ,李胜利 [摘要] 目的探讨多语性失语症的临床特征及康复。方法报道1例母语为朝鲜语和汉语且日本语流利的在日本留学的中 国留学生因车祸颅脑外伤导致多语失语症的临床康复过程。结果和结论经2~3个月康复治疗后,患者沟通能力进步,主要以理 解能力及表达能力恢复为主。各种语言呈现不同的恢复。 [关键词]多语失语症;言语治疗;失语症检查 Chinese-Korean-Japanese Polyglot Aphasia,the Different Language Damage Level and Its Restoration:A Case Report GA0 Fei,WEI Dong-jie,LI Sheng-li.Department of Speech—hearing Rehabilitation,Beijing Charity HospitaI,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re,School of Rehabilitation,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68,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 and rehabilitation of polyglot aphasia.Methods A case whose native lan— guages are both Chinese and Korean,and can also speak fluent Japanese,suffering aphasia after a traffic accident was reported.Re- suits and Conclusion His communication ability mainly on understanding and expression improved after a few months rehabilitation. The rehabilitation in different languages improved on different leve1. Key words:polyglot aphasia;speech therapy;aphasia 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6—9771(2007)09—0829—02 [本文著录格式]高飞,卫冬洁,李胜利.汉语一朝鲜语一日语多语失语症治疗1例报道f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9): 829—930. 所谓能说两种或两种语言的人是指可在日常生活中因不 言治疗。每天0.5 h,每周5天,周六上午参加集体训练。在言 同的目的或环境确切地使用各种语言说话或书写,并可避免混 用不同语言字句与语法的人。当因为大脑病变导致其丧失语 言功能时,临床上的表现比单一种语言的人更加复杂化。 1病例简介 语训练后,家属使用韩语、日语采用与言语训练师同一方法进 行辅助训练。 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开始以句子的理解和复述为主, 逐渐增加部分短文的阅读理解,鼓励患者表达和描述,促进日 常生活交流。并布置作业,他基本上能完成,但有时有语法错 误。 患者男性,27岁,朝鲜族,右利手。母语为朝鲜语和汉语, 且日语可流利使用。上学时以汉语为主。2003年4月留学日 本,既往言语流畅,无口吃。 患者于2004年1O月31日晚在日本骑自行车时不慎被一 经过两个多月的训练,患者各项言语方面的检查结果均比 上一次结果有了提高(见表1及表2),患者及家属比较满意。 2讨论 轿车撞倒,当即昏迷。送往当地医院,诊断为“脑挫裂伤,颅骨 骨折,肺挫伤,右腿上1/3骨折”。于45 d后清醒。醒后语言表 因大脑病变致其在病前熟练掌握的双语或多语功能受损, 称双语失语或多语失语。需强调指出的是,所谓双语(或多语) 达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大小便失禁。约经60 d康复训练, 右侧肢体活动好转,可扶持站立。在他人搀扶下行走50 m,在 他人帮助下入厕,语言表达欠流利,可复述短句。2004-10—31头 部CT示:左大脑挫裂伤,左侧额、颞叶损伤。2005-02—16入本 院。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能够较好地配合检查,且注意力集 不一定是完整地掌握两种(或多种)语言知识,但必须能准确、 流利和容易地说两种(或多种)语言,且语言规范 ]。言语治疗 的效果与患者的训练开始期、年龄、轻重程度、原发疾病、失语 类型、性格、受教育程度、家属的支持度等条件有关。 1895年,Pitres第一次注意到多种语言失语症的“分离”现 象,临床上先恢复的语言往往为母语或最熟悉的语言。认为各 种语言为避免彼此之间的相互干扰,当其中一种语言被活化 时,另一种会被抑制,但此抑制并不遵从“全或无律”;因此认 中。经语言学筛查:口语听理解在三步指令水平,阅读理解在 句子水平,口语命名、复述轻度障碍,表达时有时以朝鲜语代 替,伴错语口运动失用(+)。于2005-02-18采用汉语标准失语 症检查表 ]、2005—02—28采用日本语标准失语症检查(SLTA) 对患者进行检查,结果如表1、表2。 为,当脑部损伤造成对其他语言区的抑制消失时,对侧、同侧未 受损或暂时被抑制的大脑区域会重新接管语言功能,临床上便 可看到不等程度语言的恢复。有一个实验利用Wada test造成 评价中发现:患者对姓名、年龄、家庭人员、爱好等基本情 况均可理解,可用中文、日文回答,但中文较好于日文;对于职 业、学历、发病情况则回答不出,表达费力。鉴于此,以中文训 练为主,采用Schuell刺激法和交流效果促进法对患者进行语 作者单位: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市 100730;2.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听力语言科,首都医科大学 康复医学院,北京市100068。作者简介:高飞(1978一),女,北京市人,技 师,主要从事康复治疗工作。 暂时性失语症。观察后,发现除了证明母语与非母语语言区的 不同外,也间接说明当其中一种语言无法使用时,人们可尝试 使用其他种语言[3]。 Paradis提出,双语失语的恢复无一定规律,称“随机作用” 假说,认为双语或多语者一种语言的恢复是在不同时候受不同 因素制约的。最早学习的、最自发反应的、最惯用的、最需要 的、最有效的、失语严重等均影响恢复口]。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830・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年9月第13卷第9期Chin J Rehabil Theory Pract,Sep.2007,Vo1.13,No.9 表1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结果(%) Ribot法则认为,双语失语症者母语恢复最好,其基础是记 忆,回忆早年获得的信息比晚获得的信息好。但实际情况与此 不符者并非少见l4]。 对于双语(多语)失语恢复不一致的机制有许多研究,提出 了几种论点:①不同语言在脑内有不同代表区。②双语失语 后,未恢复的语言不是丧失而是被抑制,反映为功能障碍,选择 性缺陷不是因储存的语言被破坏,而是不能提取信息。③转换 机制认为,脑内有一局限部位如同转换器,其功能是允许患者 从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这种论点受到较多抨击l2 。 Pitres则发现,只要第二种语言流利度高,则不论早期或晚 期接触第二语言,其语言区并无差异,因此认为语言的表现主 与熟练度有关,而与学习的年龄无关。不但支持了活化阀值假 说也符合Ribot法则,即进一步考虑记忆对语言的作用,认为最 熟悉、最早学习的语言往往会被牢牢“印记”于大脑,所以认为, 最晚最慢学习的语言会先受到影响。Pick认为,语言恢复的顺 序是按自动反应优先,发病前最容易自动呈现的语言最先恢 复。Potzl注意到失语的程度与恢复不平行有关,失语程度越严 重,其不平行恢复的程度越大一 。就本例患者而言,日语为最 晚最慢学习的语言,其颅外伤后受损较为严重。汉语及朝鲜语 比日语受损较轻。 由于世界范围的人口流动和移民,说双语和多语的人数越 来越多,因此,很多失语症属于双语(多语)失语症。双语(多 语)性失语症的评估比单一种语言的失语症更加复杂。因此, 若无客观可供量化的评估工具时,很难完全了解患者语言功能 情况。建议将来研究可供使用的标准化评价工具,以利于多种 语言的横向比较。 另一方面,治疗时需要考虑是否只治疗多种语言中的一种 或是所有的语言。有研究显示,治疗的效益可延伸到未受治疗 的语言;尤其当病患有病理性混合或转换语言困难的现象时, 如此更可减少患者混淆多种语言的机会l3]。目前,我国针对多 种语言失语症康复治疗的研究仍然不全面,仅仅是个例报道。 随着言语治疗学的发展和言语治疗师的努力,我们相信将来在 这方面的研究会越来越完善。语言最大的用途是人与人交流 的工具,因此在选择需要先治疗的语言上,最主要的决定因素 还是在于患者及家属本身。 表2 日语标准失语症检查结果f%) [参考文献] [1]李胜利.言语治疗学[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2]汤慈美.神经心理学[M].jE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3]陈怡如,廖淑芬.双语失语症患者两种语言不同程度之损伤与恢 复:病例报告[J].台湾复健杂志,1 999,03:97—101. [4]高素荣.失语症[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联合 出版社,1993. (收稿日期:2007—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