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绩效考核的制度保障及运行机制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绩效考核的制度保障及运行机制

作者:张颖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2年第11期

目前,绩效考核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并运用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去,对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升企业业绩、实现企业发展战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完整的绩效考核系统中,绩效考核的制度保障和运行机制不仅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绩效考核的润滑剂和加速器。 绩效考核的制度保障

一、反馈机制。企业进行绩效考核,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奖惩,而是为了持续改进经营水平,达到组织与个人共同进步的目的。通过反馈,可以大大提升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机会,以及分享知识的能力。而且这样做还能凝聚全体成员的创造力,并激励他们为企业整体发展贡献其智慧。因此在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应当构筑绩效诊断反馈系统,及时和被考核者沟通反馈考核情况。考核指标的反馈,不仅在考核结束后进行反馈,还要在考核过程中持续、及时的对考核结果进行预警或进行预考核,以及时的发现问题、规范操作、纠正错误,使被考核对象随时随地的改进和提高工作水平。

二、救济制度。绩效考核的救济制度,是一种良性纠错制度,只有建立救济制度的绩效评估,才能有公正的绩效评估结果。在绩效考核中,由于考核主体在信息掌握、政策把握、认识角度等方面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样就会导致绩效考核结果的失真。建立救济制度,对绩效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通过相关途径进行解决,可以保证绩效评估结果的真实、可靠。因此应当设立绩效考核救济制度,允许被考核对象对考核结果进行申述和答辩,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解释说明或者重新核实。

三、考核结果应用制度 。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并不是仅仅出现一大堆考核结果,更重要的是要把考核结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通过绩效考核实现过程控制、绩效诊断,最终达到工作的持续改进。另一方面,通过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区分优劣好坏,并且应用薪酬、奖惩等措施,发挥激励作用,增强员工自我进步的动力。要将评估结果不仅与工资、奖金、福利等物质激励联系起来,还要与工作成就、认同感、工作责任与职务晋升、未来期望等精神激励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持续改进制度。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企业和员工的长期、科持续的的发展和改进,目前适用的绩效考核体系不可能长期适用,它必然应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其更好的切合变化了的经营环境和发展战略,因此,在绩效考核体系运行的过程中,应赋予它自我进步、自我完善的功能,注重绩效考核体系的持续改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绩效考核的运行机制

一、组织文化。“文化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当我们在发动一场变革时,必须考虑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有效地积累知识,有效地管理知识,有效地学习知识,有效的接受先进知识,是实行现代绩效考核的良好保证。一个成功的组织能够有效地管理其内部的知识结构:首先是怎样用知识武装员工,其次是怎样使每个员工将头脑中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当中,让这些知识为整个组织所用。因此建立起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是绩效考核战略长期发展的一个基点。

二、培训机制。在绩效考核的设计、实施及改进的全过程中,需要进行培训,实际上这也是一个思想统一的过程,是一个树立正确绩效观、认可考核结果的过程,可以为达到考核目标奠定基础。培训既包括对评估主体的培训,也包括对评估对象的培训,评估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绩效评估目的、绩效评估方法、组织文化、组织战略及愿景等。应该通过培训,使评估主体掌握了解绩效评估的理论、工作方法及程序以及信息采集技能等,以提高评价者专业技能,尽量减少误差,提高评估结果的公平、公正性;同时也应该使评估对象更好的了解绩效考核的目的、主动参与到绩效考核过程中,提高被考核对象的专业水平,帮助被考核对象更好的达到考核标准。

三、监督机制。绩效考核的监督机制,主要目标是保证绩效考核全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因此要着力实现考核体系的制定、考核工作的开展和考核结果的发布等全过程的公开、透明,扩大绩效考核的开放程度,尽可能实现符合客观实际的相对公平。可以成立绩效考核判例委员会,不定期召开判例会,负责对制定的系统考核指标或方法在运行中出现偏差的即时纠正;负责对考核人员的徇私舞弊进行核查,避免考核中出现的不公正现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