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2019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I)卷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人教版2019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下面关于《骆驼祥子》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样子》通过描写正直好强的青年车夫祥子由希望、受挫、挣扎到绝望,最终堕落成城市垃圾的悲惨遭遇,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B.祥子被杨先生叫去拉包月,在相处中,祥子把杨先生当作“圣人”。

C.曹先生因为被自己的学生阮明陷害,被迫离开北平。也是因为这件事,祥子被孙侦探勒索,积蓄一空,又回到了人和车行。

D.虎妞因为难产与未出世的孩子一起过世了,祥子为了帮虎妞办丧事,无奈又卖了洋车。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你们却依然坚守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你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B.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C.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 D.能不能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3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愧怍(zuó) 嗥鸣(háo) 污秽(suì) 澎湃(bài) 义愤填膺(yīng) B.取缔(dì) 花圃(pǔ) 殷红(yān) 镐头(gǎo) 迥乎不同(jiǒng) C.亘古(gèn) 涎水(dián) 粗拙(zhuō) 山巅(diān) 鲜为人知(xiǎn) D.诘问(jí) 镐头(gǎo) 校补(jiào) 震悚(sǒng) 九曲连环(qǔ)

4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第 1 页 共 13 页

A.颓(tuí)唐 琐屑 倔(jué)强 触目伤怀 B.婆娑(shuō) 狼籍 秀颀(xīn) 坦荡如坻 C.雕镂(lòu) 丘壑 推崇(chónɡ) 巧妙绝伦 D.喧嚣(xiāo) 映衬 遒(qiú)劲 长途跋涉

5 .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B.我军好似摧枯拉朽,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里就击溃了所有进犯的敌人。

C.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D.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

二、现代文阅读

这一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欢,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轿。进来时,看见父亲的脸色很异样,和大家谈论,大意是说自己的病大概没有希望的了;他因为看了两年,毫无效验,脸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难为情,所以等到危急时候,便荐一个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但另外有什么法子呢?本城的名医,除他之外,实在也只有一个陈莲河了。明天就请陈莲河。

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像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

第 2 页 共 13 页

地给我们说明。

(节选自《父亲的病》)

6 .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所选文段的内容。 7 . 文中详细地描述医生开的药方,有什么用意?

8 . “我”在童年目睹父亲受病魔纠缠的痛苦后,一心想从医,但去日本后为什么又改变了这种想法?在哪篇文章中提到改变这种想法的?从中体现“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原著相关情节作具体分析。

2017年4月12日19时04分,中国首顆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意味着中国正式开启卫星高通量时代。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高通量卫星。根据中国空间探测首席传播专家谢博在《科普中国》、的解释,高通量卫星就是在使用相同频率资源的条件下通信容量比常规通信卫星高数倍甚至数十倍的通信卫星。

这顆卫星发射成功后又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

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介绍,实践十三号是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其高通量性体现在首次搭載了Ka频段通信载荷,卫星通信总容量达20Gbps(一般宽带传输速率,1Gbps相当于1024Mbps),超过了之前我国研制的所有通信卫星容量的总和。

实际上,高通量卫星,意味着其通信容量比以往卫星有一至两个数量级的跃升。这次实践十三号卫星的通信总容量达20Gbpso这是什么概念?按照常规原有的通信卫星,其所采用的是窄带传输技术,一般通信容量不到10Gbps,容量有限。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介绍,如果说过去通信卫星能传送几十台标清电视节目,而有了实践十三号卫星后,则能同时传送数量更多的4K超高清节目。

谢博介绍,由于实践十三号卫星采用了Ka频段通信,所以它不仅容量大,可传送高清视频,而且能使其卫星用户终端做得较小,从而便于装备、携带和使用,无需单独建网,性价比高。

更重要的一点是,该卫星设计有26个用户点波束,总体覆盖中国除西北、东北以外的大部分陆地和近海近200公里的海域,地面无线网络信号覆盖不到或无法接入光缆宽带的地方。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有超过6000万人参与徒步、骑行、自驾游等户外项目,但因为有些户外地区通信信号差甚至没有,所以时有迷路或失联事件发生。特别是发生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时候,一旦地面固定或移动通信业务发生损毁或瘫痪,就可能因为不能及时、快速、准确地传递灾情信息,而导致损失严重。

据实践十三号卫星工程总师刘方介绍,如果游客或受灾民众配备了实践十三号卫星的用户终端后,可以与卫星

第 3 页 共 13 页

建立语音、数据和视频的传输,把途中或灾区的情况第一时间传递出去,为展开敕援提供通信保障,将损失降至最小。

据西安分院负责实践十三号卫星有载荷研制的卫星副总设计师周颖介纟召,“高通量通信卫星可以作为一个信号中转站,通过无线电信号转发使飞机上乘客的手机、电脑等与地面关口站连接。而关口站通过光缆与互联网相连,可以向用户发送上网信号。”

由于飞机在快速移动过程中所处的空间特点,地面互联网中转站要么无法架设,要么无法足量建设,乘客通过地面方式上网并不可行。而实践十三号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周颖称,实践十三号卫星由空间段(卫星)、地面段(关口站)和用户段(终端)构成。同时,采用了天地一体化设计理念,其中一项重要业务就是提供高速“动中通”,通过多波束无缝切换配合机载、车载或船载终端的自动跟踪捕获功能,可以为航空、航运、铁路等各类交通工具上的数以万计乘客彻底改善上网体验。

此外“据周颖介绍,一般而言,一架飞机所需的最大通信容量只有20Mbps,在全部飞机通信容量满负荷的情况下,实践十三号能满足一千架左右的飞机同时L网。未来3年内,随着“机载卫星直播广播电视接收与服务系统”的研发成功,这颗卫星可保证中国2000多架民航客机、3000多辆高速列车和数万艘轮船,实现随时随地高速上网。

(选自“仃之家”.网文,有删改)

〖链接一〗“实践十三号”卫星发射,实现了我国Ka频段高通量卫星的首次亮相。可以预见届时今天我们所诟病的传统Ku速率低、成本高将大幅改善。当然仅仅有Ka高通量卫星仍无法满足类似于民用航空宽带上网需要,机载Ka卫星终端设备,卫地面网络,全球卫星覆盖等问题需要同步解决,才能真正促进航空互联网蓝海迅猛爆发。

(摘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二〗“实践十三号”卫星预计4月发射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还是非常值得我们期待的,毕竟技术进步带来未来发展更多可能,畅想如果未来ATG(4G)乃至ATG(5G)成熟,加上Ka卫星普及,天地一体宽带飞行体验将绝对不再是梦想,让飞行生活更美的夙愿终将成真。

(节选自“民航资源网”)

〖链接三〗科技强大,国家必然富强。那些奋战在“实践十三号”科研一线的航天科技人们,用他们的创新思想,展现了新时期下的工匠精神,用中国“智造”来打造属于中国的特色品牌,让广大百姓不但能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暖心服务,而且能享受到创新发展的下的诸多科技红利,中国高新技术同时也助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从而为世界人民谋取更多福利。

(摘自网络,有删改)

第 4 页 共 13 页

9 .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高通量卫星实际上就是一个信号中转站,使飞机上乘客手机、电脑等与地面关口站连接。 B.在使用相同频率资源的条件下,高通量卫星通信容量比常规通信卫星高数倍甚至数十倍。 C.高通量卫星就是通信容量比以往卫星有一至两个数量级的跃升的通信卫星。 D.高通量卫星使用后,通信卫星不再将因速率低、成本高等现象而受到诟病。

10 .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实践十三号成功发射之后能保证更多人同时观看超高清电视节目。

B.实践十三号成功发射之后可以避免因为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而导致损失严重的情况。 C.目前,即使实践十三号成功发射,也还无法真正促进航空互联网蓝海的迅猛爆发。 D.实践十三号成功发射之后可减少户外活动中因通信信号差而导致的迷路或失联事件的发生。

11 . 请分析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飞行生活更美好的夙愿终将成真。”

12 . 请根据材料的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分析实践十三号的应用可以让广大百姓享受到哪些更为优质的暖心服务?

三、句子默写

13 . 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2)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3)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5)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

(6)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

(7)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8)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巧借两个富有感情色彩的地名与他的心情暗合,表现他“昨日”与“眼前”

第 5 页 共 13 页

独有的怆然与凄苦,在诗史上堪称绝对、绝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4 . 指出与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弄虚作假 B.假人假义 C.假戏真唱 D.假公济私 (2)走送之

A.飞沙走石 B.走南闯北 C.走马观花 D.走投无路 15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翻译: (2)不敢出一言以复翻译:

第 6 页 共 13 页

16 .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填空

选文从借书抄录之劳, ① , 百里投师之艰; ② 四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年时代求学的艰苦。

五、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①,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骤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舫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蛰②,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①跬步:半步。②蟹六跪而二整:螃蟹有六只脚,两只大钳子。 17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学不可以已 ②风雨兴焉 ③用心躁也

18 . 请把“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翻译成现代汉语。

六、诗歌鉴赏

阅读白居易的《客中守岁在柳家庄》一诗,完成后面小题。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19 . 诗歌的首句不仅开篇点题,点明时间是______,而且形象地表明了作者当时生活_____的处境。

第 7 页 共 13 页

20 . 这首诗除了表达对亲人的思念,还表达了什么情感?

21 . 写思念亲人,可以写己思人,还可写人思己,这首诗中写人思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七、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小题。 【A】

当代青少年对传统孝道的认知与传承状况调查 您认为有必要遵守传统的孝道吗? 有必要 74.07% 您觉得现在对待自己的父母怎样? 已经很好 20.99% 遵守部分 没必要

24.69% 1.23% 一般 做得不够 35.8% 39.51% (原始数据来源:问卷星在线问卷调查平台) 【B】

西 周: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礼记•王制篇》) 春秋战国: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汉 朝:以孝治天下,选拔官员也把孝当做一个基本标准。

唐 朝:参加医学、算学、律学考试的人,不用读五经,但孝经却不能不读,类似于现代大学的公共课。 宋 朝:儒学理论得到较大发展,但其宣扬的孝道有所偏离儒家的基本准则。 清 朝:康熙、乾隆等极力提倡孝道,他们经常举行“千叟宴”、颁诏“旌表百岁”。 【C】

孝的伦理观念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基因,是中华文化的价值内核之一。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不可

第 8 页 共 13 页

能割断历史。孝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固然有“父为子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需要批判和摒弃的东西,但其积极方面对于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传统孝文化认为,孝是一种自然生发的亲情,有助于升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这种亲情植根于血缘关系,生长于父母与子女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尤其是子女“三年不免于父母之怀”的婴幼儿时期。同时,在子女的整个青少年阶段,父母都为子女尽心尽力,体现了无私的爱。父母与子女的爱是自然生发的,是无条件的道德情感。子女为父母尽孝,是在成长懂事之后才成为理性自觉的。孝作为一种亲情,蕴含着父母养育未成年子女的责任和子女赡养年老父母的义务。这种责任和义务关系既不是契约关系,也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等价交换,而是亲情的自然产物,是一种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在我国传统社会,孝在一些时期与“父为子纲”紧密相连,因而在家庭关系中存在等级制和威权色彩,使孝的亲情色彩受到严重削弱。这是不可取的。在当代社会继承和弘扬传统孝文化,应摒弃“父为子纲”等不合时宜的内容,而着眼于升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肉亲情。

在传统孝文化看来,父母对子女的无私之爱,有助于培育子女对父母等亲人的爱,进而外推到对其他社会成员以至民族和祖国的爱。孝,可促进个体关怀他人和社会。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此,为父母尽孝是一切教化之本。谁相信一个连“亲亲”的德行或情感都没有的人会真心诚意地关心他人、热爱祖国呢?因此,传统孝文化把孝与公、忠联系起来,强调人们以“亲亲”和尽孝为起点,培养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胸怀和情怀。现代社会是所谓的“陌生人社会”,传统社会中那种邻里守望相助的局面发生了很大改变。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可以合理借鉴和弘扬传统社会中由近及远、由己及人的“大孝”精神。有了这样一种精神,我们就能够处理好自己与家人、社会、民族、国家的关系,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在关键时刻为国家和民族利益挺身而出、尽责尽力。

(摘自《人民日报》)

22 . 从材料【A】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23 . 用材料【C】第①段中的一句话概括材料【B】的主要内容。 24 . 材料【C】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5 . 综合三则材料,说说当前大力弘扬中国传统孝文化有哪些现实意义?

八、作文

26 . 根据要求作文

《孔子家语》中有这样的句子:“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唐代诗人杜荀鹤,有题为《小松》的诗:“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

第 9 页 共 13 页

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可见,人的成人,有一个慢慢熏陶的过程;松的成材,有一个渐渐参天的过程。所以,宋朝人程珌在《丙子轮对札子》中有这样的句子:“一与之染,则日渐月染。”

请以“日渐月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第 10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句子默写

1

第 11 页 共 13 页

四、课内阅读

1

五、课外阅读

1、

六、诗歌鉴赏

1

七、综合性学习

1

八、作文

1

第 12 页 共 13 页

第 13 页 共 1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