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愚公移山》选择、翻译、简答习题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 ) A.以君之力 扶苏以数谏故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C. 而山不加增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D. 告之于帝 皆以美于徐公 ..

【解析】A凭;因为。 B他;的。 C都是“却、可是”表转折。 D向;比。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而山不加增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以残年余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

【解析】A到;向。 B两个“而”均表转折关系。C主谓之间;D凭借;因为。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C、其妻献疑曰 既出,得其船…… ..D、投诸渤海之尾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解析】A将要;况且。B凭;连词,来。C都是代词,他的。D助词;代词。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 .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 .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 .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

1

【解析】C “阴”指江河的南岸。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先帝之灵/先帝不以臣卑鄙 ..D.已而之细柳军/辍耕之垄上 ..

【解析】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C来;因为。D都是“去、往”的意思。 6、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 A.惩山北之塞 惩前毖后 ..B.聚室而谋曰 不谋而合 ..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羊补牢 ..

【解析】A 苦于;惩罚。B都是商量。C啊;怎么。D无;丢失。 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杂然相许 许: 赞同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 扛 .

C. 寒暑易节 易: 交换 .D. 何苦而不平 苦: 劳苦 .【解析】D苦:愁。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 “愚公 ”,将鼠目寸光者命

2

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解析】A愚公妻子只是“献疑”,并不是“强烈反对”。 9、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解析】A 该项中的“妻子”是从关心的角度提出疑问,并非反对移山。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翻译: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翻译: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4、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翻译: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5、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翻译: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

3

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7、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翻译: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8、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翻译: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翻译: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10、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翻译: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 1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翻译: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三、课内简答题:

1、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什么? 答: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 2、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什么? 答:通过对比,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

3、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①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②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对不同意见要以理服人。⑤有志者事竟成。…… 4、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

答: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赞成:因为遇到困难一味

4

退缩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坚持奋斗才能成功。不赞成:因为当遇到靠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学会放弃,另找其它的办法,就不会钻死胡同,陷入困境。 5、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