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用心捕捉新闻写作中的细节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业务探讨 用心捕捉新闻写作 口李蔷 (秦皇岛晚报,河北秦皇岛066001) 新闻作品要以情感人、要形象生 动,就必须要有细节描写。新闻尤其是纸 媒体,因为缺乏电视和广播媒体的镜头 和现场感,细节在新闻写作中不可或缺。 而新闻中的细节描写对于彰显新闻人物 过,记者采访的第一个工具不是别的,而 是眼睛。这就意味着,记者到了新闻事 件的事发现场,还没有张嘴、没有拿出采 用了不少生动的细节,有这样一段:车欲 行,远处跑着一位妇女,一手抱着孩子, 一手提个大提包,此时,车已门关,有乘 访机的时候,已经开始采访了。普通人 的眼睛是用来看事物的,记者的眼睛是 客说:“别理她,开车吧。”桂荣却打开门, 跑下车,迎上前,接过提包:“别急,当心 个性特征展示其精神境界、描摹现场、深 化主题有很强的作用。一部优秀的、可以 流传的新闻作品,其问必定会有精妙恰 当的细节描写。 用来观察事物的,需要明察秋毫,需要超 越事物的表象。 一摔倒,我们等着你呢。” 上车时,桂荣见满车乘客因误时多 有不悦之色,但在桂荣的巧妙动员下,仍 有一年轻人让了座。但那妇女喘着粗气 竞未道谢,年轻人非常不高兴。桂荣摸着 些好的细节,往往是记者在现场 精细地观察而获得的。善于观察是一个 记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英国的 用心捕捉细节 细节是构成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故 事情节和环境特征的最小组成单位,也 是表现事物各种感性特征的最小的材 《泰晤士报》总编辑每当召见新来的记者 时,都要问他到总编办公室来共爬了多 少级楼梯,答不上来的要下楼重新走过。 这种注意培养记者细致入微地观察事 妇女带着的孩子的脸蛋说:“多可爱的孩 子,你知道是谁给你让座吗?”那妇女猛 然醒悟,连忙起身,向年轻人连连道谢, 年轻人笑了…… 正是“打开门”、“跑下车”、“迎上 料。新闻作品要描摹人情事态和叙事状 景,离不开细节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可 以说细节是新闻的血肉。 物,猎取细节的本领的做法,值得我们借 鉴。 前”、“接过提包”、“摸着妇女带着的孩 子的脸蛋”这一连串的细节描写,把王桂 荣这个人物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使这 《中国青年报》发表的通讯《四季如 春的雕像》在描写电车售票员王桂荣时 《中国青年报》著名记者刘畅曾经说 有关这一客体的选题社会意义就不大, 甚至产生负面作用。因此,对事物发展变 化的趋势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分析 等。相关性信息的开发,使新闻事件与 社会环境的关系得到更全面的揭示,这 样的新闻报道可以在告知的同时进行深 度的分析,为受众解惑。 根据蔡雯教授的这一理论,实现新 新闻报道的基本模式框架灵活变 通,不拘一格为我所用。但万变不离其宗 的是,任何报道结构的选择和设计,都应 该以客观地、公正全面地传播新闻信息 为基本准则,对报道结构和方法的设计。 预测也是选题决策的一个依据,并且是 深化报道的又一项重要内容。这些信息 比平面化地报道新闻本身更能满足读者 的需求和兴趣。 闻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价值提升,进行深 度开发新闻信息资源,进而实现优化配 置,可以大大提升新闻信息的价值含量。 在近些年来,新闻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媒 不过是为了更充分地发掘和利用新闻信 息资源、给信息接受者提供更有针对性 和更可利用的信息而已。从这个意上说, 三是相关性信息的开发。相关性信 息是与报道客体之间有相互联系的其他 我们可以通过对新闻信息资源的深度开 发和优化配置,来表现新闻媒介作为信 息产品的“异质化”特点,使它以独特的 客体的信息,这些客体与报道客体之间 的联系往往有多种多样的方式, 有互为 因果的联系,有属同一类型、本质一致的 联系,有相互矛盾、本质对立的联系等 体融合这个大的趋势日益明显。随着让 人眼花缭乱的新技术的运用,媒体之间 的界限不再那么明显,这给记者报道、展 示才华提供了广阔空间。 优势保持和提高媒体核心竞争力和影响 力,从而赢得主动。■ 舾也市报人 77 业务探讨 篇人物通讯的可读性大为增强。 人物通讯有了细节,可以生动地反 写这样的一位典型、一位不善言辞的普 重要。 通劳动者,记者们别无选择,那就是和王 顺友一道走一走邮路,和王顺友呆上十 天半个月,人物形象就是在这样的接触 在_r解细节作用的同时,我们还应 当注意新闻细节的合理运用。 在某种意义上,细节描写是一把双 刃剑。 映出人物的特征,使之成为一个独特的 典型,使作者笔下的人物丰满、细腻、生 动。如穆青同志写的人物通讯《县委书记 和打磨中丰满起来的。 《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刘英来这样描 写王顺友:王顺友快步上前,双手紧紧地 握住了我的手,满脸憨笑。我开始仔细 端详起这位全国劳动模范:1.60米左右 的个头,身穿褪色却干净的邮政制服,绿 的榜样——焦裕禄》中有这样一段:“那 是个冬天的黄昏。北风越刮越紧,雪越下 越大。焦裕禄听见风雪声,倚在门边望着 风雪发呆。”记者抓住了这瞬间即逝的 “发呆”的情态,深刻地反映出焦裕禄这 近年来,电视节目中的新闻故事类 节目可谓是红极一时,这类节目由于多 是以普通百姓为故事的主角,讲述底层 群众的日常生活,而故事类节目的叙述 方式恰恰是“细节为王”,通过非常详尽 位县委书记心中时刻装着人民,“先天下 色解放胶鞋,身躯瘦弱,面容苍老黝黑,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 微微有些驼背,肩膀一边高、一边低,头 细节描写也可采用简笔勾勒法。所 也偏向左边。整个人憨厚朴实得近乎木 谓简笔勾勒法,就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 讷,没有一点儿出众之处。寥寥几笔,一 征用寥寥几笔描绘出一个生动细节的方 个生动的人物形象站在了我们的眼前。 法,这种手法也叫白描,它是新闻写作中 为了体会王顺友的艰辛,记者和他 的~种常用技法。叉如曾经获得普利策 走上了马班邮路,正因为如此,记者发现 新闻奖现场新闻报道奖的《洪水毁家园 上山的路原来就是马帮踩出来的羊肠小 灾民夜难眠》中这样一段描写:“有个人 道,走在这样的小路上,马失前蹄突然栽 想起范布伦街上的一栋房子,那儿阳光 倒,险些栽进旁边百米深的悬崖里。也 春天般照在明亮的黄色砖围墙上。一对 许因为这样的一幕,王顺友把自己一次 上了年纪的夫妇在他们的黄色的小房子 更加惊险的经历述说了出来。就在这样 的前院等着。那位绅士坐在走道上的一 的朝夕相处中,记者的文字述说着王顺 把椅子上,膝盖上横着一根拐杖。他的妻 友的酸甜苦辣,透过记者的文字,我们仿 子,金黄色的头发已经斑自,站在那里望 佛看到了邮路上艰辛跋涉的王顺友、在 着奇怪的人走过去。”这段叙述看起来如 黑暗中喝酒驱寒的王顺友、一边烤火一 同绘画和摄影作品一样,色彩、动作的细 边流泪唱山歌的王顺友,被乡亲们视为 节描写,弥补了纸媒体的镜头缺乏,读者 “大干部”的王顺友…… 读起来,眼前呈现的是画面。 这篇人物通讯中,大量的细节描写 因此,韦恩・布斯这样定义,一个象 赋予新闻人物以生命,赋予新闻事件以 征性细节、人物的某个特定动作等,都有 情感,就是在新闻写作中,作者被感动 一种潜在的讲述功能,不是讲述消失 了,读者们也被感动了。缺乏现场是纸媒 了——除非你对他视而不见。 体较电视、广播媒体的劣势,然而,对于 用心发掘细节 报道一些静态的或是刚刚发生过现场已 经无法捕捉的新闻,纸媒体的优势充分 关注细节,我们说,新闻是用眼睛捕 体现了出来。即使没有亲临现场,通过 捉到的;发掘细节,我们认为,是靠一双 记者深入的采访,深入的发掘,同样可以 腿、一双脚跑出来的。 写出生动的新闻稿件。 蜻蜓点水、泛泛的采访永远出不来 好作品。当今的新闻从业人员,很多人习 合理运用细节 惯于生产快餐,然而,真正能留在读者的 在新闻写作中,细节描写是必不可 记忆里,堪称经典的新闻作品,是记者不 少的手段。人物通讯中的细节描写,有 畏艰险、不惜时间,耐心地烹饪出来的, 助于增强新闻的可信性。细节让人物形 期间,新闻作品中能抓住读者的眼球、抓 象更丰满;现场短新闻的细节描写,能增 住读者的心的仍是记者辛辛苦苦挖掘来 强现场感、真实性与可读性;特别是在当 的细节。 今电视强力新闻视觉冲击下,报刊媒体 王顺友,一位独自在大凉山马班邮 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新闻人物的细 路上行走20年的全国邮政劳动模范,要 节描写对于增强报刊的可读性显得尤为 78 舾化市报人 的细节描写渲染主题,大多电视新闻故 事节目都是围绕着情感瓜葛、家庭纠纷、 邻里矛盾等来描述。显然这样的节目有 着较高的收视率,但是,值得警惕的是, 这些故事只是反映了广袤现实中的某个 层次和片段。这样不可避免地对观众产 生了负面影响。新闻故事普遍将镜头对 准了社会的底层,焦点集中于日常生活 的纠纷,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自然就潜意 识地形成了对现实的认知:原来生活就 是这般。久而久之,观众便会对此类的 新闻事件产生厌倦和麻木的态度,并可 能影响到对现实的态度。 同时,一些媒体上的“社会新闻”或 是“法制新闻”的细节描写甚至是安排人 重新排演的方式不足取。 一些纸媒体故意强调突出犯罪的阴 暗、暴力、血腥场面,某媒体报道的一起 强奸案不仅细节一应俱全,甚至把犯罪 嫌疑人和受害者其问的对话全如实搬 上,这样的报道确实是写实、吸引人了, 但是,这样报道的副作用乃至对青少年 的误导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些电视媒体,为了强调犯罪过程 的细节,原本不存在录像资料,却为了录 制节目安排人排演。这样就导致制作人 员有可能为了制作故事而制作故事,而 将本体——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抛至一边。于是就可能出现以下的情况: 刻意追求制作情节的冲突,设置过多的 悬疑,以达到提高收视率的目的。或者在 选题时,抛弃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的事件, 而是选择故事性和冲突性更高的软性新 闻。如此这般,只有“哗众取宠”之嫌,而 无“引导受众”之益。这样的效果确实提 高了收视率,满足了一些人的猎奇心理, 而从长远的社会效益来看,是有百害而 无一益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