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土;粉土;冲积砂土层;疏松的种植土;淤泥(泥炭) 2)二类土:普通土
粉质粘土;潮湿的黄土;夹有碎石、卵石的砂;粉土混卵(碎)石;种植土;填土 3)三类土:坚土
软及中等密实粘土;重粉质粘土;砾石土;干黄土、含有碎(卵)石的黄土;粉质粘土、压实的填土
4)四类土:砂砾坚土
坚硬密实的粘性土或黄土;含卵石、碎石的中等密实的粘性土或黄土;粗卵石;天然级配砂石;软泥灰岩 5)五类土:软石
硬质粘土;中密的页岩、泥灰岩、白垩土;胶结不紧的砾岩;软石灰及贝壳石灰石 6)六类土:次坚石
泥岩、砂岩、砾岩;坚实的页岩、泥灰岩,密实的石灰岩;风化花岗岩、片麻岩及正长岩 7)七类土:坚石
大理石;辉绿岩;玢岩;粗、中粒花岗岩,坚实的白云岩、砂岩、砾岩、片麻岩、石灰岩;微风化安山岩;玄武岩 8)八类土:特坚石
安山岩;玄武岩;花岗片麻岩;坚实的细粒花岗岩、闪长岩、石英岩、辉长岩、辉绿岩、玢岩、角闪岩
1.1.1土方工程种类与特点
土方工程是建筑施工中主要工程之一。它包括土(或石)的开挖、运输、填筑、平整与压实等施工过程以及排除地面水、降低地下水位和土壁支撑等辅助性工作。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的土方工程一般分为四类:
1.场地平整
场地平整是在地面上进行挖填作业,将建筑场地平整为符合设计标高要求的平面。 2.基坑(槽)、管沟开挖
指在地面以下为浅基础、桩承台及地下管道等施工而进行的土方开挖。 3.地下大型土方开挖
指在地面以下为大型设备基础、地下建筑物或深基础等施工而进行的土方开挖。 4.土方填筑
土方填筑是对低洼处用土方分层填平。
土方工程的施工工程量大,劳动繁重,施工工期长。因此,为了减轻繁重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在组织土方施工时,应合理地选择土方机械,尽可能采用机械化施工。此外土方工程施工条件复杂,其施工的难易程度,直接受地形、地质、水文、施工季节及施工场地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施工前应深入调查,详尽地掌握以上各种资料,然后根据该工程的特点和规模,拟订合理的施工方案及其相应的技术措施组织施工。
1.1.2土的工程分类及性质
土的种类繁多,其分类方法也很多,在土方工程施工中,根据土的开挖难易程度将土分为八类,见表1.1。
自然状态下的土称为原状土,开挖后土粒松散,体积增大,如再将其用以回填,虽经压实但仍不能恢复至原状土相同的体积,土的这种经扰动而体积改变的性质称之为可松性。可松性的程度用可松性系数表示如下:
KS=
; K'S= (1.1)
式中:KS为最初可松性系数;K'S为最终可性系数;V1为原状土的体积;V2为土经开挖后的松散体积;V3为土经回填压实后的体积。
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及最终可松性系数见表1.1。由于土方工程量是以自然状态的体积来计算的,所以土的可松性对场地平整、土方量的平衡调配,确定运土机具数量以及计算填方所需的挖方体积等均有直接影响。
表1.1 土的工程分类
土的分土的名称 类 一类土 (松软土) 二类土 的黄土;夹有碎石。(普通卵石的砂;种植土;1.28 土) 填筑土及亚砂土 软及中等密实三类土 粘土;重亚粘土;1.24~1.30 1.05~1.07 主要用镐,少许用锹、锄头挖掘,部分用撬棍 1.05 用镐翻松 1.14~1.02~用锹、锄头挖掘,少许砂;亚砂土;1.08~冲积砂土层;种植1.17 土;泥炭(淤泥) 亚粘土;潮湿1.03 1.01~能用锹、锄头挖掘 KS KS’ 可松性系数 现场鉴别方法 (坚土) 粗砾石;干黄土及含碎石。卵石的黄土。亚粘土;压实的填筑土 重粘土及含碎四类土 (砂砾坚土) 石。卵石的粘土;1.26~粗卵石;密实的黄1.35 土;天然级配砂土;软泥灰岩及蛋白石 硬石灰纪粘土;中等密实的页五类土 岩。泥灰岩。白垩(软石) 土;胶结不紧的砾岩;软的石灰岩 泥岩;砂岩;六类土 砾岩;坚实的页岩;(次坚泥灰岩;密实的石石) 灰岩;风化花岗岩 大理岩;辉绿岩;玢岩;粗、中粒花岗岩;坚实的七类土 白云岩、砂岩砾岩、(坚石) 片麻岩、石灰岩、风化痕迹的安山岩、玄武岩 安山岩;玄武岩;花岗片麻岩;八类土 坚实的细粒花岗(特坚岩;闪长岩、石英石) 岩、辉长岩、辉绿岩、玢岩
1.50 .30 1.45~.20~1用爆破方法 1.45 1.20 1.40~1.15~用爆破方法 1.45 1.20 用风镐 1.35~1.11~用爆破方法开挖,部分1.40 1.15 部分使用爆破方法 1.30~1.10~用镐或撬棍、大锤挖掘,1.09 锤 1.06~用锹挖掘,部分用楔子及大整个用镐、撬棍,然后1.2土方工程量计算 1.2.1基坑、基槽土方量计算
基坑土方量的计算可近似按拟柱体(由两个平行的平面做上下底的多面体)体积公式来计算(图1.1)
(1.2)
式中:H为基坑深度(m);F1、F2为基坑上下两底面积;F0为基坑中截面面积。 基槽土方量可沿其长度方向分段后,用同样方法计算(图1.2)。 (1.3) 式中:V1为第一段的土方量;L1为第一段的长度(m)。 然后将各段的土方量相加,即得总土方量: (1.4) 式中V1、V2……Vn为各段的土方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