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秋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5检测:6 逍遥游(Word版含解析)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6 逍遥游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冥(mínɡ) 鲲鹏(kūn) ..B.夭阏(yú) 斥安鸟(yàn) .

·

坳堂(áo) .

榆枋(fānɡ) .恶乎待哉(wū) .泠然(lěnɡ) .

C.大椿(chūn) 舂粮(chōnɡ) ..

D.朝菌(zhāo) 蜩鸠(tiáo) ..

思路解析:A项,“坳”应读“ào”。B项,“阏”应读“è”。D项,“泠”应读“línɡ”。 答案:C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②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负:承载。

A.{

B.{

①我决起而飞 决:决定。②适莽苍者,三餐而反适:往。①朝菌不知晦朔 晦:昏暗。②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匹:比。

C.{

D.{

①未有知其修者 修:修养。②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沮:沮丧。

思路解析:B项,“决”,快速的样子。C项,“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D项,“修”,长。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思路解析:①②④句中的“其”都是代词;③句中的“其”用在选择句中,表示选择关系。 答案:A

4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水之积也不厚

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④汤之问棘也是已

⑤鹏之徙于南冥也 ⑥楚之南有冥灵者 ⑦众人匹之 ⑧之二虫又何知

⑨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⑩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①③⑥/②⑤/④⑦⑩/⑧/⑨ B.①③⑥/②④⑤/⑦⑨/⑧/⑩ C.①②③/④⑥⑩/⑤⑦⑨/⑧ 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⑩

思路解析:①③⑥结构助词“的”;②④⑤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⑨人称代词;⑧指示代词;⑩动词“到”。 答案:B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B.虽然,犹有未树也 ....C.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D.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思路解析:A项,“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B项,“虽然”:古义,虽然这样,是两个词;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D项,“海运”:古义,海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答案:C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10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悬挂。 .B.置杯焉则胶 .C.而后乃今培风 .D.抢榆枋而止 .

胶:着地。 培:增加。 抢:触、碰。

思路解析:C项,“培”的意思是“凭”。 答案:C

7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均表现事物“有所待”的一项是( )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③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④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⑤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⑥适百里者,宿舂粮 A.①②⑥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思路解析:③是说天的颜色,⑤是说蜩与学鸠的浅陋见识。排除这两句即可。 答案:A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鹏鸟要在海运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巨风才能南飞。 B.文章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与之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C.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而芥草靠杯水就能负载,这是作者用来说明“小大之辩”的。 D.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了逍遥,它们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 思路解析:C项,理解错误,文章虽然谈到了“小大之辩”,但舟与水的例子是用来说明事物都“有所待”的。 答案:C

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思路解析:在第(1)句中,重点是文言虚词“其”的用法,这两个“其”都是表选择关系。在第(2)句中,重点是文言实词:“决”,快速的样子;“抢”,触、碰;“控”,投,落下。

参考答案:(1)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我一下子起飞,碰到树木就停下来,有时或者还飞不到树的高度,就落在地上罢了。 10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作用?

思路解析:庄子的散文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这段文字十分典型,在这段文字中,丰富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而有趣。

参考答案: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予人的性情,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二)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完成第11~15题。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①。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②,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③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

注①监河侯:监理河道的官。②邑金:指年终向封地内百姓征收的税粮。③波臣:水族。

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周忿然作色曰 作色:脸变色,指发怒。 ..B.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顾视:回头看。 ..C.激西江之水而迎子 .D.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答案:D

1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2)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思路解析:翻译文言文要注意特殊句式以及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第(1)句是疑问句,同时要注意“游”“激”“迎”的意思;第(2)句要注意“乃”的意思是“竟然”。

参考答案:(1)我将要到南方去游说吴越两国的君王,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

激:引。 常与:常常给。

思路解析:D项,“常与”,平日相处,指水。

(2)您竟然说这种话,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店铺里去找我!

(甲)参考译文庄周家里贫穷,所以前去监理河道的官员那里借粮食。监理河道的官员说:“好的!我到年终将从封地上得到百姓交来的税粮,到时候将借给你可折算为三百金的粮食,可以吗?”

庄周愤怒地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时,道上有喊我的声音。我回头看那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问道:‘鲫鱼啊,你在这里干什么呢?’鲫鱼回答说:‘我是东海水族中的臣子。您也许有斗升之水来使我活命吧?’我说:‘好。我将要到南方去游说吴越两国的君王,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愤怒地变了脸色,说:‘我失去了我平日相处的水,我没有安身的地方。我得到斗升之水就可以活命了,您竟然说这种话,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店铺里去找我(言外之意是说,你这样不是要我干死吗)!’”

乙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骨尧然有形①,撽以马捶②,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③

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

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髑髅深目宾蹙安页④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选自《庄子·至乐》)

注①骨尧(xiāo)然有形:骨尧然,尸骨干枯的样子。有形,有似生人头颅的形状。②撽(qiào)以马捶:撽,敲打旁击。马捶,马鞭。“捶”通“棰”。③将(qiāng):抑或,表推测。④深目宾蹙(cù)安页:皱眉头,愁苦的样子。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①故往贷粟于监河侯②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A.{

B.{

①撽以马捶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C.{

①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①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②子何为者邪

D.{

思路解析:A项,都是介词,向。B项,①介词,用;②介词,凭借。C项,①兼词,“于之”,②怎么。D项,①动词,成为,②动词,做。 答案:A

1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 (2)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思路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文言句式和词语。“将”,抑或;“不善之行”,不好的品行;“愧”,愧疚;“丑”,羞耻;“安能”,怎么能;“南面王”,面朝南做君王;“劳”,劳苦。 参考答案:(1)或是你有不好的品行,怕给父母妻子留下耻辱而成为这样的呢? (2)我怎能舍弃南面为王的快乐而再次去受人间的劳苦呢!

15在庄周看来,最大的乐趣是什么?这体现了庄周怎样的“生死观”?

思路解析:解答时,要结合故事的内容,从骷髅的最后一句话“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中不难看出。

参考答案:在庄周看来,人活着是痛苦的,死才是最快乐的事。这是庄周对当时黑白颠倒的社会的愤激之言。

(乙)参考译文庄子到楚国去,见到一颗死人头骨,干枯而有生人头颅的形状。庄子用马鞭子敲打着骷髅问道:“先生是由于贪图享乐,放纵情欲,丧失天理而成为这样的呢?或是遭遇亡国之事,为斧钺诛杀而至于此呢?或是你有不好的品行,怕给父母妻子留下耻辱而成为这样的呢?或是你因为挨饿受冻而成为这样的呢?或是你年事已高本该如此呢?”就这样讲完,拉过骷髅,枕在头下睡去。

半夜时,骷髅显现在他的梦中,对他说:“听您的言谈好像是位善辩之士。看您所说之事,都是活人的负担,死人则没有这些。您愿意听听死人的快乐吗?”庄子说:“是的。”骷髅说:“死人,没有君在上面,没有臣在下面,也没有一年四季的操劳之事,从容自得与天地同在,即使南面为王的乐趣,也不能超过啊。”庄子不相信,说:“我让主管生死之神复活你的形体,还给你骨肉肌肤,归还你父母、妻子、邻里朋友,乃至知识,你愿意吗?”骷髅紧紧皱起眉头,现出愁苦的样子说:“我怎能舍弃南面为王的快乐而再次去受人间的劳苦呢!” 三、表达交流

16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入一个总领全段的句子。

和儒家正好相反, 。他说没有“圣人”,哪来的“强盗”;没有“君子”,哪来的“小人”;没有人为的“礼教”,哪来反“礼教”的人。这实际上是在强调人性自然。在当时,庄子的思想太超前了,自然不被人们理解。其实庄子并不逍遥,相反他很苦闷;他想化作鲲鹏扶摇而去,永远飘摇在时空之上。这并不是对尘世的超脱,而是对现实的反抗。

思路解析:本段文字主要阐述庄子的思想,所填句子起总领全段的作用。因此,只要对文段中所阐述的庄子的观点进行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庄子的思想是强调个性、强调自然的。

17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修辞与示例相同。

如果你是一缕阳光,就照亮所有黑暗; 如果你是一丝清风,就吹走世间尘埃; 如果你是一片白云,就装扮一方天空。

思路解析:示例中的三句话采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以假设关系的复句形式构成,表达“奉献”“爱”的主题。

答案:示例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份绿意;如果你是一颗星星,就点缀一角天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