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地球,从以前有着新鲜的空气到现在被严重的污染,严重
使全球变暖,受到了严重的危害.世界气象组织发表的《 2002 年世界气候状况》公报说,全球地表温度上升,水、旱自然灾害加剧。报告说, 2002 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比 1961 年至 1990 年, 30 年间记录的平均温度高出摄氏 0 . 5 度。自 1860 年有世界气象记录以来, 1998 年是最热的一年, 2002 年次之。全球气温升高的 10 年都在 1987 年以后,其中有 9 年发生在 20 世纪 90 年代。 1990 年以来,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了 0 . 6 摄氏度。报告还说, 2002 年太平洋赤道地区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提高了地表温度,加剧了水、旱灾害。位于西南太平洋地区北部接近赤道的国家,降水量比往常高出 10 倍,而赤道以南的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降水量偏少,新西兰南岛北部大旱,澳大利亚干热。蒙古高温,中亚、朝鲜半岛和中国北方降雨量均多于常年。东非的气温高于往年,肯尼亚、乌干达大雨成灾。北美五大湖地区,今春是第 5 个最冷的寒春,加拿大和美国西部地区雨量很少。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疟疾、登革热通过昆虫传播的疾病,将可能殃及世界人口的 40% 至 50% ,极大威胁人类的健康和日常生活。专家说,全球变暖引起的病虫害增加和细菌繁殖,对各地特别是人口聚集区人们的健康危害极大。在高温与高湿地区,气候变暖可能造成蚊蝇孳
生,增加霍乱病、疟疾和黄热病等发病率。气象局的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变暖,夏季高温日数将明显增加,高温热浪将随之增加,心脏病和高血压病人犯病和死亡率都将增加,与热有关的疾病和死亡会上升。 气象专家警告说,全球范围的气候变暖将导致地表径流、旱涝灾害频率和一些地区的水质发生变化,从而加剧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据预计, 2010 至 2030 年我国西部地区缺水量约为 200 亿立方米, 2050 年将缺水 100 亿立方米。我国七大流域天然年径流量已整体上呈减少趋势。全球变暖将使各流域年平均蒸发量增大,其中黄河及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将可能增大 15% 左右。而在我国西北,除天山西段赛里木湖外,西北各大湖泊的水量平衡都处在入不敷出的负平衡状态。
全球变暖的总趋势将给我国未来农作物的产量、农业布局与结构以及生产条件带来重大改变。据估算表明,到 2030 年,我国种植业产量因全球变暖在总体上可能会减少 5% ~ 10% ,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减产为主。但专家认为,如果能有意识地调整农业种植制度,选育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和采取其他及时的应对措施,未来 30 年至 50 年代内的气候变化还不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负面效应。
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生产活动所排放大量的一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等具有吸收红外线辐射的功能,这些气
体被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在大气中大量存在,如同一个罩子,把地面上散发的热量阻挡。就像“暖房”一样,造成地表温度的上升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有一种说法:认为温室效应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现在已经有很多国家受到了地球变暖的威胁了,炎热使冰川消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冰川都在融化,其中很多融化得特别快。坦桑尼亚的乞力扎罗山,过去白雪皑皑,冰川覆盖,久负盛名,现在积雪融化,冰河退缩严重。美国蒙大拿州冰川国家公园博尔德冰川是美国30年代的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现在冰雪所剩无几。科学家认为,公园里所有的冰川将可能在5年内完全消亡。
哥本哈根现在是受到全球变暖最为严重的地方,很多房屋被冰川融化所淹没。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前夕宣布量化减排目标,显示了中国继续加大力度、减少经济发展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坚定决心。
美国灾难大片《后天》是一部描写“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变化引发地球的空前灾难,全球一天之内出现急剧降温的极端天气,冰层和白雪覆盖了整个地球表面,冰期时代骤然而至„„”尽管《后天》只是一部虚构的灾难电影,但其探讨的问题却极具现实意义。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可是近日来,欧洲、美洲、亚洲多个国家陆续出现暴雪、暴雨等极端天气,北京更是遭遇
了60年同期最大暴雪,气温屡创新低。而去年哥本哈根会议不是一直说全球气候变暖吗?为什么气候会异常寒冷呢?气候变化这一话题随着极端天气的不断出现持续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控制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押节能、高效的经济,即大大减少能源使用强度;清洁能源,包括协同治理污染和气候变化;循环经济,即使能源利用最大化;生态经济或生态文明,如利用植树造林固碳以增加碳汇;低碳经济,即改变生产模式和生活模式。此外,发展核能、水电、可再生能源、生物能源等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保护我们的地球,不要再让地球受到污染,从我们身边做起,一点一滴做起,让地球的冰川不在融化,让我们的生活一点一点的变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