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黑土文化》平时作业四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一、填空题(43分)

《黑土文化》平时作业四

1、1935年萧红的长篇小说( 《生死场》)和萧军(《八月的乡村》)的出版,标志着东北作家群的正式出现。

2、日伪时期,东北作家群在小说创作中,有大量揭露日伪黑暗统治、表现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代表作家有(萧红)、(萧军)、(白朗)、(罗烽)。

3、东北作家群创作的主要特点是(抗日救国的呐喊)和(故土原乡的思恋)。

4、韩乃寅的长篇小说( 天荒 )、(苦雪 )、( 泪祭 ),被称为北大荒“知青三部曲”,总题名为(《远离太阳的地方》)。

5、东北光复后,诗歌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主要龙江作家的作品有(李熏风)的长篇叙事诗《聚宝盆》、鲁琪的(《这就是爱情》)等。

6、新中国成立后当之无愧的第一批龙江乡土诗人是(王书怀)、(刘畅园)。

7、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哈尔滨共刊行过俄文期刊多达400余种。其中(《 哈尔快报 . )及其继承者(《青年俄罗斯报》 )首开哈尔滨俄侨文学的先河。

8、1920-1925年,哈尔滨共有20余种纯文学或与文学有密切关系的俄文杂志,主要有( 《远方》 )、(《俄国评论》)、(《尖塔》、(《远东蓝杂志》)。

9、1926年,(“邱拉耶夫卡” )社成立,这是一个由在哈尔滨本土成长起来的俄侨青年诗人组成的文艺团体。

10、( 俄侨文艺团体)的成立和发展标志着哈尔滨俄侨文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繁荣盛景。 11、1899年,(俄国中东铁路俱乐部)在和哈尔滨田家烧锅建成,这一事件被称为“清代哈尔滨有电影设施和活动的开始”。1902年,俄国人(考布切夫 )在哈尔滨道里中央大街与十二道街交口处建立了黑龙江第一家电影院。

12、黑龙江有文字记载的曲艺活动始于( 金代 )。

13、现代意义上的冰灯观赏,始于1963年2月哈尔滨市(兆麟公园)举办的首届冰灯游园会。 14、被称为“中国雪乡”是黑龙江牡丹江长汀镇的(双峰林场)。

15、1985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正式把1月5日确定为(“哈尔滨冰雪节”)。

1999年,哈尔滨市政府与国家旅游局联合举办千年庆典活动,并兴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16、哈尔滨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初称(“中国大街”),1928年改称为“中央街”。 17、颐园街一号建筑始建于(1919年),该建筑以(折中主义)建筑风格为基础。

18、哈尔滨有特色的宗教建筑主要有(圣·索菲亚教堂)、(哈尔滨文庙)、(极乐寺)、(东正教圣母守护教堂)、(犹太教)。

19、五大连池风景区的主要特色是(奇特的熔岩景观)和(丰富优质的矿泉资源)。 20、(张建章)撰写了黑龙江第一部民族史《渤海记》,黑龙江第一状元是(徒单镒)。 21、1907年6月10日,国人在哈尔滨办的第一张报纸(《东方晓报》)创刊。 二、简答题(共57分)

1、简述日伪时期东北作家群小说创作的类型。(7分)

答:日伪时期东北作家群小说创作的类型大致分为四大类:一是揭露日伪黑暗统治、表现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二是直面人生、提示人性的作品;三是粉饰太平、美化人生的趣味性小说;四是为日伪歌功颂德的汉奸小说。

2、简述解放战争时期的龙江歌剧的特点。(5分)

答:简述解放战争时期的龙江歌剧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题材选择更加广泛。既有反映农村土地改革内容的三幕歌剧《屯翻身》、大型歌剧《火》,也有描写工业题材的《立功》,还有展现军旅生活的《两

1

个战士》等。第二,这一时期的龙江歌剧在表演上说唱一体,没有舞蹈,唱腔上则是在民族化的唱法中掺杂了东北地方化的民间小调,呈现出一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 3、解放初期龙江戏剧取得的成就。(5分)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龙江戏剧事业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并日臻成熟,走向繁荣。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黑龙江文艺》、《黑龙江艺术》这些发表戏剧作品的刊物,还成立了话剧演出的专业艺术团体,如黑龙江省话剧院、哈尔滨市话剧等。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在戏剧艺术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下,这一时期的龙江戏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是题材广阔,内容丰富。在独幕剧创作中,有工业题材的《竞赛曲》,农村题材的《麦收之前》,有回顾战争年代的《台湾风暴》等。在多幕剧创作题材上,有着眼于现实生活的《千万不要忘记》,有描写历史内容的《玄鹤篇》,还有描写战斗英雄事迹的《黄继光》。而《赫哲族的婚礼》更是将少数民族的苦难历程第一次搬上了戏剧创作艺术的舞台。二是人物性格刻画生动,新人物的塑造熠熠生辉。这一时期的创作,在人物的刻画上一改以往的概念化、公式化的写法,注重挖掘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塑造了一系列艺术较高的典型人物形象。例如,独幕话剧《包车组长》中的赵兰,在龙江戏剧中第一个展现果断刚毅、勇于创新的“北大荒精神”的艺术形象。还有《春光曲》中的春兰等典型人物的展现,表明龙江剧作家们正在以深情的双眸凝视着这个变化的时代,以充满热情的笔触浓缩着这一历史变化的伟大瞬间。三是积极创新,勇于改革。主要体现在无场次话剧《赫哲人的婚礼》中,整个剧目意境浪漫,诗意盎然,显示着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 4、粉碎“四人帮”后,龙江戏剧思想内容方面的特点。(5分)

答:粉碎“四人帮”后,龙江戏剧思想内容方面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剧作家主体意识的强化与人本意识的回归;二是对艺术形式、表现方法的探索求新;三是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北疆风情。 5、简述哈尔滨中央大街的简述风格。(5分)

答:哈尔滨具休的地理、气候、宗教、习俗、社会历史等诸多因素,互相融合,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独特建筑风格。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中主义及现代多种欧式风格的保护建筑13栋,使中央大街成为一条建筑的艺术长廊。始建于1925年的华梅西餐厅,原名为马尔斯西餐范茶食店,一楼为现代派欧洲园林式酒吧风格,二楼为苏联莫斯科克里姆宫风格,三楼为俄罗斯现代派风格众多的建筑艺术精粹争奇斗艳,见证着城市的历史变迁。 6、列举黑龙江的名胜古迹与故居。(5分)

答:黑龙江的名胜古迹与故居有:一是北方的半坡氏族村落—昂昂溪文化遗址;二是金代石刻艺术瑰宝—亚沟石刻;三是北宋天子梦断北国—五国城遗址; 四是呼兰河畔有女于斯—萧红故居。 7、列举黑龙江红色旅游景地。(5分)

答:黑龙江红色旅游景地有以下五个:(1)黑土英烈,青史流芳—东北烈士纪念馆;(2)铭记历史,毋忘国耻—侵化日军731部队罪证 陈列馆;(3)回眸往昔,展望未来—侵华日军东宁要塞遗址;(4)血铸英魂,岩刻丰碑—哈尔滨烈士陵园;(5)巾帼豪情,烈女标芳—牡丹江八女投江纪念。 8、黑龙江将军。(5分)

答:黑龙江将军是清代设在黑龙江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设置于1683年,也称瑷珲将军。萨布素为首任黑龙江将军,自此,东北由盛京、宁古塔、黑龙江三将军镇守。 9、呼兰教案。(5分)

答:呼兰教案的发生是帝国主义领事裁判权深入黑龙江的标志。1882年6月,“法国天主教传教士贡罗斯在呼兰县购买郭定恒土地修建教堂”。郭反悔后向地方政府控诉。呼兰副都统衙门判决:买契注销,土地由原主赎回。贡罗斯恃强不允,激起民愤。清副都统博栋阿与贡罗斯会谈。会谈期间,贡罗斯开枪,打死都统署官员1人,并反诬“旗兵滋事”,报告法国公使,向清政府要求赔偿。清政府迫于法国使馆压力,将贡罗斯交由法人处理,并惩治有关“肇事者”,向教堂赔款3000两。这些触犯大清法律的外国传教士,不但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反而要清政府赔偿银两,给受害的中国人身心造成很坏的影响。 10、寿山将军抗俄。(5分)

2

答:1990年1月,寿山任黑龙江将军,“使黑龙江吏治、边防声威为之一振”。7月11日寿山谕令副都统凤翔,如俄军侵入境内即予迎头痛击。14日,寿山决定分三路抵御敌人,以瑷珲副都统凤翔为北路翼长,呼化贝尔副都统依兴阿为西路翼长、通肯副都统庆祺为东路翼长,同时命墨尔根副都统博栋阿率各族官民分防嫩江及鄂敏河源要道。8月,寿山亲自赴前线督战。因清政府主张停战议和,寿山孤立无援,抗俄失败。8月28日,俄军进玫齐齐哈尔,诱降寿山遭拒。寿山坚守不能“改隶俄籍,反颜事虏”的誓言,以身殉国,临终留下遗书称,黑龙江之事不开荒则无从下手,开荒之举不招民则无从下手,以黑龙江之辽阔之肥沃,如果“得人治不出十年必能自立”。壮未酬身先死,可见,寿山对黑龙江的拳拳之心。 11、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5分)

答:伊藤博文,日本政治家,第一任日本首相,是对中朝实行殖民政策的积极推行者。1909年6月,他辞去朝鲜统监职务,准备经中国东北北上,与少俄谈吞并朝鲜问题。朝鲜爱国人士安重根得知后,决定刺杀伊藤博文。同年10月26日上午9时许,伊藤博文乘坐专列火车抵达哈尔滨火车站,俄国财政大臣柯可佐夫等俄国官员及日本驻哈尔滨领事川上俊彦等日本官员在第一站台举行欢迎仪式。检阅仪仗队时,安重根冲破警戒线,在距伊藤博文六七步远处持枪边发7枪。伊藤博文中3枪,当即毙命。安重根行刺后泰然自若,被捕时高呼“朝鲜万岁”。“朝鲜交士安重根在哈尔滨站击毙日本帝国元老大臣伊藤博文”这条特大新闻从哈尔滨传向世界各地。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