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

作者:刘行

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7年第16期

【摘要】 计算机在工作和日常使用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这一门课去为了给学生打下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培养学生兴趣,进而更好地运用于生活,然而哪种教学策略更适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一直令许多教师困惑,本文主要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进行相关探讨,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教育 信息技术 情境创设

小学教育阶和其他教育阶段有着很大的区别,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认真能力不高,知识的汲取重度依赖老师课堂上所讲。而信息技术门课程的理论性很强,课本上全是一些小学生所不理解的大篇幅文字,因此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不高。而充分利用情境创设进行教学,以情景交融式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传递知识,就能最大限度地改变这种状况,让教学的内容生动具体,让教学变得更有乐趣,让学生更容易接收。 1、情境创设的优势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对重点难点知识一般采取多读多背的加强记忆方式,面对着一大堆枯燥的文字,学生很难去有积极性,导致了学生易忘,学习费时费力而且最后掌握度还不高,课堂气氛不高,使得学生对课程愈发的厌恶。如果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情境教学,就会极大的改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够使得学生全部融入到情境中,以简单的形象,直观立体的语言等将重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得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激情,在活跃的课堂氛围当中,不仅收获到快乐,还收获到知识。因此,形成良性循环,能够极大的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情境创设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创设情境

1.课前讲个小故事。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于的枯燥,使得小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致不高。课堂氛围十分的沉闷,对小学生来说讲故事是一个非常好的营造课堂气氛的方法。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课前讲一个与所要讲的知识内容相关的小故事能够很好的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创设故事情境,增添童趣。创设的故事情境需要和学生的年龄、生活环境经历、学习内容等有关,并富有童趣和寓意,以故事的形式为教学的切入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师在讲授图形的制作章节的时候,可以让好学生制作

自主喜欢的图形,可以画米老鼠、白雪公主等动画人物和场景,增添童趣。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

2.以图文形式融入教学。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方式于的直接接,小学生很难去直接理解课本上晦涩难懂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歌曲、视频、故事等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不仅可以让学生慢慢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还可以有效的拱托出课堂的氛围,让学生集中精力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导入环节,让学生了解本次课堂的教学内容,尤其是针对一些比较理论性和知识性较强的内容更加需要进行情境教學。由于信息技术的传授主要是培养学生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能力,在课堂开始的时候,需要以情境创设技术性带动课堂氛围,使得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教师在进行第一节《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有什么特征,观察教师的发型、衣服、颜色、姿势等特征,让学生在教师身上收集信息,并将信息的定义引导出来,并让学生思考在生活当中的信息以及信息的来源等,当学生回答到广播、电视、报纸等信息来源途径时,可以将各种信息类型引申出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计算机信息发展史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些图片和视频放给学看,从中直观的、立体的、全面的了解计算机信息的发展史,让学生留有深刻的印象。

3.创设竞争情境。小学生喜欢玩,教师如果能够充分把握孩子们好玩、好动的特点,在课堂上加入一些游戏,小学生一定会被吸引,从而积极参与。例如在练习键盘输入的时候,就可以使用“键盘奏音乐”“金山打字通”等游戏软件来作为辅助教学软件,把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富有趣味,让学生保持兴趣、集中注意力。键盘输入不是一天就可以练成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小学生是练习一段时间就很难再继续坚持下去基于这种状况,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竞赛型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他们也能自觉展开练习。比如键盘输入竞赛游戏就可以给学生一些练习时间,比赛时间可以在下一次课上,也可以是课后的某一空闲时间。这样的游戏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习效率。

4.适当的提出问题。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时候,针对一些比较简单和连续性较强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点。在短期内确保学生学会重要的知识点,并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5.巧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模拟场景创设情境。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多感官的刺激有助于个体获取并保持信息。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情境,不仅能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下获得新知识的信息提示,而且能激发他们课堂学习的兴趣,促进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如三年级上册《画云、雨和太阳》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电闪雷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形象更全面的感受云、雨形态,从而准确地完成绘画作品。

3、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主要作用是信息技术知识的启蒙,和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因此不应该以强行灌输的形式去传授学生知识,教师科学合理的运用情境创设教学,能够较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能更好的起到信息技术知识启蒙作用。 参考文献

[1] 钟晓.信息技术课堂情境创设初探[J].现代教育,2011,(01):59-60.

[2] 王克胜,刘正操.例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常见的几种“流行病”[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0):49-50.

[3] 李宏敏.谈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福建电脑,2011,15(03):167-16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