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奇山中学
现阶段我国社会正处在巨大变革的新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大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是非标准、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社会心理环境、人口和家庭结构及获取信息的渠道等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德育工作面临复杂的环境和挑战。
中学阶段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一方面,中学生正是从幼稚不成熟的儿童期向成人期过渡,初中生的自觉性、独立性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年龄和个体的差异又比较明显。另一方面,中学阶段的课业负担又相对较重,每个中学生都要直接 面对升学压力,而学生家长也把孩子的学习成绩当作重中之重,而中学生德育工作的紧迫性又要求我们的工作不能有丝毫懈怠。
因此,学校的德育工作常常遇到德育现状与社会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这种矛盾使德育工作者普遍感到学校德育的实际收效与投入相比十分不协调,结果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可以说现实中的德育工作远远达不到人们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切实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我们奇山中学近年来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 德育工作必须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引起学生共鸣。
中学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广大中学生,德育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德育工作也是一项服务的“德育服务”意识,我们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要保证一个前提,那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心
理,掌握学生对即将开展的这项工作的看法、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德育工作,就会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而掌握了解学生心理的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找学生座谈,或问卷调查的方式。
首先我们坚持每周一次的班长例会制度、学生会成员座谈制度,把近期学校将要开展的德育活动通报给学生,并通过班长、学生会各成员,将信息反馈给各班学生,对于学生反映的不喜欢的活动我们坚决不搞,对于学生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我们也及时采纳。这样一来,我们所推出的德育活动都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各项德育工作开展的风风火火。
问卷调查也是走进学生的有效方式,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发现考试作弊是大多数同学深恶痛绝的行为,也是同学们判断一个人是否诚信的最重要依据,我们因此决定,我校的诚信教育就以此为突破口,通过实施“无人监考制度”来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
我们首先在参与首次无人监考的成绩优秀学生(简称绩优生)和不参与此次无人监考的普通学生(简称普通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在回答“你赞成学校无人监考方式吗?”这一问题时,无论是绩优生还是普通生,大多数都是赞成无人监考这种方式 ,因此具备推广这项制度的基础。
在回答“你认为在无人监考考试中,遵守考场规则,体现一个人的诚信、守纪还是其他?”这一问题时,绩优生中的78.71%,普通生中的72.93%认为,在无人监考中遵守考场规则体现的是一个人的诚信,这个结果对我们来讲是一种鼓励,我们很欣赏地看到这一点,76%的学生认为无人监考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从这两组数据看出,我们推行无人监考的目的和意义是基本达到了,也符合我校推行这项制度的初衷,尤其是有的同学回答
说,在无人监考时,每个同学都是考官,都是既在审视自己的内心,同时也在观察别人,由此我们认为无人监考制度不但是一种考试制度的改革,也是一次深刻的德育教育,这项制度的推行使得每一次考试都成为一次德育活动。超过90%的同学认为参与无人监考体现的是学校对学生个人的信任和尊重,这与我校推行的“绿色教育”理念中构建新型平等、互助、信任的师生关系的做法不谋而合。
在被调查普通学生中,有近27.6%人在有照抄机会时,出现了矛盾、犹豫思想,这说明相当数量的学生不能正确看待分数,而在绩优生中,不赞成无人监考的考生理由是:有的同学不经过努力就考取高分数对自己不公平,学生有这种担心也是正常的,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要继续推行改革,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完善这项制度,最大程度保证公平、公正,从而树立正气,引领学生正确看待考试分数,形成人人争做讲诚信之人的良好氛围。
我校这项活动的开展,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同,多数学生在以后的考试中都主动选择无人监考考场,考试作弊的行为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我们认为事前的问卷调查在这项工作的推进中功不可没。
二、 德育工作必须贴近生活,走向社会,具有时代性。
德育的内涵十分丰富,德育活动本身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生长性的过程。我们生活的社会每天都向学生传播着各式各样的信息,我们的德育工作也要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新世纪的德育要适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必须跟上时代脉博,才能真正具有吸引力。我们在德育工作中要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只有这样才容易被当代中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另外在形式上也要注意适合中学生思想求新的特点。
例如,随着烟台市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面貌也日新月异。我们以此为契机,在师生中广泛开展城市化意识教育,培养师生的现代市民素质。上学期我们开展了“我眼中的美丽烟台”征文,启发学生用自己的双眼观察烟台的变化,唤起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烟台的意识,进而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河山、关注祖国建设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本学期,随着烟台市参加全国魅力城市评选工作的开展,我们组织全校学生观看电视节目,并以“爱在烟台,难以离开”为主题,组织了烟台魅力城市展示活动,启发学生用自己的双眼观察烟台的发展,用自己的双手触摸烟台经济跳动的脉搏。并在学生中开展“我为烟台添魅力”演讲比赛,通过这些活动,着重培养了学生的现代城市居民意识、民主和法制意识、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我们发现,现在中学生当中追星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媒体为片面追求发行量,过多报道了一些负面的、有悖于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价值理念的所谓明星新闻,这些都冲击着我们的德育工作,我们主动出击,对于学生们崇拜的偶像,我们也深入了解,挖掘题材,为我们的德育工作服务。中学生大多喜欢篮球明星姚明,我们就把姚明诚实待人、幽默风趣的言行、在“非典”时期支持祖国、热心公益的事迹,以图片、剪报集锦的形式展出,不仅吸引了学生,也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看待公众人物。中央电视台组织评选的“2003感动中国人物”活动结束后,我们又不失时机的把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印发给每一名学生,飞天英雄杨利伟、女排教练陈忠和、演绎精彩艺术人生的公益明星成龙、党的好干部梁雨润,百年人生笔写成的作家巴金、正义的日本律师尾山宏等人物都成为我校学生的偶像,我们感觉这样的榜样,这样的偶像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
这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德育活动,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也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三、 重视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潜移默化进行德育教育。
环境文化是无声的思想工作,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熏陶和教育。一个好的环境,对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作用。
我们学校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校园的环境建设,进行整体构思,整体布局,努力形成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力求校园自然环境的和谐美。学校实现净化,美化,绿化。校内布置精心安排,使每棵树,每枝花,每条走廊,每堵墙都会“说话”。在校园自然环境中渗透校园精神文化,发挥其导向、陶冶、激励的功能,对提高学生道德素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充分体现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
我们在开展好十几个门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同时,鼓励各班级积极行动起来,学校的宣传栏、各班的墙报、学习园地,都能配合学校各时期的中心工作,进行主题文化教育,让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我们一改以往学校墙壁全部张贴科学家、思想家的做法,专门开辟墙壁专栏,展示学生个人作品,学生精彩的书画、文章,不但丰富了专栏内容,也激励学生主动展现自己的才艺。
在中秋节前后,我们举行了迎中秋书画展,学生们积极发掘中国传统文化所赋予中秋节的团圆、和平的主题,并能上升到祖国统一,海外游子盼回归的高度来重新认识中秋节。今年重阳节,我们安排学生出一期墙报,学生们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主题,介绍了重阳节的来历、风俗,号召全校学生尊敬老年人,祝福天下所有老年人都能安康幸福,重阳节这天,我校退休老教师来学校参加活动,受到了学生真诚的祝福,老教师们也深受感动,都情不自禁地夸孩子们懂事。
四、 把握教育时机,放大个别事件,提高教育功效。
学生在学校中生活学习,每天的节奏大多是统一的、固定的,相对来讲甚至是枯燥的,
我们德育工作不能流于平庸,应该有意识把握时机,利用个别事件,制造浪花,放大事件效果,以达到提高德育功效的效果。
我们学校在一次组织学生进行疫苗接种时,大夫给每一名学生一根棉棒用于止血,接种后,很多学生把棉棒随手丢弃在走廊内,我们发现后决定“扩大”这件事的影响,组织学生进行了清捡,并点清了棉棒数,计算出随意丢弃棉棒的同学在所有参加接种同学中占47.2%,我们把这一结果公布,让所有同学反思自己属于哪一部分学生,引发了全校师生的大讨论,通过这件看来很小的事件的“放大效应”,我校学生养成了很好的讲究卫生习惯。在以后的活动中,再也没有发生类似事件,学校的环境卫生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我们还善于放大学生优点,对于学生所做的每一件好事,都大张旗鼓的表扬,我校六年级的学生梁珊一次拣到别人丢失的钱物,主动送交给失主,我们不但在全校大会上给以表扬,学校还给这名学生照了相片,贴在学校专栏上,介绍了她的事迹并对她的事迹给予恰当的点评,指出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就是校园里的明星。这样一来,通过一件小事,表扬了一名学生,带动了一批学生,弘扬了一种精神。
总之,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需要我们因地制宜,把握时机,争取获得最佳的育人效果。我们学校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与改革,也取得一些成绩,希望能与其他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共同交流,以不断提高我们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我们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