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民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王本霞
来源:《财富生活·下半月》2019年第08期
摘要:中小型民营企业对市场经济的繁荣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若成本管理存在问题会降低经营效益、制约企业的发展,加强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成本管控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小型民营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复杂程度逐渐提高的前提之下,中小型民营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显得不足。尤其是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变动、通货膨胀的过程中,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经营成本不断增长,使得企业在日渐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综合效益增长受到限制。中小型民营企业成本管理成了短板,已经制约到了企业的整体发展,因此应该转变粗放式的成本管理,从而获得更好地发展。 一、中小民营企业成本管理 (一)成本管理概述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决策管理人员以企业当前工作任务为基础, 结合生产发展具体环節中的成本、利润空间、操作方式与具体效果而开展的一项制度管理活动。成本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成功在市场立足。随着国家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 机械化、智能化等生产方式逐渐被普及, 行业市场的高竞争力常常使得中小民营企业难以立足, 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的作用因此显露出来, 且值得引起有关人士的注意[1]。
(二)成本管理的意义
民营企业起步较晚,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 中小民营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远不如大型企业。国家经济转型给中小民营企业带来重大机遇, 同时也带来不小挑战。成本管理质量与效果的高低直接影响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兴衰,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临沂某家居公司,只贪图生产规模的扩大,忽视了成本管理, 经营“倒喝水”造成收入成本倒挂,亏损严重,负债累累,最终走向破产重整的命运。 二、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存在不健全的控制体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企业的经营目的是创造价值,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成本没有得到好的控制,并没有创造经济效益。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研发与市场的关系、产品所需原材料的管理方面都存在着制度上的问题,成本控制也并不完善,存在着执行力不足的问题,采购、入库等相应的管理工作不规范,相应的工作记录存不严谨,因此成本控制在体系方面不健全。例如,临沂某破产重整家居公司,产品研发只注重产品性能,不注重市场调查,未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未精确计算投入产出比,造成成本过高、销售受阻、库存积压,占用大量流动资金,生产经营难以为继。 (二)核算方法有待完善
成本核算存在多种计算方式,步骤非常的复杂,对于会计的专业性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在中小型民营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着核算工作的误差和相应的原材料、半成品的核算的差错,在转结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专业性不强的问题。例如,临沂某木业公司,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该企业每月计入产品成本的原材料数按结存数倒挤成本,从来不进行材料出库核算,盘盈盘亏全部肉烂在锅里,无法通过成本核算来分析成本高的真正原因是因工艺不精造成的材料浪费,还是监管不到位导致的材料丢失或者保管不当引起的材料腐烂变质等方面的问题。 (三)管理技术较落后
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管理工作多以传统的形式存在,粗放式的管理致使成本控制不到位。对于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的认知不够,一些中小企业采用盗版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财务核算,但是实际上仍然采用手工账。例如,某出口退税企业在核算应收退税款时,直接增加企业利润,导致企业利润虚增、会计报表失真,无法给债权人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成本管理过程中需要团队配合和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市场调查、产品设计、采购原材料、制造、销售与财务部门是一个整体,工作过程有独立完成,也有所交叉。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如果专业素质不高、权责分配不清,会使得部门之间的合作及协调性下降,不利于整个企业的发展。 三、成本管理的对策的建议 (一)对成本管理体系加以优化
中小民营企业成本管理,也需要管理体制、监督体制的保驾护航,制度可以使工作更为精准并起有效的约束作用,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产品设计要准确的对接市场的需求,对于客户的信息整理、数据库的建立可以为工作的进行提供更多的思路,为后期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提升整体的效益。财务核算工作方面,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目标,进行工作管理制度的设定工作。利用局域网络的优势对企业的各个部门和生产环节进行数据的共享和数据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的时效性。在财务核算的进程中对企业的资金流向、资金来源,进行责任到人的管理工作,利用监督管理机制,让企业的效益进行最大化的提升。 (二)对成本核算方法加以完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成本核算过程中,应该加以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加强对产品合格率等指标的考核,做到奖罚分明。中小型民营企业应具有从设计到销售出厂的全成本概念,对于成品、半成品等进行综合核算,可以利用网络会计等新形势进行相应的工作能力的提升,做好成本核算的工作,保证工作的质量。
(三)对成本管理技术加以改进
中小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增加和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数据信息处理的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保证。因此,有必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对企业设计、生产、财务、市场等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增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提高工作效率。 在归集分配成本费用时通过对财务软件的利用,核算分析应精准。利用互联网主要的工具作用,对于内部治理结构及时进行调整,对市场走向进行更精准地把握,提供更好的管理工作环境。
(四)选择适当的成本管理方法,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
中小民营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成本管理目标和实际情况,在保证产品功能和质量的前提下,选择应用适合企业自身的成本管理方法,以更好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如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等都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如果产品和生产条件相对稳定,生产流程和工艺标准较高,则企业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成本准确性较高,间接或辅助资源费用所占比重较大,适应于作业类型较多且作业链较长,同一生产线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目标成本法以目标售价减去目标利润为基础确定成本的方法,其将降低成本的重点放在企业产品的研究、开发、规划和设计阶段。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特点,根据成本效益配比原则,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本管理方法。 (五)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和问责机制,提高成本意识
健全好绩效考核机制,可以对成本管理发挥更好地作用。根据成本预测、控制、分析、决策,编制各层级的绩效计划和激励机制,将各个岗位的成本责任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员工的个人潜能,使得各个部门工作人员充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更好地进行成本管理工作。例如:对前身临沂某木业公司,笔者建议管理者当局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根据原材料等级签订采购合同单价、对大宗常用物资实行招标采购、统一用工招聘及薪酬制度、对一次出产成品合格率定量考核、及时处理积压存货盘活流动资金、对营销人员根据销售业绩实行底薪加提成的考核办法以奖勤罚懒、提高安全生产意识降低工伤概率等等,在短短三个月内企业效益实现稳步提升。
(六)推进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提升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财务信息、成本控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恰当的资金战略和积极的政策倾斜下,通过信息化财务专项培训和相关信息化软件的使用,提升工作质量。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务必要提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的重视程度,做到开源节流,促进企业更稳健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圆.成本管理的概念扩展与创新实践[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8(12):477-484. [2]李淑忠.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强化策略[J].财会学习,2018(29):14-15. [3]孙雪净.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成本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6(24):263+265. [4]王思莹,初凤荣.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8(6):105-106. 作者简介:
王本霞,山东同泰土地房地产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