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自我提升途径 彭 婷 (410004 摘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要: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从大学生自身因素出发,提出要从多方面来提升大学生就 业竞争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自我提升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困扰了一届又一届大学毕业生,教育部 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为727万人,加上以前 没有就业的大学生,预计将有300万大学生无法初次就业。面对 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究竟该如何提升个人的就业竞争力呢? 了解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 由团中央学校部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06 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对大学生基 本能力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力占65.9%,人际交往能力占 56.8%,自我表达能力占54.5%,专业能力占47.7%,外语 能力占47.7%。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GE)表示他们 要招聘的绝不是简单的“学习机器”,在校期间实习、兼职、 家教的经验都是积累社会经验的好机会,这都应该受到企业的 重视。事实表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挑选人才的时候,将员工 对企业的忠诚度摆在第一位,其次还有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 神、创新精神、对企业文化的认可程度、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沟 通能力等。 根据这些资料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用人单位在 选择大学毕业生时,他们不仅看重专业因素,也看重非专业因 素,而且对某些非专业的东西更加看重,那么,大学生要提高 就业竞争力就应当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注意非专业因素的积 累和提高。 二、积累专业知识与非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虽被置于非专业因素之后,却仍是大学生在就业 时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没有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储备就不可 能从事这一方面的职业,这是毫无疑问的。就业竞争者之间, 如果其他条件都差不多,那么专业技能高的那个肯定占优势, 一、后,这种“品德测验法”便风靡起来。可见,很多用人单位是 把应聘者的个人品德看得很重的。有句话说得好, “道德高尚 的傻子不可怕,道德低劣的傻子也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道德败 坏的聪明人。”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常犯的道德和诚信错误主 要是编造经历。安利中国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张玉珠说,每个企 业都希望招聘到有才能的人,但最关键的环节还在于人品。一 个人的知识再渊博,如果品格不好,用人单位是不会录用的。 因此,大学生要想提高个人就业竞争力,必须培养健全的人 格,这种人格的培养可以从书中获得启示,但更重要的还是在 日常生活中陶冶情操。 五、培养各项能力 当前社会所要的是能解决一类问题的人,而不是只会解决 个问题的人。现代用人单位高度重视对方法的考查,主要是 对大学生思维方法和实践方法的考查。在信息社会,知识和技 能很容易过时,而方法却可以长期发挥作用。对方法的重视, 反映了用人单位对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视。 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能力、 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都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就业。因此,大学生应当把握并为 自己创造提高各种能力的机会,比如参加演讲比赛以提高表达 能力;体验住宿生活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加人某个社团或组 织以提高组织管理能力;经常转换学习工作环境以提高适应能 力;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以提高实践能力;经常参加“变 废为宝”的活动可以提高创新能力;提高能力的途径有很多, 一关键在于是否用心去对待。 六、提高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就业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很容 易被忽视的因素。大学生就业“铁饭碗”的破碎使得越来越多 的大学生遭受找不到工作的打击,久而久之,造成了一种心理 上的压力,使得心理素质本来就不太好的大学生在面试的时候 过于紧张;有的甚至在面试之前寝食难安,以至于面试的时候 状态不佳。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长蔡焯基教授认为,大学生作 为一个特殊群体,在面临来自社会各方面压力的同时,缺乏正 确应对压力的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处理不当就会引 发各种心理问题,如情绪焦虑和抑郁,甚至可能导致出走、休 学、自杀等严重事件。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却越来越重视应聘者 的心理素质,有的企业或单位甚至以心理测试作为录用程序中 第一道关卡。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学校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 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是必然,但是大学生首先应当对自己有信 心,要相信,总有适合自己的位置。 实际上,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还有很多,包括政府政 策、学校就业指导等因素。但是,国家政策对每一个大学生都 是平等的,学校就业指导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大学生能否提高 个人就业竞争力关键还在于自身各方面素质的高低,毕竟内因 才是决定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因素。大学生就应充分发挥主观 能动性,勇敢地面对挑战,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来抓住一切就业 机遇,将“单位选我”的局面转变为“我选单位”,这样便可 以实现“自由择业”、“快乐就业”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 [1]._v--.4fl庆.决战大学生就业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I2】董朝宗.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自我培养Ⅱ】.教育探索,2010 作者简介: 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另外非专业知识也是提高就业竞争力不可忽视的因素。一 些用人单位到高校举行双选会,往往会对学生进行书面考试, 考试的内容不仅包括专业知识,也包括诸如时事、社会知识、 礼仪、经济、管理等非专业知识,且占的比重很大,可见社会 对大学生非专业知识的重视。 三、转变就业观念 中国人民大学在对就业困难学生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初始 期望值过高是这些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体现了大学 生就业观与社会需要的错位。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大 多青睐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不喜欢到偏远地区、中小城镇 就业,青睐政府部门、国有企业,不喜欢到基层单位、中小企业 工作。而前程无忧发布的((2o13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 示,中国二、三线城市人才需求蓬勃、并逐渐向四线城市推进。 同时很多企业在招聘面试时都会向应聘者问及这样的问题: “你 为什么要来本单位工作”、 “你希望有什么样的工作环境”等, 这实际上就是对大学生择业观、职业观、生活观的考察。因此,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而要形成这些正确的观念,归根结底 还在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 四、提升道德品格 笔者曾听过很多关于招聘与应聘的故事,其中有一则是 这样的:某用人单位故意在门口扔下一团废纸,结果他们录取 彭婷(1981~),女,湖南长沙人,任职于长沙商贸旅游职业 就是唯一一个进门时将那团废纸捡起来扔进垃圾桶的人。这以 技术学院,硕士,讲师。 -206- 2014年第7期 职工法律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