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家长调查卷180多份,回收180张,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100%。学生调查主要针对四到六年级学生,我们以“学生眼里的教师不文明行为”为主题召开学生座谈会,,以无记名的方式,写出自己眼中所看到的教师不文明行为并发放师德师风问卷80份,回收80份。家长和学生们都认真的填写了问卷并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教师也通过这次调查反省了自身问题并提出了关于师德师风的看法和宝贵意见 1.家长问卷 尊敬的家长: 您好!
为了进一步开展好我校的.师德师风建设,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特发此调查表。请您配合填写,并在横线上具体注明所指哪一学科的教师。 1.您觉得您孩子的任课教师事业心、责任心( )。 A.强 B.较强 C.一般 D.差
2.您觉得您孩子的任课教师对孩子的关心、爱护程度为( )。 A.关心爱护 B.较关心爱护 C.一般 D.差
3.您觉得您孩子的任课教师对孩子情况的了解程度为( )。 A.深 B.较深 C.一般 D.不了解
4.您觉得您的孩子对任课教师的喜欢程度为( )。 A.喜欢 B.较喜欢 C.一般 D.害怕
5.您孩子的任课教师对孩子是否有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 ) A.没有 B.偶尔有 C.经常有
6.您孩子的任课教师与您交换意见的联系方式( )。 A.打电话 B.告诉学生 C.家访 D.其它
7.您孩子的任课教师与您交换孩子在校表现情况的态度( )。 A.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8.您孩子的任课教师是否利用工作之便索要财物、托办私事( )。 A.没有 B.偶尔有 C.有
9.您觉得您的孩子最喜欢 学科教师。 10.您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有何建议? 2.学生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你好!
为了全面了解我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现制定师德师风问卷调查表,请同学们在下面几项内容相应的( )里如实打上“√”。本次调查不写姓名。谢谢! 1.教师对你的生活、学习是否关心 ( )关心 ( )一般 ( )不关心 2、教师是否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 )是 ( )否
3、教师批评学生的用语是否文明 ( )文明 ( )不文明 4、教师是否会讽刺挖苦学生 ( )会 ( )不会
5.教师的形象(言行、举止、着装等)是否具有表率作用 ( )有 ( )没有
6.教师是否会在课堂内接打手机、抽烟 ( )会 ( )偶尔 ( )不会 7.教师是否存在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 )存在 ( )不存在
8、教师是否存在不备课就上课的现象 ( )存在 ( )不存在 9.教师是否存在有偿家教现象 ( )存在 ( )不存在 10.教师是否按时上下课 ( )按时 ( )不按时 11、教师是否按时批改作业。 ( )按时 ( )不按时
12、教师是否存在不批改作业现象 ( )存在 ( )不存在
13.教师是否会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无偿辅导 ( )会 ( )不会
14、你对任课教师师德师风的总体评价是 ( )优,即90分以上;( )良,即75―89分; ( )较差,即60―74分 ( )差,即60分以下 15、你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有什么建议? 二、存在问题 1、家长反应情况
(1)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严格、耐心教育,对做得好的多加鼓励; (2)建议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3)多与家长联系,比如开家长会等;
(4)多开展一些活动,帮助孩子接触了解社会;
(5)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已经做得很好了,希望能继续坚持和发扬,更好的教育学生,服务家长;
(6)请老师上课多讲普通话;
(7)学校要求买的资料,请老师要求学生按时做完;
(8)希望老师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谆谆善诱,和蔼可亲; (9)希望学校不要经常更换老师,最好从一到六年级都不要换;
(10)希望学校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把更多精力用在师德师风建设上,使学校成为培养学生品德优良、成绩优秀的摇篮;
(11)师德师风是根本,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学生反应情况
本次调查学生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一些教师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其中包括教师的师表形象、课堂教学秩序、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等等,学生对于教师自身的形象特别在意,提出有部分教师不讲卫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吃零食,有的吃完口香糖之后就随地乱吐。让学生吃饭不讲话,自己却边吃边讲。还对教师的态度持否定的看法,认为部分教师上课老是绷着脸,批评教育学生。有时候不听学生解释,乱下定论。 3.教师自评
通过家长和学生的评价,我还增加了教师对自身的评价以及自身对师德师风的认识。统计结果发现,全校教师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主要表现在: (1)关爱学生不够,无法真正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辅导学生缺乏耐心,教育学生方法有些简单、粗暴。
(2)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强,学风还不浓。主要表现在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工作主要应付差事,缺乏工作热情,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些负面效应的影响下,部分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的得失,因此对教学工作精力投入不够。 (4)对学生赏识过度,这其实也是种对学生不负责任的体现。主要表现在无视学生的错误,缺乏必要的批评,导致学生无责任心、无组织纪律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