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一、教学策略
教师在走上教学岗位之前,首先需要完成角色的转换,即由学生或其他角色转换成教师角
其次要制定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之一: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
计算机理论课的教学难度较大,一方面是由于理论课本身所具有的较高要求,必须有相应的深度及广度;另一方面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的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面对思维活跃、个性较强高年级学生,单向灌输的、不计效果的讲授完全是一种被动式教学,已经不受学生欢迎。在授课的第一循环中,你必须扭转这种被动局面。这一点从学生听课的表情可以看出来,当他们怀着极强的好奇心,眼睛闪着求知的光亮,全神贯注地被你的讲课所吸引时,已经说明,你的第一步已经成功了,你已经变被动为主动了。
(二)教学策略之二: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变主动教学为互动教学
在前一步的基础之上,不断积累经验、听取同学建议,使其日臻完善,使学生不仅被课程的内容吸引,还给他们提供各种表达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当中,创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形成教与学的良性沟通,并产生质的飞跃,变
主动教学为互动教学,使教学相长得以实现。
二、教学设计
成功的教学策略的实施是通过具体的技术和方法,而这些技术和方法必须经过认真的教学设计。虽然我们都是进行专业课讲授的教师,但了解一些教学设计的思想,了解一些学习理论,会对我们专业课的讲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设计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检验方案有效性并做出相应修改的过程。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来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不可避免地要包括教与学的理论。与教学设计相比,教育学和教学论是发展历史比较悠久的学科,它们着重研究教育、教学方面的客观规律。而学习理论的任务是探索人类学习的内部机制,着重研究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因素。这两方面的基本理论不同程度地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为制定和选择教学方案提供了关于教学机理和学习机制的科学依据。所以说,旨在应用现有理论和方法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设计就必须同时关注这两方面理论的最新发展,将最新的理论成果应用于解决教学问题。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杜威主张解放儿童的思维,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儿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在“做中学”。将“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进一步运用于大学教育就成为今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了。
“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立面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通常采用集体的、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相应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特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学,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关系原则。判断一种教学是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另一个外显特征便是“谁是学生学习外部活动的控制者和管理者”。如果在教学中学生自己负责控制和管理学习活动,那么这种教学便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相反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实际上,如果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管理角度来看,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是一个连续体上的两个极端。任何教学在实际实施时都是处于这个连续体上某一点。无论是以什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都使用相应的技术和方法来帮助设计者分析问题、确定解决方案和检验解决方案。差别就在于设计者持有什么样的教学观。不同的教学观念会导致设计者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导致了不同的教学活动。
目前,虽然很多教师都在积极进行教学设计,但仍没有脱开长久以来所形成的工科院校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讲仍是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根据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第三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念势在必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