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竹棉混纺纤维家用纺织品的后加工探讨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酶制剂。这里采用了纤维素酶Ca对织物进行处理。 轧酶条件:浸轧温度70 80 ̄C,堆放时间60—90 固色液工作条件:热风房温度120 ̄C左右。湿度30 %。后处理温水洗两格。热水洗两格,皂洗温度95℃, min,轧液率100%,五格热水洗,四格温水洗。 表1退浆工艺表 生产结果表明:随着酶用量的 增加,织物的减量增加,断裂强力下 降.手感明显改善。酶的作用效果取 决于其活性的大小,而活性的大小与工作液的pH值密 切相关。即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酶才会起作用。温度 对酶的活性有很大的影响.温度过高。则酶的活力降 低.甚至“失活”;反之,温度过低,则作用效率缓慢,因 此.只有在最佳的温度范围内 酶才能发挥最大的作 用 时间和机械的作用也会对酶处理的效果产生不同 程度的影响.在使用时务必给予充分的考虑。 2.1.3溢流煮练、漂白 在前处理中采用溢流煮漂。溢流煮漂工作条件:在 60℃的温水中进布.在98℃的浴比中煮漂60 min, 浴比为1:10.车速80—100 m/ 溢流煮漂配方 剂量(g/1) 浴中柔软剂 1 min,温水洗至中性,见表2。为 100%氢氧化钠 2.5 避免双氧水分解过快而损伤织 煮练剂zc一6 1 100 ̄.,6双氧水 2 物.造成白度不匀,在漂液温度 双氧水稳定剂PRC 0.5 升到70℃之后.必须严格控制 抗皱剂 1 升温速度 2.1.4预定型 定形温度控制在150 160 cI=.车速40 m/min。为 了使织物表面平整.减少折皱,在轧车上方加装弯辊, 色淀布预拉.均是解决折皱的有效措施。 2.2染整 2.2.1染色工序 ‘ 生产时应根据不同的颜色选用适当的染色工艺。 浅色品种采用还原染料染色: 表3染色工艺各种助剂 中、深色品种采用活性染料染 助剂工艺 剂量(g/1) 雷马素RGB X 色。染色所需要的工序为:前处 防染盐s 4 理后的竹、棉纤维织物 水洗 防泳移剂 5 渗透剂 1 2道(温度为60℃) 色布预 尿素 2 拉 浸轧染液 染色2道(温 汉高540 2 度85℃) 加盐2道(促染) 注:X是指雷马素的剂量 随染色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空跑2道 加碱 冷洗2道 表4固色剂工艺 (加强牢度) 热洗2道(温度 固色液工艺 剂量fg/1) 为85℃) 冷洗1道 皂洗1 纯碱 100 道(洗去浮色) 清洗2道 上 29 ̄BE烧碱 1 汉高540 0.5 卷。表3列出了各种染色助剂。 滴定混合碱 60 2.2.2固色工序 加入净洗剂WIO0,热水洗四格烘干。 2.3后整理 2,3.1柔软整理 柔软整理工艺:浸轧亲水性柔软剂(20 30 g/L) 拉 ̄(150 ̄C,车速40 m/min,适当超喂 烘干。 2.3.2预缩 在后整理工艺安排上。采用两次预缩。第一次预缩 主要是降低织物的缩水率:第二次预缩达到改善织物 手感的目的。本产品选用热风拉幅式定形机。机速15r/ min.温度130 ̄C。超喂24%。 2.4成品检验 此纺织品各项牢度及工艺参数见下表5和表6。 表5成品布各项牢度 3结论 表6成品布的各项工艺参数 3.1烧毛时适当使用刮 布种 竹纤维ST一001 水洗尺寸弯化率 ≤3% 刀.火口上方不宜使用凉水 缩水率 5.OO% 辊.实行透烧,以保证烧毛 悬垂系数 59.5% 透气率 40.5% 质量 色差.色花 4级 3.2该竹、棉家用纺织 纬斜.花斜 2% 抗起毛起球性 1 ̄2级 品采用了不损伤纤维的酶 甲醛含量 <75rag/kg 制剂 为了最有效地发挥它 的作用。在使用时必须考虑它的用量、pH值、温度、时 间等的相互配合。 3.3在溢流煮练时.当温度升到70℃后.要严格控 制升温速度,以免双氧水分解过快而损伤织物。 3.4在轧车上方加装弯辊,色淀布预拉.均是解决 预定型工艺流程中纺织品起折皱的有效措施。 3.5在后整理工艺安排上。采用两次预缩。以达到 降低织物的缩水率和改善织物手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邢声远,刘政.竹原纤维的性能及产品开发叨.纺织导报,2004 (4):43-48 [2]张裕,申小平.竹纤维的应用与开发 现代纺织技术,2003(3):51 [3]金咸穰著操整工艺试验 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93,86-91 [4]严会,俞加林.竹纤维面料的开发探索 国外丝绸,2006(1):13 [5】孙艳霞,张巍然.竹纤维产品开发探讨[J】.上海毛麻科技, 2003,(3):38 [6】王菊生,孙铠.染整工艺原理(第 ̄/It/)[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 社.2001.156—26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