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合料表面层铺筑工艺与试验研究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合料表面层铺筑工艺与试验研究

摘要:论文依托实例工程,对抗剥落剂存储稳定性检验进行了分析,并对试验路铺筑工艺进行了探讨,从抗滑性能、压实度、平整度三方面对试验路性能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传统施工工艺完成的花岗岩沥青加铺层的抗滑性能、压实度、平整度等的检测结果均达到规范技术要求。

关键词:旧水泥混泥土路面;加铺;工艺;试验

Abstract: This paper relying on the example project, the storage stability test were analyzed against the stripping agent, and the test road paving process was discussed from the sliding performance, degree of compaction, the flatness of the three test road performance test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sing th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complete the granite asphalt overlay of skid resistance, the degree of compaction, flatness, and other test results meet specifications technical requirements.Keywords: old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overlay; process; test

就我国目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情况来看,早期修建的水泥路面有相当一部分已接近或超过设计年限,有的虽未达到设计年限,但由于交通量剧增,汽车轴载日益重型化或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原因,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结构和功能性破坏,面临着艰巨的维修改造任务。在旧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的主要形式之一,然而这种复合结构由于

材料差异较大、旧路接缝等的存在较容易产生反射裂缝。同时,论文研究的此地区公路的大规模建设和建筑材料的持续开发导致沿线传统的沥青表面层用材料(如玄武岩等)严重匾乏,使得公路建设者从就地取材、降低造价的角度出发将目光转向当地储量丰富的酸性花岗

岩石料。开展将花岗岩石料应用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表面层的应用研究,有利于拓宽路用面层石料来源,实现就地取材和减少材料运距,对于降低工程造价和避免过度开发原有稀缺面层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1 工程概况

K省道是某市区内的主干线道路之一。该路段道路为双向六车道,两侧各有3.5米的硬路肩,中央分隔带宽0.6米。行车道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硬路肩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状况基本良好,只有部分路面沉降明显,部分板板边破碎、断裂、纵横缝密集、错台、板块脱空。此地区花岗岩石料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的应用研究试验路段安排在此省道(Kll+250-K17+370)中修整治工程的Kll+250一K12+825段右幅主车道进行。

2抗剥落剂存储稳定性试验

为了发挥抗剥落剂的最大性能,实际生产中必须特别关注抗剥落剂加入热沥青罐的时间,既要保证抗剥落剂在沥青中分布的均匀性,又要尽量降低其受高温的影响。本项目在沥青混合料生产前6小时前将抗剥落剂加入沥青存储罐中,同时对其存储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控,分别于加入抗剥落剂1.5h、3h、4h和5h后从沥青罐中抽取沥青样品进行花岗岩集料与沥青粘附性试验,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花岗岩集料与抽样沥青(加morlife300)粘附性试验结果

粘附性等级 5:30 7:00 8:00 9:00

老化前 5 5 5 5

老化后 5 5 5 5

注:老化方式为旋转薄膜163℃加热85min。

由表1试验结果来看,不同时段抽取的掺加morllfe300的沥青样品与花岗岩集料的粘附性等级均保持在5级,这说明抗剥落剂已充分搅拌均匀,且存储稳定性良好。

3 试验路铺筑工艺

3.1试验路前期处理

首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修补处理,并采取机械刨洗方式使路面产生一定糙度,然后将路面残渣、灰尘清洗干净并风干。接着撒布粘层油,喷洒粘层油的横向范围要比土工布宽5-10cm,为平整地喷洒沥青粘层油,确保粘结效果,要保持沥青温度在150~170℃之间,喷洒一定要均匀,油量要适中,沥青用量需通过试撒确定。粘层油喷洒完毕后即立即铺设土工布,土工布铺设时,应先将一端用固定器固定,然后用机械或人力拉紧,放卷时,汽车应平稳行驶,尽量避免转弯,土工布应平滑,无拉伸地放置在已准备好的表层上。土工布铺设完毕后在其上铺筑5cm厚下面层AC-20C。

3.2花岗岩沥青混合料表面层铺筑

(l)施工放样

结合下面层确定的施工中桩,以两侧路缘石作为表面层施工的边界控制

线,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厚度和平整度。

(2)下面层处理

在新铺筑的、表面没有形成污染的AC-20C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直接喷洒粘层油。

(3)混合料拌和

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由佛山市顺德区公路局伦教养护中心的无锡华通LB-3000C间歇式沥青拌合楼拌制。

(4)混合料运输

采用运输能力在20t以上的自卸汽车运料,运料前将车厢清扫干净并在车厢板上均匀涂一层防粘剂。从拌合楼向运料车上装料时,应多次挪动汽车位置,平衡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

(5)混合料摊铺

采用2台TITAN摊铺机进行阶梯式作业。首先根据混合料类型由试铺试压确定混合料松铺系数为1.30;摊铺时,摊铺机保持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能中途停下摊铺机或者变换摊铺速度,一般应将摊铺速度保持在2.0-3.0m/ min之间,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沥青混合料的离析。当发现混合料出现明显的离析、裂缝、波浪及拖痕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并予以消除。

(6)路面压实及成型

为达到最佳碾压效果,压三个阶段进行。初压采用路面的压实采用四台双驱双振压路机组合分初压、复压和终3台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以尽快使表面压实,减少热量散失;初压后立即检查平整度、路拱,有严重缺陷时及时进行修整。复压紧跟在初压后开始,中途不得随意停顿,一般将碾压段的总长度控制在60-80m以内。终压紧接复压后进行,碾压至无轮迹为止。

(7)试验与检测

碾压完成后,测量员立即进行各个断面的标高检测,记录最终碾压高程;试验员用钻芯取样法检查压实度、厚度、孔隙率;在试验室进行了沥青含量和集料筛分的试验,并进行马歇尔试验、动稳定度等试验。

4试验路性能检测

4.1抗滑性能检测

路面抗滑性能是评定路面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而路面宏观构造对路表抗滑性能和排水具有重要的影响。路表宏观构造采用构造深度来表征,构造深度越大,路面的抗滑性能越优越。针对铺筑完成的试验路采用手工铺砂法测定其路表构造深度,随意抽取某桩号检测结果见表2。

表2路表构造深度检测结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