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水调歌头教案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执教者:汉寿县詹乐贫中学 刘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2、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过程和方法:

1、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怀,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 2、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2、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合理、大胆、独特的联想和想象。

教学难点

把握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变化。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 2、品味法 3、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

音频、视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优美的旋律、深情的唱词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诗如梦的意境里,你们知道歌曲里的词出自哪里吗?

二、初通文意,走近中秋月 一读、读正字音

1、学生自由读

1

2、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重点字字音,提示学生引起注意。 宫阙 琼楼 高处不胜寒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婵娟。

二读、读准节奏

1、学生分组读,教师不断进行朗诵指导,学生便读边思,便读边悟。 2、教师点拨:注意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浮现出来。另外也要划分节奏,韵脚要读出延长音。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三、再现画面,语绘中秋月 1、学生分组研读。

让学生用白话文复述一下文章大意,在复述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创设一个和原文一样美妙的境地。

2、分小组展示研读成果

通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我仿佛看见月光慢慢地转过红色的楼阁,低低地照进美丽的窗格,柔情地凝视着夜不能眠的诗人……

四、品读情感,探访中秋月 (一)分析上阙

1 词人在月夜做什么?(月下喝酒、拷问青天、月下起舞。)

2词人觉得是天上好还是人间好?词人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朗读词前的小序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回答)(人间好。“高处不胜寒。起舞弄轻影,何似在人间。)” 3词人的思想感情经历了 幻想超脱尘世 到喜爱人间生活的变化。

(二)分析下阙

1 词中哪一句话是在写景?(第一句既写月又写月下离人)

2 哪一句侧重说理?( “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 3 哪一句是由己及人对所有天下人美好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 以上这些词句你感悟到词人怎样的胸襟和情怀?(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2

5 词人的思想感情经历了 由感伤离别到 为对离人的祝福的变化。

五、拓展延伸,憬悟中秋月

假如你通过时间旅行站在东坡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附:

板书设计:

上阕:向往天宫——回归人间 下阕:怨恨月亮——祝福离人 身在坎坷仕途,心系天下苍生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