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风筝的人》
不知道何时听说了这本书《追风筝的人》,听这个题目应该是一个无聊的故事小说,并没有放在心上。后来偶尔看到故友也看这本书并作了感想,于是产生了看次数的心思,便下载了下来,置之幽深的文件夹里好久没有注意,一日不知为何心血来潮想看看,便在微盘上下载了TXT、PDF、mobi三种格式的电子书传到了kindle上,其中还mobi格式效果最佳,最终用这种格式看了。没有花大气力一天看完,弯弯曲曲地花费了三四天。大概有十个小时吧,这本书应该是不厚,实体书应该是二三百页吧,读来还是很有意思的,也富有深意。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读完此书想到了李义山的这句诗。大概也和作者的心境类似吧。这本书讲述的是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和他的仆人的儿子哈桑的故事,他们两个是很好的朋友,但在一次风筝比赛后哈桑为了给阿米尔追赶风筝被阿塞夫等人欺负,而阿米尔由于懦弱和恐惧没有去帮助他,内心十分痛苦,他通过陷害哈桑偷东西赶走了哈桑和和的父亲阿里。后来由于战争阿米尔和父亲去了美国生活,成家立业,多年后他内心十分自责,想要重见故人,在他回去探望父亲的好友拉辛汗的时候意外得知哈桑已经去世且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之后,内心十分复杂,最终在危险重重的阿富汗冒着生命为了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救了出来,并带回美国和他一起生活。故事最终在阿米尔和索拉博放风筝中结束。
这个故事形式看似和《复活》的思想有一点相似,是主人公内心觉
醒并弥补过失的故事。但是《复活》的背景更加宏大,更加具有社会的意义,《追风筝的人》主人公则是大背景下的小人物,主要刻画人物的性格已经在社会背景下的内心斗争,主人公的心理也许我们许多人都会经历,可大可小。故事从七十年代到本世纪初,地点从阿富汗到巴基斯坦到美国,其间自阿米尔成年开始阿富汗始终战争不断,接连遭到苏联入侵、塔利班战乱、美国入侵等事件,家园残损,饿殍遍地,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展开了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阿米尔是主线,本书也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他本是一个富家少爷,从小喜欢写故事,不像他的父亲那样是个孔武有力、好勇重武、有义气有骨气的阿富汗人,相比之下哈桑更像是他的父亲。父亲很喜欢哈桑,作为一个小孩,自然不希望别人分享自己的父爱,但是两人的关系也很好。但是自从经历了哈桑被欺负而自己却袖手旁观之后内心受到严厉的谴责,他却无能为力,只能用卑鄙的手段逼走了阿里和哈桑。多年后在得知哈桑的身份和为自己所做的一切的事实之后,他内心克服了恐惧去救出了哈桑的儿子。这是他内心的觉醒,善良的回归。在哈桑真情的感召下找回了自我,找回了真诚和亲情。 哈桑是一个品德优秀的人,从小和父亲生活在破旧的小屋里,任劳任怨毫无怨言。与阿米尔是好朋友,但作为在阿富汗的少数族群哈扎拉人受到歧视和迫害,被别人欺负。他对阿米尔的要求总是尽力办到,为他遮掩过失,为他追风筝赢取荣誉,最后为了维护阿米尔而选择了离开。即使已经离开了仍然不忘他,在拉辛汗找到他的时候放弃了自己的家去保护阿米尔的庄园,这实在是优良的品质。但是最终却收到
了塔利班的迫害,被陷害身死。他用一生阐述了他的真诚,作为一个朋友的真诚。
风筝依旧有人放,但却不是当年的人了。在阿富汗,已经看不到大片的放风筝的孩子,战争摧毁了家园,在异国他乡,阿米尔和索拉博放起了风筝,好像回到了过去。“为你,千千万万遍”从开始到解决,希望这种力量永不熄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