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质量统计与分析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HP/6

XXXXXXXXXXXX企业标准

E

质量统计与分析

HP/6E117-2008

代替Q/6E117-2004

2011-08-25发布 2011-08-25实施

Xxxxxxx有限公司 发 布 布

HP/6E117─2008

前言

本标准是质量管理的需要,按照原企业标准HP/6E117-2004《质量统计与分析》标准改编。 本标准从批准之日起原标准HP/6E117-2004《质量统计与分析》作废。 本标准格式按HP/6E103-2004《企业标准编制规则》要求编制。

本标准由质保部提出。

本标准由质量管理处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

本标准于1999年首次发布,2004年12月第一次修订,2011年6月第二次修订。 本标准审批书编号: 1844。

I

HP/6E117─2008

质量统计与分析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质量指标的内容、统计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的各类质量指标的统计与分析程序。 1.1目的

质量统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一个环节,通过对各项质量指标的统计、分析找出影响产品的主要问题和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弱点,使公司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做出正确的决策。 1.2质量指标

质量指标由上级部门按季度、年度对公司进行考核,公司下达月、季和年度综合质量指标对各单位进行考核。 2 质量指标分类

质量指标可分为11类。 a) 质量损失率; b) 一次定检合格率; c) 一次提交合格率; d) 综合废品率; e) 优质交付合格率; f) 零组件让步使用率;

g) 计量器具(含仪器仪表)送检率; h) 计量器具(含仪器仪表)送检合格率; i) 关键(重要)工序受控率; j) 受控有效率;

k) 内外审核不符合项整改完成率。 3 质量指标计算公式 3.1质量损失率: 质量损失率=

当月质量废品损失(元) 当月生产产值(元)

月定检合格品种数量 月定检品种总数量

×100%

3.2 一次定检合格率:(仅计算D型、P型产品) 一次定检合格率= 3.3 一次提交合格率:

1

×100%

Q/6E117─2008

一次提交合格率=

月提交合格产品数(批) 月提交产品总数(批) 月送检数量 月应送检数量

×100%

3.4计量器具(含仪器仪表)送检率: 计量器具送检率 =

×100%

3.5计量器具(含仪器仪表)送检合格率: 计量器具送检合格率 = 3.6综合废品率: 综合废品率 =

废品损失工时+返修工时 合格工时+废品损失工时+返修工时

交付合格数量 交付总数量

×100%

月送检合格数量 月送检数量

×100%

3.7优质交付合格率: 优质交付合格率 = [

+

交付合格批次 交付总批次

]÷2×100%

3.8零组件让步使用率: 零组件让步使用率= 月让步使用数(件) 月提交总数(件)

×100%

3.9关键(重要)工序受控率: 关键(重要)工序受控率 =

当月控制关键(重要)工序次数 当月应控制关键(重要)工序总数 当月关键(重要)工序加工合格数 当月关键(重要)工序加工总数

×100%

3.10关键(重要)工序控制有效率: 关键(重要)工序控制有效率 =

×100%

3.11内外审核不符合项整改完成率:

整改完成项数

内外审核不符合项整改完成率=

整改总项数

4质量指标统计要求

4.1各单位的质量指标由本部门的统计人员或兼职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计算。

4.2生产车间的检验室组长按原始凭据或台帐统计以下数据:当月产品一次提交合格数量、当月产品一次提交总数量;当月优质交付合格次数、当月优质交付总数;当月零组件让步使用总数量、当月零组件生产总数量,在月末前报车间业务组和质量管理处。

4.3生产车间业务组对提供的各项指标负责统计汇总后于月末前报质量管理处。生产车间的检验室组长月末前将废品单、返修单整理后,交车间业务组统计汇总后报质量管理处。

4.4废品损失如不是本单位发生的,生产车间检验室组长整理后交相关责任单位,责任单位是科室的废品损失,将由开出废品单的部门进行统计。

2

×100%

HP/6E117─2008

4.5中库检验开出的废品损失,由中库检验月末前将废品单整理后,交质量管理处进行统计汇总。 4.6当月的工业总产值、新品产值和当月的销售收入,由经营计划处于下月3日前报质量管理处。 4.7当月公司的废品总损失(内部及外部损失)、生产总成本由财务处于下月5日前报质量管理处。 4.8质量管理处根据各单位上报的资料进行统计汇总,于12日前报上级部门,在20日前报公司有关部门。

5质量指标统计分析要求

5.1每季度由质量管理处对公司的质量指标进行季度汇总,并对质量成本指标进行分析。

5.2质量成本分析报告:是将报告期的有关质量指标与上年同期完成的质量指标进行比较,提出报告期内的质量趋势,并做出简要的分析。

5.3质量指标完成指数出现较大的波动时,要客观地进行原因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5.4对在统计工作中为了本单位的私利,隐瞒不报或少报的单位,将对单位领导进行经济考核。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