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沥青路面主要设计方法与结构设计要点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第4期 (总第158期) 黑龙江交通科技 HEILONGJIANG JIAOTONG KEJ No.4,2007 (Sum No.158) 沥青路面主要设计方法与结构设计要点 何勇均 (深圳市市政工程设计院) 摘要:文中介绍了沥青路面的主要设计方法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要点。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3383(2007)04—0009-02 关键词:沥青路面;主要;设计方法;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6.02 1我国路面设计 我国现行规范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一直是以静态 荷载为依据,设计指标及所用材料的设计参数多是静载条件 下得到的。 (1)理论基础 ①采用双圆垂直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连续体系理论, 以设计弯沉值为结构整体刚度的设计指标,来计算路面厚 度。 ②对高速、一级和二级公路,以沥青面层,半刚性基层, 底基层进行层底拉应力验算。 (2)设计指标 ①为控制路基路面结构的总变形,防止沉陷,车辙等整 体强度不足的损坏,采用弯沉指标一路基路面结构表面在双 圆均布荷载作用下轮隙中心处的实测路表弯沉值1 s小于 等于该路面容许回弹弯沉1 d。 Z.=2eo-a ×F 1 000Eo 设计弯沉值 ID=60ONe ’2.Ac.As.A6(0.O1 mm) ②为防止沥青混凝土和整体性材料基层疲劳开裂,采用 弯拉指标一沥青混凝土面层或半刚性基层底面的弯拉应力 -O 小于等于材料的容许弯拉应力O-,。 ③设计参数 荷载采用100 kN双轮组单轴轴载为标准轴载,BZZ一 100以设计弯沉值计算路面厚度对结构层进行层底拉应力 验算时,各层材料模量采有抗压回弹模量,沥青混凝土和半 刚性材料的抗拉强度采用劈裂试验测得的劈裂强度。 ④路基表面的竖向应变 。 2 SHELL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1)理论基础 把路面当作一种多层线形弹性体系,其中各层材料用弹 性模量E和泊松比 表征。在基本设计方法中,路面结构假 定为层间接触连续的三层体系,下层为路基,中间层为粒料 或水泥稳定类基层和垫层。上层为沥青层,包括表面层、结 合层和下面层。 (2)设计标准 两项主要标准为 ①沥青层底面的水平拉应变 ,,其容许值随荷载作用次 数J『、r,沥青混合料劲度以及混合料类型而变,计算公式如下 =CN一。・ .式中,c为系数c= E,)为面层弹性模量。 ②路基表面的垂直压应变 ,一其容许值按下形式计算 确定。 =0.021N一“ 上式具有85%的置信水平。若置信水平提高到95%, 则式中0.021改为0.018。 两项次要标准为: (1)水泥稳定类基层底面的拉应力O- 。 -O = (1—0.075 gN) -O,一次荷载作用下材料的极限弯拉强度。 (2)道路表面的永久变形——容许车辙深度,对高速道 路为10 Irlnl,一般道路30 Irlnlo (3)设计参数。 荷载采用80 kN单轴荷载为标准轴载,双轮胎接触面以 两个半径为105 mm,圆心间距为3o"的圆表示,接触压力为 0.6 MPa。环境温度变化对沥青劲度性质的影响很大,应用 程序把月平均气温转化为加权年平均气温,依据沥青层厚和 加权年平均气温可求得路面沥青层温度,路基土采用动态回 弹模量,可在现场对处于平衡湿度状态的路基土进行动态弯 沉测定后确定,粒料基层和垫层的动态模量,视材料组成情 况并参考CBR值转换。 3 AASHO的设计方法 AASHO设计法的基本内容是以路面耐用性的概念为依 据而定的交通量与路面厚度的关系。 (1)设计标准和设计考虑 AASHO设计法采用现时服务能力指数(PSI)作为衡量 路面使用性能进行客观量测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 使用性能期内路面服务能力指数的变化量 APSI=PSIo—PSIt 即作为路面设计的使用性能标准。 在设计方法中,还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环境对APSI的影响——主要考虑冻胀和膨胀性粘土 使服务能力变化量降低的影响。 ②路面结构的排水条件——主要反映在路面结构数sN 中。 SN=aID1+口2D2 l +口3D3 式中:a,、a 、a,为与各结构层材料类型和性质有关的层位系 数;rth,m,为相应为基层和垫层的排水系数。 (2)设计参数 ①使用性能期和分析期:使用性能期指路面结构修建初 期的服务水平衰弯到需进行改建的终端服务水平所经历的 时段。设计人员在管理部门依据经验和政策制定的最低和 最高期限内选择。选择时考虑的因素有:道路的功能等级、 公众所能接受的路面进行大修的年限、初期修建所能提供的 资金、寿命周期费用等。 ②进行路面设计方案分析时所采用的时段称为分析期。 对于交通量大的城市高速公路可考虑较长的分析期限。在 此期限内,可考虑分期修建或安排一次改建,在进行寿命周 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长期设计方案的评价。各种道路的分 析周期可参照下列范围。 ・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总第158期 黑龙江交通科技  第4期 a大交通量城市道路——30~50年;b大交通公路一l5~25年;c低交通量粒料表面一l0~20年。 凝土。当采用单层沥青混凝土或修建高等级公路时,应在其 下用单层沥青碎石联结层。为增强面层的抗疲劳抗老化性 能和防止低温开裂,本地区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习惯比《规 ③交通采用设计期限内日平均l8千磅(80 kN)单轴荷 载的作用次数。 (3)结构数与结构层厚度选取。 结构数为层厚、层位系数和排水系数的函数,综合反映 路面结构的性能。层位系数可以通过试验路确定,或者按与 材料性质(如弹性模量或回弹模量)有关的试验曲线或关系 式确定。排水系数按路面结构在一年内可能处于饱水状态 的时间(以百分率计)以及排水的质量,查表确定。 4沥青路面设计的依据,因地制宜地选择路层层次 范》中规定值适当增加。较厚的沥青面层对提高路面的抗 拉及抗冻裂性能无缝是有利的,但由于沥青面层材料价格较 高,所以在一般道路上可考虑面层采用最小厚度。通过加强 基、垫层来满足强度要求,以降低造价。 (2)基层:沥青路面属柔性路面,其力学强度与稳定性 主要依赖于土基与基层。对基层的要求是除具有足够的强 度和稳定性外,在寒冷地区还应具有一定的抗冻性和较好的 抗低温开裂的性能。随着重型交通的日益发展和碎石粒料 (1)根据交通特点和各结构层的功能选择路面的结构 层次。路面通常是多层结构,处于面层的材料直接承受车轮 荷载反复作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要求由高强、耐磨、防滑、 热稳性好和不透水的材料组成,交通量越大,轴载越重,面层 材料的强度越高。基层与面层一起将车轮荷载作用传递到 土基,起承重作用,因此要有足够的强度,一定的刚度和水稳 性,同时它应具有良好的扩散应力的性能,减少半刚性基层 的反射裂缝,常在基层顶面设置沥青联结层。垫层是设置在 来源的日益减少,沥青路面下传统的粒料基层已日益不能适 应重载交通要求,以无机结合料稳定类的半刚性甚支代替粒 料基层。已被国内外接受。泥结碎石、填隙碎石、干压碎石和 手摆片石属嵌锁结构,孔隙大,在行车作用下,要重新就位, 易产生变形,因此不宜做沥青面层的基层结构,以免使路面 早期破坏。近几年来工业废渣的利用,使沥青路面下的基层 结构有了新的选择。采用粉煤灰混合料为基层材料,不但可 以变废为宝,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而且可获得强度高、板体 性能好的效果,是较理想的基层结构。底基层则应根据因地 制宜、就地取材,经济合理的原则设置,选择稳定整体型及嵌 锁型结构。 (3)垫层:正确设置垫层对保证路面强度稳定性起到良 基层与土基之间的结构层,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等作用。 在水文地质不良地段,还应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2)根据路基湿度及冰冻情况考虑结构组合。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的干湿情况直接影响路面的工 作,对中湿及潮湿路段的沥青路面的基层应选择水稳性好的 材料,不应选择粘土作粘结料的基层,为防止路面冻害路面 好的效果。路基处于下列情况的路段应设置垫层:①地下水 位高,排水不良,路基经常处于潮湿状态的路段;②排水不良 总存度要满足最小防冻层厚度要求,按强度计算的路面部厚 度小于规定值时,应用垫支厚度补足。 (3)根据各结构层本身的结构特性进行结构组合。 各结构层材料有各自的特性,在组合时应注意相邻层次 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层间结合应尽量紧密,以保证结构的 的土质路垫路段;③季节性冰冻地区可能产生冻胀的中湿、 潮湿路段;④基层可能受污染的路段,垫层材料一般选用水 稳性好的砂砾,高等级公路最好选用级配砂砾,也可采用工 业废渣作垫层材料。 路基:路基是路面的基础,稳定坚实的路基是保证路面 具有良好使用效能关键。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必须满 整体性和应力传播的连续性,避免产生层间滑移,有利于结 构层应力和应变减少。 (4)层数和层厚要适当。 路面结构层次不宜过多。各层的厚度应考虑材料护散 应力的效果和压实机具的能力以及材料结构的稳定要求,一 般先确定面层的类型和厚度,以下各层按厚度计算进行调 整。各层厚度应满足规定的最小厚度要求。 遵循就地取材、因材设计的原则,依据上述原则便可拟 足最小填土高度的要求,尽可能采取填方路基,并保证路基 排水畅通。对不良地段在设计时应进行处理,以保证土基回 填模量不小20 MPa的要求。 6有关路面设计的几点建议 (1)注重结构设计,同时重视设计前的地质调查工作, 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并根据交通量大小和组成、 定出既可满足交通要求又经济合理的结构组合方案,对分期 修建的路面,应通过技术经济论证,合理设计结构层次,使前 期工程能在后期充分利用。 5路面结构组合分析 (1)面层:常用的沥青面层有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沥 路段类型,水文地质等情况,合理进行结构组合设计。 (2)路面的结构设计与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建设投资密 切相关,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节约投资注意技术与经济 指标的统一。 (3)路面设计应与路基设计相结合。在冰冻地区的中、 潮湿路基上的路面结合设计,除应保证路面结构的力学强度 外,还必须设置防止冻胀的防冻层或设置隔离地上水泊隔离 青贯入式和沥青表处等类型。对交通量大的公路应设计沥 青混凝土面层。沥青混凝土面层宜采用双层式结构,下层采 有粗粒式或中粒式混凝土,上层有用中粒式或细粒式沥青混 (上接第8页) 层,以保证路面不遭受冻害的破坏,延长使用寿命。 收稿日期:2o07—0l—l2 的浸蚀和冲刷下,块状碎屑沿坡面向下滚动。 (2)碎落的防治方法 边坡,及时填补边坡的冲沟,及时清除可能滑塌的土石方,保 持边坡的平顺;加固边坡,做好边坡的绿化防护;清除表面风 化的软质岩层,用抹面、喷浆法防护;采用土工合成材料结合 绿化、抹面或喷浆进行防护。 2.5碎落 做好边坡排水,不使地面或地下水浸蚀路基边坡;修正 边坡。及时填补边坡的冲沟,及时清除可能滑塌的土石方,保 持边坡的平顺;加固边坡,做好边坡的绿化防护;清除表面风 化的软质岩层,用抹面、喷浆法防护;采用土工合成材料结合 绿化、抹面或喷浆进行防护;修建干砌或浆砌片石护墙。 收稿日期:2o07—0l一22 (1)碎落的原因 路堑边坡坡度较陡,岩石破碎和风化严重,在振动及水 ・1O・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