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黄土高原的地貌形态
根据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点,黄土高原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①陇中高原,亦称陇西高原。位于六盘山以西,是一个新生代的拗陷盆地,属盆地型高原,海拔1500~2000米。地形破碎,多梁、峁、沟谷、垄板地形。②陇东、陕北高原。包括六盘山以东,吕梁山以西,渭河北山以北,长城以南的地区。也是一个盆地型高原,海拔800~1200米。经强烈侵蚀,除少数残留的黄土塬(董志塬、洛川塬)外,大部地区已成为破碎的梁峁丘陵。其间只有少数基岩低山突起在高原之上,状似孤岛。③山西高原。包括五台山、恒山以南,伏牛山以北,太行山以西,吕梁山以东的地区。它由一系列褶皱断块山与陷落盆地组成。山地有吕梁、恒山、五台、中条及太行等山,盆地有大同、忻县、太原、临汾、运城等。除河谷平原外,大部地区海拔在1000~1500米,石质山地构成高原的主体,黄土堆积仅限于盆地及山间谷地,分布范围约占全区面积的40%。④渭河平原,亦称关中平原。位于渭河北山与秦岭之间,西起宝鸡。
黄土高原地貌的组合形态丰富,变化万千,不仅有馒头状黄土峁绵延数百米的长梁,还有地平如镜的黄土塬面。这些地貌组合在一起,勾勒出了沟壑纵横、丘陵起伏、无边无际的壮阔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属于温带性季风气候。一年中随着盛行风向的季节性变化,气候的季节变化也十分明显。为黄土高原增加了时间变量,使黄土高原在不同的季节条件下,呈现出不同风格的景观特色。 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类型复杂多样,自东南向西北划分为落叶阔叶林带、森林草原、典型草原、风沙草原4个植被区。而陕西黄土高原是黄土高原中植被盖度较高的地区。特别是近年来的退耕还林,昔日光秃秃的黄土高坡如今已郁郁葱葱,给荒凉的黄土高原带来勃勃生机。黄土高原地域辽阔,河流众多。发源于黄土高原或流经黄土高原的较大的河流就有200多条。陕西黄土高原的晋陕峡谷在素有“万里
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的滋润下,增添了不少魅力。这里座落着延安、榆林等著名的城市,文物遗址遗迹甚多,古迹荟萃,特别是圣地延安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而黄土高原独特的窑洞居住方式,豪放传情的信天游,生活气息浓厚的民间剪纸艺术,粗犷奔腾的鼓艺,与众不同的婚丧嫁娶等民俗风情,无不展现出浓郁的黄土文化风情。
五、黄土高原存在的地质问题及危害
黄土高原的基本构成物质——黄土,颗粒细小,质地疏松,具有直立性并含有碳酸钙,迂水容易溶解、崩塌,因此水土流失成为黄土高原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水土流失的具体原因有:
⑴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③地面物质组成。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⑵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当然,人为因素作为可控制型因素,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探究方案。
水土流失的危害有:(1)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农 业生产。每年从黄土高原流失的
土壤达16亿吨,冲走的士壤养分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施用量 。(2)沟壑发展、破坏农田。由于沟壑呈树枝状发育,将 地表分割得支离破碎,农田由大变小。对机械耕作和现代农业生产的进行产生严重的影响。(3)干旱灾害频繁发生。(4)破坏交通和水利设施 。大量泥土下泄,淤积水库,抬高河床。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部分降水以地表径流白白流走, 形成土壤水分的地下水补给严重不足,干旱出现机会增多。(5)引发黄河水患。黄河流经黄土高原, 携带大量泥沙到达下游,由于下游河流比降减小,。流速降低,使得泥沙沉积、抬高了黄河河床。 人们为了防止水患,在黄河两岸加宽加高河堤,形成中国的“第二条万里长城”。
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工程措施:
(1)修水平梯田。根据黄土高原实际地貌,在一些坡度较小的缓坡上修建水平梯田。能平整土地、拦蓄雨水、避免冲刷、保水、保土 、保肥、利于耕作。
(2)打坝淤地。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修筑土堤,拦蓄洪水淤泥,使大量的肥土淤泥在坝内,变成沟底平地,即拦水淤泥又形成平坦肥沃的可耕地。一举两得 。加之坝地淤土来自山坡表层,含有许多有机质,土壤肥沃。地势低平,水分热量条件相对又较好,有的尚可引水灌溉,所以是黄土上难得的“米粮川”。
(3)引洪灌地。就是引用暴雨产生的洪水漫灌。它具有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土下泄、淤地造田、增肥、保堤、提高产量的特点。
2、植树种草:
这是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根本措施。植树种草可以增加地面植被覆盖,抵御暴雨对地面的直接冲击。枝叶能拦截一部分降水。根系能固结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团粒结构,提高上壤抗蚀能力。枯枝落叶也可含蓄水分,增加土壤下渗能力,阻止和减少地表径流。
3、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引起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要保持水土,必须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入手,土地的合理利用是搞好水土保持的前提。本着“ 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方针,在山高坡陡地植树造林或川封山育林。在缓坡地和丘陵地尽量增加人工草场,发展牧畜业,在川地和坝地发展耕作业这样有利于保持水土,发展生产。
黄土高原孕育了我们,我们生长在这片土地上,有必要也有能力把水土保持工作搞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