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海口市灵山中学 陈少宁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依据生物课程标准提倡的“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来设计的,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倡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概念。学习过程,以故事情境导入、谚语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多种媒体课件的方式,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总结,列表格比较,举例生活中的例子等完成教学目标。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生态系统是比种群、群落更高层次的生命系统。要学习生态系统就要以对种群和群落这两个层次的理解为基础。学生在已经学习了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生态系统的结构》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食物链和食物网。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首先需要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而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成分又通过营养关系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正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这为《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生态系统示意图的分析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归纳能力。 2、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2、认识到保护生物,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五、教学难点
1、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2、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解法、讨论法 八、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本,分组讨论的安排 2、教师:多媒体课件和三个麦克风 3、教学环境:安装多媒体的教室 九、具体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导 教师活动 讲渡渡鸟和卡伐利亚树的“爱情故 1 / 6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渡渡鸟和卡伐利亚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入 事”:曾经在毛里求斯岛上有一种鸟叫渡渡鸟,高1米,重14公斤,有一种树叫卡伐利亚树。渡渡鸟和卡伐利亚树生死相恋了,终其一生和它在一起,为了卡伐利亚树的繁衍一辈子只吃这一种果实。渡渡鸟专情,卡伐利亚树也专情。后来由于殖民者的大肆捕杀,渡渡鸟灭绝了。卡伐利亚树很伤心,很难过,为了祭奠它们的爱情,卡伐利亚树只开花结果,却没有一棵种子发芽。 提问:为什么卡伐利亚树只开花结果,却没有种子发芽呢? 1、大家对“生态系统”一词并不陌生,谈谈你对生态系统的理解。 2、请学生举出生态系统的例子,并对学生的举例进行评析。 3、出示生态系统的概念辨析题:①我们校园里的所有生物。②一块农田里的肥沃土壤。③取自池塘中的一滴水。④生物圈。 4、什么叫种群?什么叫群落?它们与生态系统有什么关系? 5、按照生态系统的范围大小,引导学生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类型。 倾听故事,思考并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迫切想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树的“爱情 故事”导入,先抛给学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奇妙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生 态 系 统 的 概 念 及 其 类 型 1、学生可能直接读出概念:由直接切入概念的学习。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 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举例:一个池塘,一片草地,通过学生自己举出的实一块农田,一片森林等等。 例来分析理解生态系统 的内涵。 3、学生分析判断,在教师引导及时反馈学生对生态系下总结理由:必须具备两个部统概念的掌握情况,认分,一是生物成分,二是无机识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环境,并认识到最大的生态系态系统。 统是生物圈。 4、回顾旧知识,在教师启发下回顾旧知识,从中领悟总结出:生物个体(同种)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种群 之间的关系。 群落+无机环境 生态系统。 启发学生思考生态系统5、举例说出具体的生态系统类类型虽多,但结构上有型。 许多共同点,为生态系统成分学习做铺垫。 过渡 生 态 系 统 的 组 大家举的例子都非常好!生态系统的种类很多,我们要研究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要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就要研究生态系统的成分。那么,各种生态系统都由什么成分组成呢? 1、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发掘生态系统中各成分:①这个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生物?②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③将这些生物怎样归类比较好?④除生物成分外,还有什么样的非生物因素? 1、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小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知道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名称。 2 / 6
练习观察插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成 成 分 2、请学生尝试画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3、仔细分析讲解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以问题形式呈现学习的内容: 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有哪些? ②为什么说绿色植物是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有哪些生物是生产者? ③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吗? ④不管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最终都将走向死亡,那么,这些动植物尸体哪儿去了呢?分解者有哪些? ⑤我们将生态系统的成分分为四种,这是按照什么标准来划分的? 4、请学生结合课本图5-3,谈谈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5、之前我们听的渡渡鸟和卡伐利亚树的“爱情故事”中,为什么卡伐利亚树开花结果,却没有种子发芽呢? 2、阅读课本相关的知识,相互讨论,建构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3、在教师引导下,深入讨论,并回答: ①阳关、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制造的有机物中变成化学能,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光合细菌和化能合成细菌也是生产者。 ③不是,蚯蚓和蜣螂是分解者。 ④被分解者分解掉了。细菌、真菌和腐生的动物是分解者。 ⑤按照营养功能。 4、观看课件,归纳总结:生产者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供给消费者,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如消费者对植物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分解者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遗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环境。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5、积极参与讨论,逐渐明白渡渡鸟发达的肠胃研磨可以促使种子发芽,是卡伐利亚树的“催生婆”。 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建构出模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加深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加深对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理解。 与开始的导入前后呼应,训练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或多或少有联系,如果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联系会怎样? 过渡 3 / 6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食 物 链 和 食 物 网 过渡 1、举例兔子吃草,狐狸吃兔子,引出食物链的概念。 2、借助你昨天的晚餐,写出一条以你为终点的食物链。 3、展示具体一条食物链,课本91页图5-4,提醒学生注意生产者、消费者和营养级之间的对应关系,列出表格,让学生完成表格内容。 4、通过引导、提问和具体练习让学生概括食物链的特点。 5、学以致用:要求学生写出下面两句话所体现的食物链:①螳螂捕蝉,黄雀在后。②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 6、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复杂,个体数量越多,其中的食物链也越多,彼此之间的联系就越复杂。同一种生物可能捕食多种生物,或者同一种生物可能被多种生物所捕食,从而使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网状。这样引出食物网的概念,并让学生举例食物网。 7、强调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顺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1、思考,理解食物链的概念。 实例更能让学生理解概2、练习书写食物链,如:青菜 念。 鸡 人。 从生活出发,进入学习 情境,将生活与学习内 容结合起来,目的是练 习书写食物链。 3、完成表格内容: 以表格形式总结生产者、消费者和营养级之食物链小型肉食大型肉食绿色植物植食动物生物动物动物间对应关系更直观,更容易理解。 生态系统初级消费次级消费三级消费生产者的成分者者者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第一营养第二营养第三营养第四营养营养级别级级级级力。 4、归纳升华: ①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 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 的动物。 ②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③ 同种动物,所属消费者级别和有谚语出发,激发学生营养级别一定不同。④各种生学习的兴趣,幽默课堂,物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别不是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一成不变的。 5、学生写出: ①树叶 蝉 螳螂 及时反馈学生对食物网黄雀。 的掌握情况,同时让学②浮游植物 虾米 生掌握食物链的计数方 小鱼 大鱼。 法,通过分析食物网的 成因从而理解错综复杂6、举例具体的食物网,并理解的食物网。 食物网形成的原因。 7、明确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 途径。 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假如食物链中某个环节安生了变化,对其他生物有影响呢? 4 / 6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生态 系统 具有 一定 的自 动调 节能 力 能力拓展延伸 1、提问:在草原生活的兔子,数量能不能无限制地增加?为什么?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怎样的特点? 2、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情况会怎样?例如有毒物质排入鱼塘。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播放生物圈2号的相关资料,请学生谈谈感受。 1、不会无限制增加,因为食物有限,天敌也会增加,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 观看课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并说出感受。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限,加深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有毒物质的富集作用,树立学生保护环境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证明了地球是人类唯一能依赖的,同时联系实际情况进行环保教育。 附教学过程中的表格内容: 小型肉食 食物链生物 绿色植物 植食动物 动物 生态系统中的成生产者 分 营养级别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动物 大型肉食
十、板书设计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1、 生物个体 种群 群落+无机环境 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类型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水、空气等
生产者: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合成细菌等
1、组成成分 消费者:绝大部分的动物
分解者:细菌、真菌、腐生的动物
2、食物链和食物网
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十一、练一练
在欧美国家时兴一种水晶球样的生态球作为家庭摆设,该球密封,内装水,两三条鱼(虾),底部有珊瑚,泥沙,并生长着水藻,水藻和小鱼都是活的。思考:1、该生态球的生物成分是否齐全?2、该生态球应该放在什么地方?目的是什么?3、小鱼、水藻能生存的原因是什么?
5 / 6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