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产业规模经营问题研究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安溪铁观音、大红袍等乌龙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持续热销,乌龙茶行业整体也得到快速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日益增强。通过对我国乌龙茶产业生产情况、种植面积及产量等的研究,找出了乌龙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期能对我国乌龙茶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通过研究我国乌龙茶主产区的生产概况,运用数据分析法解析了近年来我国乌龙茶种植面积和产量,以实证调查法说明了我国乌龙茶行业总体市场竞争格局及特点,最后找出了乌龙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乌龙茶行业是我国茶叶产业中的一朵奇葩,希望下文的论述能为乌龙茶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设性意见,从而促进整个乌龙茶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乌龙茶;生产概况:竞争格局
前 言
乌龙茶是我国特有的茶叶品类之一,品种众多且风格各异,在国内外市场一直享有较高的声誉。近年来,随着安溪铁观音、大红袍等乌龙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持续热销,乌龙茶行业整体也得到快速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目前,乌龙茶行业已成为我国茶叶产业中的一朵奇葩。 1、我国乌龙茶生产情况
目前,我国乌龙茶主要有三大产区,分别是福建、广东、台湾。其中,福建是乌龙茶的发源地和最大产区,生产历史悠久,所产乌龙茶按地域分为闽北乌龙和闽南乌龙两大类[1]。各乌龙茶生产县(市)主要分布在武夷山脉、戴云山脉和博平岭三大山脉。其中,武夷山脉为闽北乌龙茶的主产区,境内包括:武夷山、
建瓯、建阳等县(市);戴云山脉境内主要包括:安溪、永春、南安、德化、大田、永安、仙游、沙县等县(市),所产乌龙茶以安溪铁观音为主要代表;博平岭境内则主要包括:漳平、华安、南靖、平和、诏安、云霄、漳浦、长泰、龙海等县(市),主产地在漳平,品种以水仙为主。
广东作为我国乌龙茶的另一重要产区,具体包括:潮州市的潮安县,揭阳市的普宁,揭西梅州地区的梅县、大埔县、蕉岭县、丰顺县、兴宁市等,粤北地区的英德市和粤西地区的罗定市和廉江市等地也有生产。主要茶叶品种有凤凰水仙、岭头单枞、饶平色种、大叶奇兰等。其中以潮安凤凰山区的凤凰水仙最为著名,其成品茶分为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和凤凰浪菜三个品类。凤凰单枞素有“味美、色翠、香郁、味甘”之誉,为广东乌龙茶的主要代表。
台湾茶树种植和茶叶生产仅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当地的地理、气候及环境非常适合茶树生长,所产制的乌龙茶以包种茶、冻顶乌龙、白毫乌龙茶(东方美人)等最为著名。台湾茶园现主要分布在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南投、云林、嘉义、高雄、台东、花莲、宜兰等县(市)。另外,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广西、四川等许多非乌龙茶传统产区也相继开始进行乌龙茶的引种试制。目前,四川、湖北、湖南等部分地区的乌龙茶生产已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产量。据农业部门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川、鄂、湘三省的乌龙茶产量均达到3500吨以上[2]。 2. 种植面积和产量
近年来,随着乌龙茶国内市场销量的不断提升,其产量也在逐年增加。2011年,全国乌龙茶总产量达到19.97万吨,较上一年增加近2万吨,增幅11%。其
中,福建乌龙茶产量达到15.7万吨,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79%,较2010年增长近7%;广东乌龙茶产量为2.7万吨,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14%,较2010年增长17%。目前,福建、广东两省乌龙茶产量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90%以上[3]。
2010年我国乌龙茶种植面积约为106.7千公顷(不含台湾省),其中福建省乌龙茶种植面积为86.7千公顷,占全省茶园面积的43%,约占全国乌龙茶种植面积的81%;广东省乌龙茶种植面积为13.3千公顷,占全省茶园面积的32.6%,约占全国乌龙茶种植面积的12.5%。福建和广东两省乌龙茶种植面积占到我国乌龙茶种植面积的93%以上[3]。
2011年福建茶园面积为211.3千公顷,较2010年增加10.1千公顷,增幅5%;广东省2011年茶园面积为41.1千公顷,较2011年增加0.3千公顷,增幅0.7%[3]。
3、乌龙茶行业总体市场竞争格局及特点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类茶叶企业纷纷涌现,整体数量不断增多。但其中多为中小型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综合实力不强,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均较低,市场集中度不高。目前在我国部分地方已培育出了一些区域性的龙头企业或知名品牌企业,如天福、安溪铁观音集团、华祥苑、八马茶业、大益、张一元等,这些企业随着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占有率的逐步扩大,相继在全国建立起独立的产品供应体系和销售渠道网络,其市场份额相对有所集中。但就茶叶市场整体而言,这些茶企所占市场份额依然不大。同时,各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彼此间竞争不断,尤其是在我国茶叶市场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目前,我国茶叶行业整体竞争激烈,但市场集中度偏低。
对于乌龙茶行业而言,我国乌龙茶的种植加工基地总体分布于福建和广东两省,福建省内又主要集中在闽北的武夷山、建瓯和闽南的泉州、漳州两个区域,广东省内则主要集中于粤东地区。在生产加工环节,全国现有的各类乌龙茶初、精制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两省,其中又以福建为最多,其它各乌龙茶生产省区有少量分布,乌龙茶加工企业总体呈现高度集中。在全国乌龙茶加工企业中,精制加工企业近1000家,其余均为初制加工企业,主要包括规模大小不一的个体茶农户、合作社、茶叶基地的初制加工厂等。另据行业相关数据资料显示,目前乌龙茶精制加工企业的经济类型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约占企业总数的
[4]
70%。其余分别为:三资企业,约占5%;集体企业,约占3%;股份制企业,约占2%;股份合作企业,约占1%;其他企业,约占17%;国有企业,约占2%。目前,我国乌龙茶加工企业,尤其是初制加工企业整体呈现出“多、小、散”的特点。多数企业普遍存在加工能力有限,生产环境简陋,加工设备落后,工艺不规范,生产技术水平低,标准化生产意识淡薄,产品质量不稳定,甚至存在卫生指标不合格、农残超标等问题。此外,由于生产规模小,技术实力不强,小型茶叶加工厂所生产的产品仅限于初级茶叶农产品,产品结构单一且同质化严重,新品及茶叶深加工产品的设计研发能力明显不足[7]。
由此可见,我国乌龙茶行业在种植、加工环节呈现区域性集中,但生产企业尤其是品牌企业却相对分散。但随着我国茶叶生产经营的不断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茶叶品牌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将会得到显著提升。
在市场销售环节,随着乌龙茶近年来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升,其销售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根据我国各主要乌龙茶企业的品牌连锁店分布区域汇总情况可知,目前乌龙茶品牌企业销售主要集中在全国各地的一、二线城市,同时又以南方市场为主销区域,其中福建、广东两省乌龙茶消费量较大[5]。 4、乌龙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国茶区分布广泛,不同茶区、不同茶类的生产发展状况差异明显,乌龙茶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4.1 经营分散、规模小、茶叶产业化水平低
福建乌龙茶生产主要以茶农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集约化程度较低,很难做到茶业产业化经营。家庭作坊式经营经济实力脆弱,无力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竞争风险,既不利于茶叶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也不利于劳动生产率、商品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4.2 产品开发少,附加值低
乌龙茶产品主要是以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为主,茶叶的深加工产品开发增值小,产品的附加值低。虽有一些茶叶企业已经在从事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但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还没有打开一定的知名度,比起英国立顿这样的国际大品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国内,近年来我国的茶饮料发展迅猛,茶饮料在市场上十分走俏,茶饮料的市场销售量迅速上升,乌龙茶产业却还没有开发出一个茶饮料的
知名品牌[6]。
4.3 茶叶卫生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生产标准化程度低
国外市场对茶叶卫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甚至近乎苛刻。因此,解决茶叶卫生质量问题是中国乌龙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乌龙茶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先进科学技术难以有效的推广实施。许多茶园布局还未规范化,茶叶采摘基本还是大部分依赖于手工作业,机械化修剪、采摘仍未完全普及,采摘质量不一。因此,推进乌龙茶标准化的保障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5、总结
乌龙茶产业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下,近年来有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很重大的突破,但是,国际市场上的碰壁、茶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落后等问题,都制约着乌龙茶产业的发展。大力普及农机化,提高科技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充分利用党和国家的农业政策,加大投入,提高质量,依托市场,坚持走产业化道路,乌龙茶产业必将迎来现代化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 姜少丰.中国乌龙茶产业发展现状[J]中国茶叶生产与消费论坛,2008:6 [2] 杨江帆,管曦.海峡两岸乌龙茶产业带建设的构想[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8)6
[3]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乌龙茶发展报告[J].产业聚焦,2011:45
[4] 杨江帆,管曦.海峡两岸乌龙茶产业带建设的构想[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5:(8)8
[5] 丁俊之.中国乌龙茶可持续发展的新构想[J].市场观潮,2009:27-28
[6] 罗凤来,黄晓虹,周有良,王连忠,朱文伟.乌龙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行业视角 2010:21-22
[7]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乌龙茶发展报告[J].产业聚焦,2011: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